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感悟 轉業兩年,談談感受!

2023-10-11 06:50:04 字數 4781 閱讀 6955

作者:虎頭軍師

兩年前,我終於痛下決心提交了轉業申請,隨著第一波撤併降改的大潮回了老家。年底,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算是徹底完成了從軍人到老百姓的身份轉變。轉眼間,如今又過來兩年了,我也想以"過來人"的角度談談轉業這個話題,哪怕有一句話能幫助戰友們,也算是不枉碼這些字了。

1、選擇轉業,你真的想好了嗎?其實,如果不是這樣那樣的原因,我相信大部分戰友們是不想離開部隊、脫下軍裝的,畢竟我們都受黨培養教育多年,覺悟上都沒得說;畢竟我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那片綠色,箇中滋味一言難盡;畢竟轉業就像新生,人生道路上非常關鍵的一步,不是輕易就下決心的。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脫下征衣的不捨。說實在話,我真心覺得這是難下決心的關鍵。從我個人來說,2023年邁入軍校的那一刻起,就覺得小時候"我長大了也要當解放軍"的夢想實現了。要說部隊最擅長的,其實還是宣傳教育工作,通過長期的、多樣的教育以及配合活動,不斷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加深對部隊的感情,加深個人的歸屬感、榮譽感。不信?有人在你面前說部隊的壞話、說軍人不好,試試?哪怕你再想離開,也不會允許有人玷汙它、嘲笑它、貶低它。何況,軍旅生涯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舉止早已深深打上了部隊的烙印,對部隊的感情也是非常複雜,想要瀟灑地轉身,談何容易?當我辦理完結算手續、走出軍營的那一刻,回頭看看迎風飄揚的國旗,心裡非常的茫然和失落,自此徹底斷了與部隊的關係,好像多年堅守的夢一下子就沒了。工資收入的降低。這也是難以取捨的乙個重要理由。在部隊,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公家保障(很多機關同志每月要交伙食費、住宿費),再加上如今全軍上下推行"禁酒令",外出聚會的花銷也少了,每月都能省下來大部分工資;再看地方,除去一線、二線城市和江浙等發達地區,大部分市縣的工資水平還是低於軍官工資的,個別經濟不發達地區可能更低。我所在省份的部分縣城,科員工資在3000元上下(扣除保險、公積金,含各類補貼),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開支又比部隊要高,再加上親朋好友、單位同事婚喪嫁娶的隨禮,一年下來基本攢不下錢。我安置的縣城,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財政收入較高,科員工資能到5000元以上(扣除保險、公積金,含各類補貼),但房價、物價更是高得嚇人,稍有鋪張就會捉襟見肘。正所謂: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轉業安置的落差。目前,轉業安置主要是計畫安置和自主擇業。先說說自主擇業。按軍改期間的政策規定,軍齡滿18年即可選擇自主,自主後每月按時領取退役金,還可自謀職業,生活基本無憂但身份稍顯尷尬,從軍隊幹部變成了普通百姓,基本遠離了地方的圈子,一旦家裡有個大事小情的,不免還要處處求人;而計劃安置,雖然能保證獲得國家幹部身份,但安置過程、結果卻不一而同,部分地方**相對重視軍轉安置工作,拿出的崗位也很有誠意,但大多數地方都是降級安置甚至降幾級安置,比如我所在的市縣,副團職幹部基本都是普通科員,進市直安置的大部分都是參公或事業單位。這個顧慮,也是很多戰友遲遲不下決心的原因。個人發展的迷茫。在部隊,還有這麼一類人:缺少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計畫,有時覺得在部隊也不錯,工資待遇還行,到了年限就能調;有時工作一忙、頭緒一多,或者身邊同事有人想轉業,自己也就跟著說"年底必須走"之類的話。說到底,還是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成長路線。轉業與否,應因人而異,也並不是說地方就一定比部隊好,或者部隊就肯定比地方強,該決定的時候千萬不要猶豫,決定了就堅定地走下去,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記得以前有個老哥,在是否轉業上很糾結,副營時間不短了就想調了正營再走,等正營調了以後,又想著當主官、調副團,最後正營四年多的時候,看調副團無望才無奈轉業。奉勸戰友們還是好好想想自己的情況,早作決定、早作準備,朝著既定目標努力奮鬥。2、回到地方,其實也挺不錯轉業後才發現,軍地間的差異真的是太多了(但不一定就是差距),有些真的是部隊不能比擬的,也簡單羅列幾條:身心都非常放鬆。記得收拾行囊回家的當晚,我做了一晚上的夢,夢見了軍校期間的很多人和事,夢見了這些年執行過的演訓任務,還夢見了我的老科長、老主任催著我寫材料。驚醒過來,才想起自己已經回家了,不再是一名軍隊幹部了,心裡也默默地再次和12年的軍旅生涯告了個別。上班後,雖然我安置進了乙個比較忙的單位,但繁忙程度、工作標準、管理要求等各個方面,和部隊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再也不用為了"**響三聲必須接聽""電腦嚴禁連線網際網絡""節假日必須保持人員在位率"等規定而擔驚受怕,在部隊練就的文字水平、政工業務也足以應對科室工作,每天都是按時上班,根據工作需要加班,"5+2""白加黑"的經歷已經成了回憶。家人都全時陪伴。虧欠家人,應該是絕大多數軍人的心聲,很多人也是為了照顧家庭、彌補家人才決定轉業,我亦如此。記得在部隊最後一次休假,剛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想抱女兒,結果被小傢伙無情地拒絕了,一臉驚慌地躲在她媽媽身後,當時的心情真是好笑又心酸。轉業後,我有了大把的時間陪伴家人,以前跟我很生疏的女兒,也終於跟我越來越親了。工作以後,雖然單位挺忙,有時也經常加班,但加班再晚也可以回家,家裡的燈都是亮著的,孩子第二天早晨還是會見到爸爸;如果是家裡有事,只要工作上不是十萬火急、非你不可,請假還是比較容易的,單位領導一般都會同意,畢竟誰都會有事情要處理。在部隊,就算家裡有天大的事,也要走請假程式,審批完還要訂票往回趕,而遇到老人生病、孩子發燒之類的事就只能多打幾個**了。圈子都開始融入。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都開始改進作風整治"四風",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一大批"老虎"紛紛落馬,"蒼蠅"也被拍了一地,但作風建設是長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如今在地方辦事,門好緊臉也不難看就是事難辦,有的時候你跑斷腿比不過別人說句話,你說破天也比不過領導有批示。我們轉業回縣裡,去派出所跑了好幾趟,被告知"沒有房產不能落戶",最後還是人社局領導和公安局領導溝通了一下,才給我們辦理落戶。類似的例子還有,就不一一列舉了。到地方工作以後,就會發現單位領導都會關心幫助你,其他單位的很多幹部可能是以前同學,跟不認識的人也會有工作接觸,慢慢地也就會形成自己的交往圈子,在不經意的時候可能就會用到。3、道聽途說,遠不如小馬過河決定轉業之後,我也向很多已經轉業的同事取經,諮詢了很多現在看起來很小白的問題,等到自己真正走過轉業、安置、工作的過程,才發現很多事還是自己親身嘗試了、經歷了、了解了,才會真正搞清楚轉業這回事。轉身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輕鬆。記得從大學畢業時起,身邊就沒有斷過一直叨叨著轉業的同學、同事,可每年到轉業摸底時,大部分都不見了蹤影,有的可能是覺得自己走不了,但更多的還是猶豫徘徊,終究是下不了決心。從情感上說,滿足轉業條件的基本都是軍齡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對部隊的感情都是複雜且深厚,那一身軍裝帶來的不僅是親戚朋友的期盼,更多的是自己對人民軍隊的忠誠與熱愛。從理智上說,軍地工資收入差異、安置方式選擇、安置地點選擇、安置形勢嚴峻,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從現實上說,有的可能面臨職級調整的重要機會,等一等就能再提一級、再公升一檔;有的可能駐紮在發達地區,準備讓家屬辦理隨軍;有的可能習慣了部隊的生活,還沒有鼓起轉業回家、迎接挑戰的勇氣。有了種種顧慮,轉業還真的不能只是嘴上說說,必須做好各方面的考慮和準備。地方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舒服。剛才提到,轉業以後感受到了身心上的放鬆,可能管理上沒有部隊嚴格,工作上也沒有部隊那麼高標準,但也並不是想象中輕松。工作上,大部分單位的業務內容都是我們不熟悉的甚至不懂不會的,我們要從零開始、從頭學起,同時可能還要面臨科股長甚至分管領導比你年輕的尷尬;交往上,我們要適應地方的人際交往方式,該說什麼、該怎麼說都是學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對待戰友一樣肆無忌憚、口無遮攔,有時甚至還要戴著面具違心地喊著"x哥、x姐",第二天再見卻不記得名字;生活上,我們要統籌好私人空間和單位需要的關係,工作繁忙、領導需要的時候還是要隨叫隨到,有時還要參加一些應酬,跟陌生人相談甚歡。身份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如果選擇計畫安置,那麼安置單位主要就是黨政機關、參公單位和事業單位。如果安置到黨政機關,身份就是行政編制,也就是俗稱的"公務員";如果安置到參公單位,身份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人員,是指對**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在錄用、晉公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如果安置到事業單位,那麼身份就是事業編制,並不是公務員。可能很多人關心,如果安置了參公或者事業編制,是不是就再也不能轉成公務員,答案當然是可以轉。假如我們在參公崗位上表現突出,能調到公務員單位任職,那麼身份就能轉為公務員,履行公務員登記手續;假如安置到事業單位,則可通過調任到公務員單位或到縣、鄉(鎮)**選舉的方式實現。因此,安置的身份並不是關鍵,選擇乙個適合自己的單位才重要。提拔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很多人關注安置身份,但更多的還是會關心成長進步。從我了解掌握的情況來看,提拔重用還是不太樂觀。首先,我們的年齡是偏大的,我所在的單位中,大部分科股長都比我年輕,但工作時間已經很長了,我們不可能在他們前面被提拔吧?

其次,我們的能力是偏弱的,我不否認軍轉幹部身上具有細緻認真、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但這種能力並不僅限於業務,還應該包括籌畫組織、溝通協調等方面,我們不僅在業務上不夠熟悉,對各單位各部門和主要領導們也不熟悉,再加上欠缺溝通技巧、交往方式,開展工作並不會想象中那麼順利;再次,我們的身份是特殊的,作為剛剛到地方工作不久的軍轉幹部,在地方各單位領導職數有限的情況下,提拔排序上也不會優先考慮我們。因此,如果能進省直、市直安置最好,畢竟平台越高提拔才能相對簡單,這就相當於我們在軍級機關任職,參謀人員的崗位就能晉公升團級,旅團機關的參謀人員崗位只能定編營職。

收入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微薄。最後再講講工資這個話題。其實各省市、甚至本市內各縣的工資都不一定相同,主要區別還是在於各類津貼補貼。以我們這裡為例,每個月到手工資5000多,年底還有精神文明獎和年度考核獎,再加上十三薪、冬季取暖補助等專案,加一起也不算太低。但各地發放的具體專案、金額,必然是和當地的財政收入水平掛鉤的,想要了解自己轉業後到底工資多少,還是要到當地具體諮詢。總的來說,收入可能會比在部隊時少一些,但也不要認為地方工資過低。十九大之後我們迎來了新時代,經濟社會建設需要我們添磚加瓦,完成轉身自是正當其時;軍隊改革大刀闊斧、漸進高潮,部隊亦正是急需人才之時,金戈鐵馬方顯英雄本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更多內容關注***海闊天高新徵程

談談轉業安置中的公平問題

有時候想想,我們人從生下來,就沒有 公平 二字。有的人家庭富裕 錦衣玉食,有的卻家境貧寒 貧困交加 有的人天生聰慧 惹人喜歡,有的卻反應愚鈍 令人著急。長大後到軍營裡,有的人進步快 立功受獎,有的人卻乙個崗位好幾年,無所建樹。確定轉業後到現在,聽到最多的也是關於公平的討論。考試前,有的人說一把年紀了...

疫情兩年,他的生意翻了幾倍,買了兩套房一輛車,還加了店鋪

我的小舅子,在縣城賣服裝,在疫情期間的銷售額比之前翻了好幾倍,兩年期間全款買了兩套房,還有一輛車,店鋪還額外增加了一間。咱們來看看他發家翻身的原因在哪,為啥疫情期間好多店鋪都關門倒閉,他卻不但穩賺還翻了幾倍。他的店鋪不大,十平公尺,由夫妻倆共同經營,賣的是中老年的服裝,都是蠶絲羊絨類的,貨真價實,不菲...

恆大財報曝光 兩年虧損8000多億,總負債2 58萬億!

撕開財經版頭條,一則驚人的訊息震撼了我的雙眼 恆大集團昨晚發布了最新年度財報!看完內容後,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巨頭,在過去兩年虧損了8000多億,而總負債更是高達2.58萬億!這是乙個令人咋舌的資料,如此龐大的數字讓我不禁深陷思考。拿出手機計算器,我試圖用白紙黑字勾勒出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