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笛聲 迴盪新絲路

2023-10-19 17:36:40 字數 5478 閱讀 6945

本文**:人民**海外版。

一帶一路」上的中外合作故事——

中國汽笛聲 迴盪新絲路。

王 晶 王 娟 袁彩霞。

人民**海外版 》(2023年10月19日 第 10 版)

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東起長安,西至羅馬,駝鈴叮噹,商隊連綿,車轍縱橫,中國的絲綢、陶瓷等貨品風行歐洲。2000多年後,沿著古絲路經濟帶延伸,新絲路跨越高山大海,迴盪其間的是陣陣火車汽笛聲。軌道交通裝備這張新的「中國名片」,成為連線中西的重要紐帶。

202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開啟了中國裝備製造業「走出去」嶄新的機遇期。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10年間,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領域的領軍企業,中國中車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六大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從中低端到中高階,出口模式從單一產品銷售向全要素「輸出」,展示著中國製造的「硬核」實力。

開放創新 中車方案提公升出行品質。

10年間,中國中車作為中國製造硬科技和高品質的代表,與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合作,為當地民眾帶來更為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9月13日,印度尼西亞**佐科考察雅萬高鐵,並首次乘坐列車,稱讚列車以350公里時速執行時很平穩、很舒適。

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建設專案,全線採用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標準。從專案啟動、列車下線、試驗執行到聯調聯試,雅萬高鐵備受矚目。

列車依託的是世界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技術平台,但必須完美適配印尼的運用環境,『量身定製』是我們研發設計的核心準則。」在雅萬高鐵動車組主任設計師張方濤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張2023年團隊成員在印尼做調研時拍的合影**。這是他們展開列車設計的第一步。

設計團隊面臨兩大難題。雅萬高鐵穿行低緯度地區,常年高溫高濕;全線長大坡道佔比達到15.6%,其中坡度在30‰以上的坡道有6.6公里。這是此前高鐵建設中未曾遇過的難題。

從2023年起,我們在耶加達進行了2年的現場戶外試驗,列車車體材料通過了2000個小時的耐鹽霧測試,驗證時間達到以往動車組的1.5倍。這種高標準的防腐蝕設計,能讓列車在30年壽命周期內保持結構安全可靠。」張方濤說。

無數次創新攻關,讓列車處處閃爍著量身打造的光彩:採用高標準的耐腐蝕設計、先進的新型塗層工藝和防護技術;創新設定「高加速模式」,列車動力更澎湃,爬坡效能更優越;使用高度智慧型感知系統,設定2500個監測點,所有關鍵系統可即時檢測、預警和診斷……

6月22日,雅萬高鐵在聯調聯試中跑出了350公里的時速,在列車上添乘試驗的張方濤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標誌性的時刻,「中國高鐵開進『千島之國』,幫助印尼邁入高鐵時代,也讓世界再次見證中國製造的實力。」

10年來,中國中車「量身打造」的產品飛馳在「一帶一路」上,連線起當地民眾的發展路、幸福路。

從美麗豐饒的「彩雲之南」到山巒起伏的「森林之都」,可以自由切換中老兩國網路、時間、語言的「瀾滄江」號列車,打通了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又一條國際大通道。

穿越蒼茫的東非高原和炎炎烈日下的戈壁沙漠,行駛著「量身定製」耐熱型機車的亞吉鐵路,將非洲國家衣索匹亞和吉布地連線起來,成為東非地區的交通大動脈。

一列列「量身定製」機車的背後,是中國中車以創新立身的硬核內功。

中國中車每年科研投入比例超5%,新產品貢獻率超60%,形成3.6萬人的科技人才方陣,擁有2個國家級創新中心、11個國家級研發機構、2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7個省部級研發機構、18個海外研發中心,牽頭參與製修訂國際標準63項、國家標準207項,擁有有效專利2.5萬項……

這一切成為中國中車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支撐,也成為中車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產業格局的動力引擎。

當地時間9月6日下午,全球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古晉開跑。

古晉被稱為「水上之都」,生態環境優美。州**重點支援發展公共運輸,對於綠色交通的發展需求迫切。中國中車提供的氫能智軌車輛與當地的需求高度契合。列車採用氫能源動力系統,具有續航里程更長、加氫時間更短、更低碳節能環保的優勢。

作為融合了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優勢的跨界之作,智軌為海內外城市提供了一種兼顧運能與成本優勢的創新型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解決方案。

使用氫能作為公共運輸工具驅動動力,在古晉這個地區還是首次。」砂拉越州總理阿邦佐·哈里全程體驗了列車試跑,他表示試跑體驗舒適,對智軌電車專案很有信心。

依託硬核技術,中車一大批代表清潔能源發展趨勢的高階創新產品陸續「出海」。2.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出口到斯里蘭卡、泰國、哈薩克、巴基斯坦、南非等13個國家;5.0mw雙饋風力發電機出口哈薩克,每年可為當地帶來6億度清潔電力;新能源輕軌車輛出口阿根廷,將服務世界文化遺產烏馬瓦卡景區。

中國中車持續與世界各國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尋求合作共贏的最大公約數,以科技創新硬實力為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貢獻中車智慧。

和合共贏 中車經驗助推共建共享。

除了技術與裝備,管理運營、產業培育等成為中國中車遞給世界的又一張名片。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國中車不僅致力於為相關國家提供優質的軌道交通產品,還通過投資、組建研發中心、建設製造基地等方式,推進產品品牌、營銷模式、資本運作、生產製造、研究開發、人才培養等與東道國深度融合,尋求共建共享。

2023年7月,中車為墨西哥城地鐵1號線研製的車輛下線,這是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膠輪地鐵列車首次出口海外。除此之外,這個專案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它是中國中車首個海外「系統+」專案。

通俗講,專案不僅包含新造列車,還包括線路整體修復施工、控制系統現代化改造及維保服務等,這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重大突破。

線路途經墨西哥城人口最多的伊斯塔帕拉帕區,有助於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以綠色科技推動當地發展。」墨西哥城市長克勞迪婭·欣鮑姆表示。

該專案能夠為當地創造約1400個直接崗位和700個間接崗位,並大幅度降低能耗,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的環境效益,成功入選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全球十大ppp專案經典案例。

中車逐步實現從單一產品出海到全要素「走出去」,以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實現產品品牌、營銷模式等多維度的共建共享。

蒙內鐵路是中非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專案,全線採用中國標準。這是肯亞百年來的第一條標軌鐵路,執行其上的56台機車、40輛客車、1620輛貨車全部來自中國中車。

對肯亞而言,與鐵路運營相配套的機車車輛維保是全新的領域。為保證蒙內鐵路持續安全運營,中車在當地建起「維保4s店」,開展列車維保服務,同時還承擔起了本地化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的任務。

在技術轉移工作中,每名肯亞員工都有一名中車師傅手把手教學。朱利葉斯是其中的佼佼者,入職4年,他不僅系統掌握了機車維保的各項操作,還從普通員工成長為車間副主任。「沒有蒙內鐵路,就沒有肯亞現在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沒有中車師傅的悉心教導,就沒有現在的我。」朱利葉斯說。

蒙內鐵路開通6年來,中車共派出900多人次奔赴肯亞,為當地培養出專業技術人員200多名。肯亞鐵路公司商業運營專家團隊負責人詹姆斯·塞萊讚嘆道:「中方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10年間,依託更加成熟的管理模式,中國中車的海外「維保4s店」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南非、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設立,中車人紮根海外,為客戶提供全壽命周期、零距離服務。

在阿根廷,中車709輛城際動車組,更換當地三大城鐵線路上的老舊車輛,並提供配件**、維保技術支援,列車服務數百萬阿根廷民眾,乘客滿意度高達97%。

在獅子山,中車克服當地待修車輛和基礎裝置停用多年、零部件**吃緊等困難,高質量完成窄軌礦石漏斗車整修和維保業務。

在巴西,中車成立首個以風電「產品+」形式出海的海外子公司,逐步推進拉美市場「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全要素共享的業務服務。

從「走出去」「留下來」到「融進去」,中車探索形成本地化製造、採購、用工、維保和管理的模式,以專案落地拉動乙個城市甚至乙個國家的軌道交通產業鏈。

從2023年38列公尺軌城際列車出口至馬來西亞,中國中車開啟了與馬來西亞共建共享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之路。動車組、輕軌等多種產品陸續落地,建立工廠,聘用本地員工,培育近千名專業人才,並培養了一批優質的本地**商。

當地一家玻璃生產企業此前的業務是為建築行業提供玻璃。在中國中車的幫助下,該企業投資興建了無塵粘接房,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標準,最終擁有了粘接資質,成為軌道交通行業客室玻璃**商。

通過中國中車多年的孵化,馬來西亞成為亚细安第一家擁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的國家。

截至2023年6月,中國中車擁有境外員工超6000人,在10多個國家建立了本土化製造基地,極大帶動了當地軌道交通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從不斷深化維保服務能力建設,到帶動區域產業鏈發展,再到拉動專案所在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中車越來越多地成為眾多國家和城市的「座上賓」。

履行責任 共譜和美樂章

一座座「連心橋」、一條條「幸福路」、一道道「發展帶」打通阻隔,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註腳。中國中車融入當地文化、服務當地需求、履行社會責任,用行動踐行絲路精神。

2023年,中國中車在泰國、土耳其、寮國、印尼、沙特、肯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葡萄牙等10個國家策劃開展「坐著火車看世界」系列活動,以火車為紐帶,在「一帶一路」上展示中國製造的品牌形象。

在泰國站,一場車迷主題攝影展成為2023年亞太(泰國)軌道交通展覽會亮點。作為中車的資深車迷,29歲的泰國青年納帕特上臺,講述了他與中車結緣的故事:「2023年,中國中車為泰國研制的第一批交流傳動機車正在交付。當時我正在泰國國家鐵路局實習,看到中國機車非常好看,我就一路跟了過去,向負責交付工作的中車業務人員了解機車的各方面情況。第二年,我在中國留學時,受邀參加中車的『車迷有約』活動,第一次走進『中國車』的製造現場。」

中車之行讓他更加熱愛中國火車,回國後,他不僅經常在社交平台發布關於中車的最新動態:「對我這個泰國車迷來說,中國四川成都吸引我的不僅有大熊貓,還有中車基地生產的火車頭……」

在中老鐵路永珍站候車大廳,一面12公尺長、3公尺多高的大型列車模型牆格外搶眼。這是中車面向國際的首個列車文化驛站,「瀾滄號」動車組、高速磁浮列車、「復興號」智慧型動車組……20多種「中車造」先進軌道列車亮相,吸引了大批旅客駐足**,在列車模型前拍照打卡。

與此同時,一堂「動車第一課」在「瀾滄號」動車組上開講。寮國中學生恩妮說:「這是我第一次乘坐『瀾滄號』,動車組外形漂亮,是我們寮國國旗的顏色。乘坐環境舒適安靜,執行起來又快又平穩。我喜歡中國,通過動車課堂,我了解了更多的動車知識。以後我要好好學習中文,到中國學習更多先進的技術。」將課堂設在移動的車廂內,面向寮國青少年、火車迷科普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知識,傳播軌道交通文化,這還是第一次。

今年9月,中車聯合專案各建設方在印尼萬隆落成雅萬高鐵動車組科普文化交流基地。「車迷開放日」當天,印尼車迷、學生500餘人來到基地打卡,零距離登車觀摩運營車輛,穿戴上vr眼鏡體驗高鐵數位化設計,探索雅萬高鐵的奧秘。

印尼交通部部長布迪表示,雅萬高鐵是印尼和中國雙方合作共贏的典範,不僅促進印尼交通事業和經濟的發展,更是印尼在技術和文化上的一大飛躍。

在「一帶一路」上,有太多溫暖人心的中車故事:在奧地利和巴西,相繼成立社會責任與文化交流中心、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在土耳其,參與抗震救援,全力保障愛心人員、救援力量順利往返機場,為前線救援工作打通24小時「生命通道」……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以「連線世界、造福人類」為使命的中國中車,通過一次次的「跨國之旅」不斷傳遞中國溫暖,與東道國、合作夥伴、當地社群共譜和美新樂章。

新絲路畫卷

乙個偉大的倡議,源自中國屬於世界。架設合作之橋,築起陽光大道,10年光陰寫下乙個個令人讚嘆的發展故事。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們以丹青妙手,記錄下 一帶一路 倡議結出的累累碩果,繪就一幅幅美美與共的 新絲路畫卷 和合共生 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追求 以共同發展,促世界和平,是共建 一帶一路 的使...

共繪廉潔絲路新畫卷 打造廉潔中國的亮麗名片

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共建 一帶一路 高質量發展。這為 一帶一路 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對共建 一帶一路 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一帶一路 倡議實施過程中,廉潔絲綢之路 成為重要建設目標,也是 一帶一路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十年來,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基於 和平合作 開放包容 互學互鑒 ...

《絲路問道》中國當代名家羅建泉國畫作品展

絲路問道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式於2023年10月18日在中國文聯文藝之家舉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大型活動處副處長安明 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負責人嚴竣。三 中國服務 協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欣女士主持並致開幕詞。文化部原副部長常克仁講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湯立講話。與會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