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 科技讓齊魯大地「豐」景如畫

2023-10-16 20:25:05 字數 2310 閱讀 2713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齊魯大地農田一片繁忙景象。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是乙個永恆的課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今天,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鮮食甘薯品種「濟薯26」平均畝產3992.1公斤,創鹽鹼地優質鮮食甘薯單產紀錄。據了解,「濟薯26」具有產量高、口味糯甜、抗旱、耐貧瘠、適於機械化收穫、商品薯率高等優點,目前已成為全國三大鮮食型甘薯品種之一,在山東、河北、河南、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大面積種植推廣,成為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替代玉公尺的夏糧作物之一,其選育與應用獲得2023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毛不拔」的鹽鹼地里長出了高產地瓜,背後無疑是科技的力量。

鹽鹼地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對糧食安全、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山東省黃三角農高區鹽鹼土壤分布廣泛、型別豐富,面積達到43.97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83.75%,是探索鹽鹼地治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路徑的天然本底試驗場。

2023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復山東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在這裡,科學家們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圍繞鹽鹼地生物育種、產能提公升和生態化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火熱攻關。像設計工業產品一樣設計耐鹽鹼種子,並通過人工模擬環境加速繁育;建立鹽鹼地高效阻鹽與快速培肥擴容增效技術模式,有效降低鹽分、提公升地力等級……

尤其是在育種選擇方面,為解決鹽鹼地適生植物育種難、育種周期長、制種產量低等瓶頸問題,黃三角農高區科技創新局聚焦耐鹽鹼植物品種選育及核心技術攻關,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鹼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鹼植物適應鹽鹼地轉變,解決種子適應土地、土地適應種子、推動互相融合的問題,推動建設了鹽鹼地特色生物種質資源庫1100平方公尺、種質資源圃1779畝,收集保護種質資源2.1萬份,率先構建了「實驗室分子設計育種—人工模擬環境育種加速—田間(溫室)耐鹽梯度測試鑑定」**育種體系,推動傳統育種技術全面公升級換代,選育了45個中高度耐鹽的糧油、牧草、中草藥等新品種(系),建設了耐鹽小麥、耐鹽大豆、耐鹽節水水稻、耐鹽苜蓿、耐鹽甜高粱5個萬畝級良種繁育及示範推廣基地,在省內外示範推廣500餘萬畝,畝增效益15%-20%。

科技的力量逐漸讓鹽鹼地變生金沃野,同時科技的力量也用最生動的筆觸描繪著最時尚、最具創造力的鄉村圖景:智慧型農機在田野裡奔騰輾轉,自動播種、施肥、收割,卻不見一人;指尖在屏上輕輕一點,旅行之餘也可以給大棚裡的蔬菜澆水施肥;沒有土壤,沒有陽光,植物工廠裡的蔬菜依然長得旺盛……

這幾年,山東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型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省建設了大量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科技推廣示範基地,推廣和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精準施肥、智慧型植保等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田生產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比如,在濰坊壽光新一代智慧型玻璃溫室應用120多項專利,比「荷蘭模式」溫室能耗降低50%,實現了生產管理的全流程雲端託管和遠端操控,生產效率是普通溫室的3至4倍,成功解決夏季蔬菜不能正常生長的難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蔬菜周年生產。

此外,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情排程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0月15日下午5時,全省秋糧已收6207萬畝,占應收面積的94%。其中玉公尺已收5651.9萬畝,占應收面積的96.9%;大豆已收268.6萬畝,占應收面積的74.8%;大豆玉公尺帶狀復合種植已收183萬畝,占應收面積的83.9%。全省累計上陣玉公尺聯合收割機13.71萬台,玉公尺機收5454萬畝。今年玉公尺大豆的產量明顯增高除了得益於良種之外,山東省自主研發的玉公尺大豆一體化播種機、植保機、聯合收穫機大顯身手,發揮著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不斷加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農業發展進入了乙個嶄新的階段。但是,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僅有新技術和裝置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專業的農技人員和他們掌握的農技知識。農技知識在現代農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應該加強農技知識的培訓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農技知識,為現代農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奪取秋糧豐收,山東組織開展「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推廣服務大行動,把最好的技術送到農民手裡,農技服務更加精準,農民種植技術更加嫻熟,出苗、除草、化控等環節提公升完善,也迎來了山東秋糧的大豐收。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國之大者」。山東作為全國農業發展的「排頭兵」,堅定不移把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山東糧」給了我們無限的驚喜與希望,相信未來依然會這樣。(文/李想)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秋晨長城景如畫!

9月20日拍攝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晨景 無人機 秋日的早晨,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雲霧繚繞,美景如畫。新華社發 劉滿倉攝 9月20日拍攝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晨景 無人機 9月20日拍攝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晨景 無人機 9月20日拍攝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晨景 無人機 9月20...

《山水間的家》解鎖“豐”景“密碼”

9月2日20點檔,由 廣播電視總台 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 山水間的家 第二季將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 cctv 1 迎來第五期。主持人撒貝南 魯健將分別帶領 山水小分隊 前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小山村和四川省成都市崇州五星村,從 捏把泥土冒油花 的黑土地到麥浪滾滾的天府糧倉,全方...

秋遊鄉村賞「豐」景(走進鄉土中國)

開欄的話。到鄉村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遊的首選。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日益紅火,並助力鄉村成為宜居 宜遊 宜業之地,吸引更多 新農人 走進鄉村 建設鄉村 扎根鄉村。本版從即日起推出 走進鄉土中國 專欄,報道各地鄉村通過發展旅遊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和生動故事,展現和美鄉村新貌。秋光正好,大地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