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臥龍苗寨吳氏族源考

2023-10-19 18:31:44 字數 5755 閱讀 8467

作者:吳吉寅。

一。在人們還無法用文字記錄過程的時代,關於祖先的故事只有傳說。就象黃帝的傳說是真實一樣,神話屬於傳說,但傳說卻不是神話。神話是虛無誇張的;傳說卻是沒有文字的記憶。

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同的群落在進行著交融,特別是在中國這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姓氏、族別、語言都不是純粹的,不能用這三者來鑑別人們的血統——姓氏可藉改,族別可互換,語言可變通。團結融合是歷史的進步。

三。條件是個歷史的概念,條件的好壞是相對於歷史的發展而言的。當人們還處於人口稀少、生產工具低劣,還不能大規模地引水造田從事先進的農業生產之時,就山區來說,山坡的條件就要比平地優越得多——旱土較易開墾,可進行簡易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山坡竹木果樹野物較多,便於獵狩採摘;在與別的群落發生衝突之時,住在坡上可據高制敵。這就是人們最初多在山坡上扎寨的原因。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時(人口發達、生產工具進步、社會安定)人們才開發了平地,從而形成了眾多的新村落。平地比山坡好是後來的觀念,歷史並不一來就是這樣。

四。祖輩們都這樣說:我浯農(臥龍)碧齊(丙池)的吳家是從吉首的溪頭、向老遷來的,到現在不知道成了多少代多少年了,也不曉得是哪個上來的,卒葬於何處。三個太公叫吳京、吳寧、吳岳,乙個在溪頭,乙個在向老,乙個在三岔,不曉得我們是哪個的子孫。三個太公分手時拆鼎三分,各執一塊,作為久後相認的物證。溪頭向老那邊還留得有一座山,若果我們這些子孫在外面生活不下時可以回去經營。起初在留要(泉名)下寨,舊址就是現在春生家坐的那棟朽房,鼎塊也藏在那裡。留要四周竹木深茂,果樹滿山,鳥語花香。一天,人們在不遠處的一棵樹上摘桃子,桃子落地發出嘟嘟嘟的水聲。跟著下看,人們驚喜地發現這裡有個大水槽,槽邊有口大泉,形似巨龍張嘴,泉水從龍口流出,清涼宜爽。於是人們又聚集在這裡下寨,寨名也因此而叫浯農,臥龍寨名即由此而來。浯農是苗語,浯為水,這裡指泉水,農為槽,指泉口形狀;臥龍是音譯,即槽形泉,而不是臥虎藏龍之意。

浯農吳家忌吃狗肉:一太公祭墳時醉酒酣睡,失火起災,醒來時四周的草本全被燒焦了,唯自己躺臥的草地上是濕漉漉的,跟著的小狗全身還在滴水——這就是自己倖免於難的原因——小狗下田打水救了他。於是發誓子子 孫孫不吃狗肉。

五。來到浯農後,吳家子孫發達,再加上後來的幾個姓氏,浯農很快就發展成為乙個幾百戶的大寨子,直到現在我寨仍有老寨大寨之名——猛讓,儘管現在只有一百多戶了。先輩們艱苦創業,克勤克勞,把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建設成了田園坡土。由於各種原因,以後子孫又相繼分散:有的到附近的丙池、排當吾、董馬庫守田守土,有的則到外地逃難謀生-—有的到排碧的板栗,有的到長樂的谷坡,再從穀坡發展到雀兒莊,桃花;窩勺的老天坪,沙碧,大衝,保靖的水田河等地區(年代人物不詳)。為了不忘故地,遠去的人們都把我寨叫做猛讓;猛讓是苗語,兼有大寨和老寨之意,這裡主要指老寨。

六。窩勺的巖寨是吳家的又一發詳地。他的子孫很多,遍布窩勺,折臘,下寨河,長樂的長潭,公尺粕,道二,龍潭等地。這些地區正好與谷坡、沙坪、大衝等地交錯相處,因而這裡自然形成了兩大派系——谷坡吳和巖寨吳。兩家一直通婚,但誰也說不清楚原因。雙方都自稱是真正的吳,說對方是伍姓變來的,是假吳,搞到紅白喜事的賀彩挽幛不敢署姓,以免爭執。他們都執同一的傳說:吳姓是伍姓的舅家,朝廷不准姓伍的考官,於是姓伍的便改作姓吳來考官。一說武則天垮台後其族人改從姓吳避難;一說吳三桂本娃伍改從姓吳考舉。二者都是無稽之談,利用歷史名人亂扯。若果歷史上確實有過伍姓改從吳姓的話,那麼下面這一分析略為靠譜:吳、龍、廖、石、麻是湘西特別是吉首地區苗族的大姓大族,組成了苗族的主體部分,是苗民起義的主要力量。朝庭為了瓦解起義,硬說什麼只有這五姓才是苗族。起義被鎮壓後,苗族地區舉辦教育,由於基礎差,在考試中朝廷則予以照顧,於是有的伍姓文人便改從吳姓,就如當代有些漢族人士改從少數民族爭取照顧一樣。

七。到底我臥龍丙池是從**來的,由於文化的落後,祖輩們留下的只有傳說。於是我早就想把她弄清楚並寫成文字的東西留給下代,以免代傳代遠,越傳越誤。到窩勺後,該地區不僅吳伍通婚,吳吳也通婚,而二者正是祖輩們給我們講這是不允許的,我們上邊(呂洞山區)也不存在這種現象。雙方爭論不休,這就更激起了我急於考證族源的念頭。

巖寨。八。為了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我走訪了花垣的谷坡、巖寨,保靖的水田,吉首的三岔坪、三十嶗、上老、振武營、溪頭、城江、勤豐,龍山的石羔鄉和紅岩地區,永順的首車地區和永龍橋地區,古丈的茄通鄉科布車等地,訪問當地的老人和明了族譜的人,最後在溪頭,振武營和科布車得到了喜人的收穫:祖輩們的傳說在這裡得到了應證。

上老以前叫向老,老人們講對了,那裡的族譜如是記栽。上老有個山叫眾山,是溪頭大房人的,他們沒有聽說過是留給我們的。上老的大房人(長子)不吃狗肉,那是由於迷信巫事,與我們的傳說不同。三岔人不吃祭粑,老人們也講對了,這與三岔自己的傳說是一樣的:弟弟性懶,不肯起床打祭粑而發誓不吃祭粑。城江,勤豐(得軍,梅句)是三岔人而不是浯農人。三岔、溪頭、上老同一祖公,但上老、三岔卻沒有與我們相關的傳說,他們甚至不曉得臥龍丙池的存在。唯有溪頭人說(代代如此)他們的四房人逃難到浯農碧齊去了,四房腦(坡)就是他們的家山。這與我祖輩的傳說完全吻合。百里遙隔,傳說如此同一,這並不是偶然。這就足以證明了我們是溪頭的四房人,是吳京的子孫,吳隕艮的後代。關於四房人他們在族譜上有所記栽,雖然譜書上說是去了科布澤(車),但卻從來沒有這樣的傳說。他們猜想,四房人迅即又從科布澤遷到了浯農碧齊,老人們才這樣給他們說。正確:科布車人說他們是南京十排樓(四排樓)姬家巷人氏,姬姓改吳,祖公因修京城殿犯王法而逃難到湘西,到花垣,最後來到稱丫苦和宋記比挑(土家語,即科布車),人口在這裡得以安居和發展。遂分為三房(祖公在逃難過程中,由於狗的放哨相救而脫險,故子孫不吃狗肉)。後由於窮困,有幾個三房公又回到花垣老家謀生。溪頭人只記得浯農而遺忘科布車,當是由於浯農地近先人們時有往來而科佈車天遠往來斷絕的原故。折鼎三分實有其事,但把它說成是京、寧、嶽三公的事則是由於年代久遠而誤傳。我們是溪頭人,而許多老人卻給我們說是向老人,這是為什麼呢?溪頭向老的這一傳說可以說明:四房人手腳不幹淨,常惹禍,溪頭人討厭他、不理他,所以他不願接近溪頭人而對向老人熱情,從而也把自己說成是向老人。

九。同一祖公,各地的語言,族別卻略有不同:溪頭、上老講漢話,漢族;振武營講漢話,苗族;振武營人就是溪頭人,是新近從溪頭遷過來的。三岔坪苗族,講苗話;科分車土家族,講土話。上老歷史上曾是苗族——苗族哲學家理學大師道學先生吳鶴就是上老三房吳谷度的七世孫。從地理上看,三岔坪地形較好,振武營、溪頭次之,上老、科布車稍不如前二者,主要是缺水。

十。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和姓氏,但卻沒有文字和漢姓,凡漢姓都是借用的,吳娃就是漢姓的借用。谷坡與巖寨的真吳之爭沒有必要,因為誰也不是真吳。雖然兩家都署名延陵堂,但這一堂號也是改姓後借用過來的,而不是自己的堂號(廷陵堂在江蘇,由於吳季禮世守廷陵而得名,吳季禮是黃帝後裔太伯、仲雍之後)。苗族是乙個不斷遷徙的民族,由於沒有文字,許多自己的東西現已無法清楚了,因而有時也會把別人的一些東西當作自己的東西。同一族中字派各地不一也是由於沒有文字相傳而造成的正常現象。但是,相對於土住吳來說,谷坡是後來的姬改吳,兩家血統不同,同姓不同宗。由於谷坡不曉得這一情況,我臥龍自己也說不清楚,因而才有上面的爭論。但是,既然都是吳姓,那麼下面的這句話還是比較明智的:聯姻稱表親,不婚叫家門。

十一。一說吳家先在浯農紮寨,京、岳二公是從浯農遷往溪頭、三岔的,三公折鼎足分,有一山兄弟都爭著要,因而留著不分,此山也就叫勾幾占,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關於勾幾占的傳說,應當是爾後哪個太公分走其它地方的傳說(一說為本寨吳龍兩家之爭地),絕不是京、寧、嶽三公的事。把它說成三公的事是誤傳。因為,苗族的遷徙路線是沿河而上,從吉首到保靖、花垣,而不是相反;溪頭的族譜上更是明白地證明無有此事。

十二。我們是溪頭的四房人,是吳京的子孫,吳隕艮的後代。隕艮公於明朝正德年間出走,時間是公元一五0六年至一五二二年間,其重孫吳念發於崇禎八年(公元一六三五年)從科布澤回到溪頭祀祖清業。若是念發的子孫定居浯農的話,那麼我臥龍的寨史大約有三百五十年左右。現我寨上有字可考的最古一墓是葬於排當吾坡腳岔路口吳再貴的墓,是嘉慶二十一年立的碑。嘉慶二十一年即公元一八一六年,距今一百八十二年,這就是我寨有字可考的歷史了。

十三。姬改吳氏考。

姬改吳氏,出於聖公姬德麟之後。世居南京,族閭甚巨,在南京城內形成四大族,每族建有旌表坊,故有姬家巷四排樓之名也。

時逢元末,烽煙四起,明太祖洪武起兵滅元,陳友諒據江西反。聖公與友諒係嫡戚,恐害致身,於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十月十三日,攜子京、家眷及文衛二公(德龍、德鳳)寅夜逃出。

十一月,逃至武昌,恐關吏盤查,乃與子改姓吳氏。洪武二年,逃至寧鄉,生次子,因以寧名。洪武五年,逃至岳州,又生三子,爰以嶽名。洪武八年,逃及常德,治衣裝,因常德德字,犯本名德麟之諱,乃更名吳放南。

洪武十二年,上遷辰州(沅陵),放南公與文衛二公折鼎足分,文公居辰州北河口,衛公往辰溪漯河口,放南公獨進峒河,寄居吳京坪。

洪武二十八年,放南公卒。葬於吳京坪北山之陽蜀雞窩。

永樂元年(公元一四0三年)吳寧公由吳京坪徙居上老。

永樂三年(公元一四0五年),吳京公徙居溪頭。

吳岳公寄情山水,飄流四至,與三岔坪人友善,定居三岔坪。其後裔昌盛發達,分布於三岔坪、三十嶗等地。

十四。姬改吳氏派次。

初代派次:祖放南京,為因隕議,紀念國鳳,勿忘先帝(以上派次,末四字命名未盡)。

中代派次:從漢自志廷再忠,承家清玉慶長洪。開元學肇黌光大,禮義興群道可通。

垂後派次:百行遜讓孝為先,昌發其祥富貴全。永代平安樂受福,祖國善化起文宣。

上老中代派次:啟有應世正天景,文明顯耀祖宗恩。德盛榮華澤永茂,安邦定國必修身。

十五。世系表。

吳放南(姬德麟)吳京、吳寧、吳岳;

吳寧吳晚哥吳離耶吳阿賈、吳喬壽、吳谷度、吳理山;

吳岳吳德榮;

吳京吳為吳因周吳隕乾、吳隕坤、吳隕震、吳隕艮、吳隕離、吳隕坎、吳隕兌、吳隕巽、吳隕滿;

隕艮公是石木美術制琢者。因明正德王修謹身殿,奉徵當匠琢,誤削龍眼獲獄。後釋歸,族人畏其累禍,拒不欲歸。公率子孫逃於永龍邊域,有世裔住科布澤。崇禎八年(公元一六三五年)其重孫吳念發歸祀祖清遺業。四房下傳:吳隕艮生吳議超、吳議群,吳議群生吳紀官,吳紀官生吳念發,吳念發生吳國正、吳國喜。

附:1、浯農(臥龍苗寨):即花垣縣董馬庫鄉臥龍坪村。

2、碧齊(丙池苗寨):即花垣縣董馬庫鄉丙池村。

3、姬改吳氏考:吉首溪頭吳氏族譜。

4、臥龍丙池派次:朝廷再盛正天景,元吉宰相大有清。

5、吉首市雙唐鄉三十嶗新撰吳氏字派:勝慶有應正,志仕國朝庭;延陵興巨集武,智廣德安文;民昌傳永固,繼承萬代榮。

6、巖寨吳派次: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7、七律:臥龍坪 臥龍崗並臥龍泉,子孫淵藪四百年。遍地良田先輩苦,千秋小院後生歡。文明要共世人享,武勇還需智翼添。年少青春多壯志,五州四海展雄才。

8、步天台(哥卡):三皇問卦步天台,四象分星歷宿垣。巍巍石林***赫赫雷神洞瀑泉。雲霧層層山海樹,霞光道道煙波潭。百歲臨峰增壽老,少小展翅定坤乾。

全文完)版權資訊:出於傳遞更多資訊目的,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重在分享,如有**標註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如需聯絡我們或需**原創授權文章,請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編輯/李艾家 週登友 黃沙沙。

審核/尚欣 王向遠。

更多資訊。持續關注!

臥龍 蒼天隕落遊戲介紹

臥龍 蒼天隕落遊戲官方朋友圈 親愛的玩家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很高興地向大家介紹一款富有策略和歷史魅力的遊戲 臥龍 蒼天隕落 在這個遊戲中,你將扮演一位英雄身世的戰略家,掌握著千里江山的命運。通過智慧型與勇氣,你將挑戰各類難題,迎接歷史的考驗。遊戲中的劇情扣人心弦,充滿草根英雄的傳奇故事,加上精美的...

千戶苗寨《聲聲慢》

李炳毅。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乙個人 在微雨燕雙飛 霧靄籠山寨的盛夏寧靜清晨,清夢被鳥鳴和輕輕的歌聲喚醒千戶苗寨古樸典雅的建築和熟悉的歌謠,讓人彷彿回到了從前。用過民宿店家經心烹製的早茶,慢慢走上河邊青石板與河卵石鋪成的小路。飛簷斗拱的吊腳樓,曲曲彎彎沿著小河延展至山邊寨外。...

水木源清美藝考文化課晚課測試,優秀學生表彰儀式

水木源清美藝考 8月11日 8月12日。為期兩天的文化課考試在我校如期舉行。從畫筆在畫紙上沙沙作圖。到原子筆在試卷上書寫答案。清美學子同樣認真冷靜 力爭上游。最終,同學們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願同學們再接再厲,進而有為。清美書法安老師親筆寫下對同學們的祝賀。以此鼓勵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由文化課孫老師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