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下的烂尾工程,荒废2023年,却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

2023-10-28 19:25:07 字數 4464 閱讀 8875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千年之前,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让我们见识到了阿房宫的辉煌与壮丽,现如今,千年过去了,在西安城北只剩下这座古老的宫殿遗址,往日的辉煌灿烂都已不复存在。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烂尾工程”。

但是,就是这座被荒废了2023年之久的阿房宫却被早2023年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宫”,列入了世界奇迹的行列之中。让我们一起重回千年之前,来见证阿房宫的璀璨与荒凉。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彼时,嬴政的亲生父亲子楚在在赵国为质,在吕不韦的官邸和他的姬妾赵姬一见钟情,生下了嬴政。

在和其母亲赵姬在赵国生活了13年之后,在公元前251年,嬴政的生父子楚被立为太子,秦国迎子楚夫人赵姬及其子归秦。自此之后,他不再是那个为了活下去东躲**的质子,开始向王的宝座迈进。

三年之后,子楚去世,嬴政成功继位,公元前221年,他靠着自己过人的谋略和强盛的武力结束了从战国时期六国争霸的漫长路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国,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在位37年的时间,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秦长城,秦始皇陵,郑国渠等都是在他的指挥下建造的,阿房宫也不例外。

在公元前212年,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已经没有了战乱,百姓们也安居乐业。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城都是老百姓趋之若鹜的地方,咸阳也不例外。在咸阳居住的老百姓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曾有专家对于当时居住在咸阳地区的人口进行了大概的普查,发现在在咸阳地区居住的原住民就有50万之多,再加上后来迁入咸阳的新住民有六十万。这个数字远远的当时咸阳的人口容纳量。

看着人满为患的都城,这时候,秦始皇就动了修建一座新宫殿的心思,于是,秦始皇就下令在渭河南岸的皇家园林之中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群落。但是,自古以来,对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不少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耗费如此财力物力来修建这座宫殿,是想要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秦始皇从出生之后,就一路坎坷,先是在赵国为质,好不容易回到秦国,吕不韦和嫪毐对他虎视眈眈,秦始皇耗费了极大的心力才将权利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在秦始皇的心中,阿房宫就成为了他权利的代名词。

就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将修建阿房宫提上了日程,朝野内外对此更是议论纷纷,不少朝臣对于秦始皇如此劳民伤财的修建宫殿有所不满但都被秦始皇镇压了下去。

然而,在当时,老百姓刚刚从修建骊山陵墓的劳役中解脱出来,秦始皇又强征百姓去往渭河修建阿房宫。一时之间,秦朝百姓民不聊生,有不少人选择揭竿而起,反对秦始皇的**,但是在绝对的武力压制之下,阿房宫还是如期动工了

在阿房宫的修建之初,秦始皇要求这个宫殿的建造必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阿房宫的修建就体现在它的浩大。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对于阿房宫是这样描述的:“广可容纳万人之众,高可树立五丈之旗……”

阿房宫的宫殿共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前殿,上林苑,和宫殿三部分。仅仅一个前殿就有八万多平方米,和现在的90个标准足球场一样大,宫殿则是秦始皇的住所和祭祀场地,修建的更是富丽堂皇。而上林苑的修建规模和前殿的规模相差无几,里面还设有专业的排水系统。

阿房宫的宫殿的设计更是异常巧妙,就拿“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来说,一是可以防止刺客进宫刺杀秦始皇,而二是宫殿用料奇特震慑四海,让四海之内不敢冒犯秦始皇。

而这样声势浩大的工程,就在刚刚动工两年就因为一场意外戛然而止了,从此让阿房宫成为了“烂尾工程”了。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阿房宫”名字的由来是颇为感兴趣,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浪漫的一种就是,秦始皇之所以新宫殿的名字叫做阿房宫,是因为秦始皇在赵国逃亡的时候,遇到一名叫做‘阿房’的女子,并爱上了她。

在秦始皇回到秦国之后,阿房也跟随嬴政来到了秦国,但是,两个人的爱情遭到了秦国大臣反对再加上身份悬殊,这名女子只能被秦始皇藏在寝宫之中。

后来在朝臣的逼迫之下,女子自杀身亡。为了纪念自己的爱人,秦始皇才用爱人的名字命名为宫殿,并且一生都没有设立皇后。

如此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是并没有史料记载,而且按照秦始皇残暴的性格这种传说应该是不会为真的。

而较为真实的一种说法就是,“阿”在古书中有曲处、弯曲意思。“阿房”就是按照当时宫殿弯曲的形状来命名,而这正好与阿房宫“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风格相一致。而在《史记》中对于阿房宫名称的解释也沿用了这一说法。

也有不少人认为,阿房是秦始皇先前旧宫殿的名字,在修建新工程之后,秦始皇还没来得及为新宫殿取一个名字就死在东巡的途中了,自此之后,这项“烂尾工程”就按照就称呼为“阿房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路上,在经过一处沙丘的时候,突然就暴毙而亡了,秦始皇的离去彻底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命运走向。

在行至沙丘台的时候,秦始皇就预感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就为自己的大儿子扶苏留下一封继位诏书,但是,还没等诏书交到使者的手中,秦王就去世了。在李斯封锁秦王去世的消息之后,在赵高的说服之下,胡亥和李斯三人发动了沙丘之变。

为了除掉扶苏这个竞争对手,三人就假借秦始皇的名义刺死了扶苏和将军蒙恬。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赵高等人就带着嬴政的尸首回到了咸阳,拥护胡亥继位。

从沙丘之变,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胡亥软弱无能,虽然成为秦二世,但是秦朝的大权被李斯和赵高牢牢把持着,甚至在赵高和李斯的蛊惑之下,秦二世两次更改法律,在秦国实行更严苛的刑法,让整个秦国人都生活在心惊胆战之中。

秦二世如此不得民心,就有不少义士想要推翻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而初登大位的胡亥还沉醉在荣华富贵之中。

秦二世继位之后,为了尽快安葬秦始皇的遗体,原本负责修建阿房宫的工人被赶去修建秦皇陵了,在忙活了七个月之后,终于将秦始皇陵的主体工程完成了。于是,秦二世就下令重启了阿房宫的修建工作。但是,秦二世只抽调了一部人力用作阿房宫的修建工作,进程尤为缓慢。

后来,秦朝的百姓苦于秦二世的**,大泽乡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整个秦朝就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不少大臣就劝谏秦二世暂停阿房宫的修建工作,巩固民心。面对大臣苦口婆心的劝说,秦二世充耳不闻,固执地继续修建阿房宫,甚至处死了不少朝中的大臣,其中就包括扶持他上位的李斯。

直到公元前207年,赵高在望夷宫挟持了秦二世,逼迫他自杀。随着胡亥的死去,秦朝的灭亡,阿房宫的修建工作就彻底瘫痪了,在岁月的流逝之中,阿房宫的辉煌也不复存在了,一直荒废至今。

时间来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非常重视对于历史文物的保存,显然,阿房宫就成为了文物的重点保护对象,就在2023年,阿房宫就被列入了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如今的阿房宫遗址除了完整的前殿之外,只能见到一些残垣断壁,但是根据考古专家们的勘察,虽然,阿房宫只完成了前殿的修建,但是在前殿的位置上,有着一座巨大的地基,它的长度在1300米左右,宽度达到了400米,高度是7到9米。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

2023年,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来到阿房宫的遗址上勘察,认为这是最大的宫殿遗址,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宫”。

仅是一块台基就获得了如此荣耀,倘若,阿房宫真的建成了,不知道又是一幅怎样壮观的景象呢?

如今,阿房宫作为秦朝未竟的事业,也成为了秦朝辉煌和衰落的见证者,虽然,阿房宫并没有最终完工,但是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也被联合国誉为了世界奇迹。

阿房宫的修建与秦朝的的历史走向息息相关,而杜牧的《阿房宫赋》也点明了,正是兴建阿房宫的沉重劳役,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正如那句歌谣所言:“阿房阿房,秦始之亡”

无论如何,历史终会证明,不得民心者,统治不会长久。

秦始皇留下的烂尾工程,荒废2023年,却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极具争议的皇帝。他有着宏大的雄心壮志,渴望统一中国,建立 集权的封建统一王朝,即大秦帝国。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他甚至自称 始皇帝 意为 首次成为皇帝 显示了他的自信和野心。阿房宫的重要性及推迟修建 作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宏大宫殿,阿房宫在秦始皇的统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秦始皇留下的烂尾工程,荒废2023年,却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

秦朝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了 集权的封建统一王朝,被誉为大秦帝国。为了巩固统一,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修建直道和长城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工程对于提升大一统帝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至关重要。为了彰显其 大一统 的雄心壮志,始皇帝决定修建一座宏大的宫殿,名为 阿房宫 这座宫殿选址在咸阳与丰城之间...

秦始皇留下的烂尾工程,荒废2023年,却被联合国誉为“天下第一”

烂尾工程 从秦始皇打算修建阿房宫开始,一直到秦朝灭亡,阿房宫都未曾完全竣工。在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中,曾发现大量带有 阿房宫 铭文的陶器和青铜器,证实了阿房宫确实存在过。然而,这些陶器和青铜器上所带有的 阿房宫 铭文,却引发了新的谜团。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带有 阿房宫 铭文的陶器和青铜器并非阿房宫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