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提出“恢复中专”,再发达的社会,也用不上那么多学生!

2023-10-27 02:30:13 字數 1949 閱讀 9927

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具有重要含金量的有利证明。

不仅如此,即使是来自综合排名不错的高校,像工程院校的毕业生,找工作也已不再轻而易举。许多年轻人怀抱信心离开母校,然而在求职过程中,却常常不得不面对沮丧的境遇。

他们从最初的抱有雄心壮志,到后来放弃了理想和抱负,将生计渐渐置于首要地位。在当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生活压力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很多大学毕业生渐渐开始认识到,"生存"这两个字的价值。

此时,有人开始质疑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学历不断贬值的今天,大学生到底还有多么重要?那么多的学子努力学习,经历高考"削减脑袋"的考验,追求大学录取,究竟有何意义?社会的进步真的需要每年都培养超过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吗?

甚至有复旦大学的教授提出了"恢复中专"的观点,认为即便在富裕的社会,也未必需要如此之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学生们的疑虑,年逾七旬的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

这位教授认为,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必要上大学。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变得普及,学生们报考本科院校并不如以前那样难,尤其是在竞争不激烈的地区,录取分数线可能只需300多分。

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能够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吗?实际情况未必如此。葛剑雄教授的言辞深思熟虑,他认为即使在发达的社会,也未必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就连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大批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也难以找到工作,这是不争的现实。

因此,葛剑雄教授提出了"复兴中专"的主张。这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方式,允许拥有不同天赋和潜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实施个性化教育,以便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融入不同领域并取得出色表现,甚至可能表现更出色。

教育应该强调的是,不应只以文化成绩来评判一个人的英雄本色。那些在文化课方面并不突出的学生,未必在其他方面没有特长。

实际上,复旦大学教授的言论,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相符。现代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不强调学生文化成绩。即使文化成绩不佳,学生在其他领域表现出色,也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随着中考难度的提高以及普通高中招生的竞争加剧,学生们可以选择进入声誉良好的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学院学习。通过获得实际技能,他们可以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本科生面临就业困难,这情况成为了现今社会急需培养综合人才的明显迹象。

据数据统计,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23%。虽然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仍然偏低。

有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很多毕业生难以放下“书本”。这引发了网友们热议,形象地称他们为“当代孔乙已”。

虽然这个梗源于学生们的自嘲,却有一定道理。尽管掌握了一定知识和了解了一些理念,很多学生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这是相当普遍的情况。

正如俗话所说:“前车覆,后车戒。”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实际上印证了社会急需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攻读大学教育。对于那些拥有出色实际技能的学生,选择进入知名的职业学校学习也是一个可行的出路。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复旦教授主张“恢复中专”,再发达的社会也没那么需求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难。这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大学生的价值和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出了 恢复中专 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葛剑雄教授认为,即使在再发达的社会中,也没有那么大量的需求来吸纳大量的大学生。他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上大学,恢...

复旦教授倡导“恢复中专”,社会发达也用不上那么多大学生

复旦教授倡导 恢复中专 社会发达也用不上那么多大学生。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普通教育毕业生这一昔日的 标准正在丧失。不要说普高毕业生,即使是高校 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也没那么容易,很多学生满怀信心走出校园,结果在就业过程中却碰了一鼻子灰。从一开始,他们满怀理想,但到最后,理想和抱负已经...

复旦教授呼吁恢复中专教育,大学生人数过多引担忧

复旦教授呼吁恢复中专教育,大学生人数过多引担忧。如果回到二十年前,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重视教育,一个家庭能出一个大学生,简直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恨不得大摆三天三夜的酒席,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配中学学位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