自闭症孩子哭闹的2大应对策略,11招巧妙方法

2023-10-21 12:15:05 字數 3612 閱讀 5496

相信谱系家长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家长们都非常苦恼该怎么处理,尤其在公共场合,很多家长会束手无策,非常尴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李泽豪老师分享如何解决孩子哭闹行为。

小朋友哭闹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干哭不流泪,有的又哭又流泪,有的在地上打滚、蹦蹦跳跳哭等等。在学了行为功能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孩子这些哭闹行为可能是有很多种的原因,这些原因就说明他的问题形式可能有很多种功能。

大家的提问方式就会从“我的孩子或者我的学生经常哭闹,我该怎么办?”转变思维变成“我的小朋友通过哭闹来逃避我该怎么办?”或者说“我的小朋友通过哭闹来获取注意该怎么办?”

我们先说一说针对哭闹它有各种形态,针对这些形态背后的四种功能获得实际物品、注意、逃避、自动维持我们该怎么样去做。

事前策略

首先前事策略,就是在行为发生之前的策略,简单的说就是降低问题行为的动机。

环境调整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环境调整,就是调整小朋友所处的环境,针对以下种情况我们逐一分析该如何调整环境。

1、获得实际物品:比如孩子见到某个东西,或者从手中拿走就会哭。这种情况下,在他看到这个东西之前就把它藏起来,这个动机就没有了,他就不会通过哭去表达。

2、获取注意:孩子一离开妈妈就会哭的很厉害,我们就让孩子在能看到妈妈的地方这种情况,妈妈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不会哭着找妈妈。

3、逃避:到某个地方就会哭闹,比如说一个小朋友不喜欢教室,不喜欢医院,那就不让他去这个地方就可以了。

4、自动维持:比如说环境中很多不舒服的刺激,可能是温度太热了他会哭,所以我们调节一下环境给他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适度提供一些玩具等。

功能性沟通

仍然是针对以上四种功能性问题进行分析。

1、获得实际物品:提前教给孩子说“我要xx”,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会直接表达;

2、获取注意:提前教给孩子说“陪我玩”,遇到情况就主动邀请妈妈;

3、逃避:提前教给孩子说说“我要离开”,遇到不喜欢的就会表达;

4、自动维持:提前教给孩子说说“我不舒服”,遇到情况就直接表达送医院。

**交换沟通pecs

*交换沟通pecs就是我们通过**去提要求,把刚才说到的语言变成了卡片。比如见到想要的就会拿《我要xx》的卡片;想妈妈了就会拿《陪我玩》的卡片;想离开了就会拿《我要离开》的卡片;不舒服了就会拿《我不舒服》的卡片。他问那些之前,把卡片给到你之后你就满足他。

非后效增强

非后效增强就是无论他这个行为是否发生,我们就固定好了时间做个计划, 到时间了我就他喜欢的东西,就满足他的需求 ,这样去降低他的行为而不是去强化。

1、获得实际物品:家长或老师每隔一分钟或半分钟去观察一下, 看这个物品有多强,如果他很喜欢这个物品,我们就时间短一点,每10秒20秒给他一次, 慢慢的他因为满足了需要,就没有哭着要这个物品的动机了,也就不会有问题行为了。

2、获取注意:时不时地提供注意,时不时地提供休息。比如,这个小朋友他非常喜欢别人陪他玩,我们就每十秒钟陪他玩一次, 这样他会觉得有人陪我玩就很好了,就不会接着找人去陪他玩了。

3、逃避:有的小朋友坐不住,我们就每10秒20秒带他走一走,他觉得这样有足够的休息,也就不会通过哭闹的方式离开了。

4、自动维持:有的小朋友一无聊可能会哭闹, 这时候,我们可以他一个丰富的环境, 一直满足他的需要。比如他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我们定时给他按摩缓解一下,他就没有那么强的动机去表达难受了。

老祖母法则

我们说的老祖母法则一般在获得物品的功能里去介入用的比较多, 比如一个小朋友他不喜欢吃胡萝卜想吃糖, 我们目的是为了让他去吃胡萝卜,就可以借着他吃糖的动机, 跟他说:“你先去吃胡萝卜,然后才能吃糖。”去用他喜欢的东西作为他不太喜欢东西的强化物,一方面满足他获得食物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解决逃避胡萝卜的问题。

降低任务难度

针对逃避的情况,我们会用一些降低任务难度,有的小朋友让他数1-10,他数不了。那就先降低下来, 你数到1-5就可以,同时中间穿插一些简单的数一数二老师会夸赞美你。先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再做困难的,这对他来说就比较容易去实现。

高几率要求顺序

高几率要求顺序对于逃避也是比较有效的,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难就不愿意做,会哭闹。这个时候,老师可能在他哭闹之前,先做几个简单的任务,每个任务做完都夸他,鼓励他建立信心 。然后再让他做一个困难任务,这时候,他配合的动机很强, 他就会努力去尝试这个困难的任务。

后果策略

反应阻挡并重新引导

就是针对小朋友哭闹、耍脾气、倒地这些情况,及时去阻止他。比如说这个小朋友打算躺在地上,我们就在他刚要蹲下的时候去阻止他, 然后引导他去做别的事情。慢慢的,他就知道只哭闹没有用, 还会让他去做别的事情, 他的哭闹就会少一些。

区别性强化替代行为

就是教给他去适当的表达,不论是以说的形式还是用**交换,只要表达了,就强化这个好的行为。这样通过后果策略教给他新的方式去强化技能,强化之后他就掌握了这个技能,以后就越来越愿意用了。

他会发现哭十分钟和说一句话得到一个饼干,那他肯定选说一句话,这样通过不断地强化替代行为,他会发现,原来更好的方式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消弱

消弱就是做出行为之后不强化了,以前可能只要哭闹就给糖吃,现在不给他,就让他哭,慢慢地他会发现怎么哭也没有用,只要自己适当表达就可以得到糖,知道有更合适的方法去表达我的需要,这样就消弱了原来的问题行为。

区别性强化其他行为

简单说就是强化小朋友问题以外的所有行为,只要一段时间不哭就可以满足他,无论是获得物品、注意还是休息都可以。比如他10秒不哭就给他糖果,互动一下,休息一下,慢慢增加时间到30秒、一分钟不哭,得到他喜欢的东西。

在生活中,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根据情况使用***教的办法。处理问题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决心、耐心和信心。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是想要具体了解如何实操干预,欢迎扫码咨询,老师会为您详细解答。

儿童自闭症 如何帮助您的孩子建立社交技能?

儿童自闭症 如何帮助您的孩子建立社交技能?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 沟通障碍 行为刻板等。这种疾病对孩子的日常生活 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呢?本文将为您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应...

社交游戏,让自闭症孩子打开心扉,融入社会!

优启一直遵循 寓教于乐 的教学理念,也认为社交游戏课对儿童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在社交开启 融入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社交能力的不足,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综合能力和长期发展。一 家长对游戏课存在的偏见 只是单纯的陪孩子玩?实际上,优启的社交游戏不仅仅是陪孩子玩,...

孩子哭闹时,聪明的父母从不会说“别哭了”,而是说这4句话

孩子哭闹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或许是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传达自己的需求或情绪。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却是一项挑战。许多父母可能会说 别哭了 试图以命令的方式使孩子停止哭泣。然而,这种方式并非总是有效的,甚至可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恶化。有些父母,在孩子哭闹时使用以下这四句话展示他们的聪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