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利益没有正义!武王伐纣,一场亲戚间的争权夺利

2023-11-29 03:40:09 字數 5677 閱讀 3284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在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基本都把武王伐纣定义成“有道伐无道”的标志性事件。通过刻意夸大帝辛(纣王)的残暴无道,荒淫无度等暴虐行为,突出以周克商的正义性。然而,大量现代的考古出土的文物都在告诉我们,也许真实的历史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帝辛(纣王)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残暴,周克商的历史行为也并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弱者的施暴者的反抗,而是蓄谋已久的谋逆篡位,也可以说是两家亲戚之间的争权夺利。

根据《诗经·鲁颂·閟宫》中记载:“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这句话的意思是:“咱们的先君太王(古公亶父),是后稷的后代嫡孙。他带领族人迁居到岐山山阳,从此开始翦灭殷商。发展到文王武王时代,他们发扬先王的优秀传统,接受天命,实行征伐,在殷郊牧野与商人大干了一场。”

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周在古公亶父时期就已经有了取代殷商的野心和计划

同根同源

一直以来,在史书记载中,仿佛都有意无意间把商和周区分成两个不同文化,不同起源的家族。比如说,商朝不仅祭拜男祖先(契是商人的男始祖),也同样祭拜女祖先(简狄是契的妈,据说吞玄鸟卵生了契,因此商人同样以玄鸟为图腾),而周人一般只祭拜男祖先;比如商人会做生意,而周人更会种田;比如商人信鬼神,崇拜自然万物神祇,“帝”是商人心目中统治所有神祇的最高神,流行人殉,而周信奉祖先,自称天子,讲礼乐。

可事实上呢?周作为商统治下的一方诸侯,受商文化的影响,周人可不仅仅祭拜自己的祖先,还祭拜商人的祖,而由于长期通婚的原因,商人也会祭拜周人嫁入商王室的女子;周人自诩他们天生干农活就比别人好,于是周把后稷认做始祖,说得好像商人天生只会做生意不会干农活一样,其实商也是农业社会,只不过人家不仅会干农活,脑子还挺灵光,善于做生意。

从武丁时代的卜辞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周人是商王武丁的征伐对象。武丁征服周人后,一边派专人治理周地,一边以互相通婚的手段拉拢控制当地的统治者,使周地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经过几百年的互相通婚,商周两个部落的人早已经融合成一个全新的大家族。商王不仅会到周地与周人打猎,也会把嫁入商王室的周女子列入祭祀的对象,有时候还会邀请周人共同祭祀。而周人也会把商人的先祖纳入祭祀对象,他们自己也认为他们也属于商人的后裔。

有意思的是,后世的文献和甲骨记载的弃,公刘,太王亶父等周王室祖先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商朝时周人的卜辞和铭文里面,他们祈求祖先保佑的对象反而是作为商王的成汤,太甲,武丁等名字。周人祭祀商人的先祖可以理解,毕竟是被统治的一方,也许是商王室强制要求所有诸侯部落都祭祀商人的先祖,但不祭祀自己的祖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或许当时的周人并不认为这些周地的祖先属于他们这一脉的先祖。

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当年武丁伐周的周人并不属于后来建立周王国的姬周一脉,建立周国的是后来迁往周原的姬周,而姬周迁周原是在古公亶父时期。而古公亶父处于什么时期?今本《竹书纪年》载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即商王武乙即位第一年原来居住在邠的人定都到周,而姬周迁周原并开始称周是在武乙时,而武乙与武丁之间相差三代四王,距离武丁之世近百年。

因此,后世的周人不祭祀自身的先祖反而祭祀成汤武丁等商王,也有可能他们认为自己与商人都属于成汤的后裔。

不管怎么说,商周两个部落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远非后人想象。

武王伐纣的历史根源

上面已经说过,周人在古公亶父时期就已经有了取代殷商的野心和计划。那么促成周人想要取代的商的根源是什么呢?

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的不对称导致周人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大。

客观的说,商虽然也是农业社会,但从当时来看,周人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确比商更先进。周人把后稷认作自己的始祖不是没有道理的。“周”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一块方整且有边界的农田,表示农作物旺盛的意思。这说明当时周人的农耕技术的确是比商人先进的。

农耕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同样一块地能养育更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增加必须对土地有更多的需求。所以诗经中说周在古公亶父时期就想取代商这事,也许有不自量力夸大的成分。但也的确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姬周迁周原立国的事件,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和广阔的土地以及人口作基础,显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能立国。

另一方面,分封制也导致商王室能直接掌控的土地人口越来越少。由于生产力的制约,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商王室给臣子的俸禄一般以赏赐封地为主,大家都在自家的封地里种韭菜自力更生。商王室当然占据着最肥沃富饶的土地,在根据土地的富饶程度和偏远程度把贵族分封到各个地区。

一开始,商老大带着各个小弟们一起不断开疆拓土消灭或者收服了一个个部落,通过通婚和武力威慑的手段,商王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也有充足的土地分封给有功的大臣和贵族们。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疆域的扩大,商王室对边远地区的管理也是鞭长莫及,这时候商王只能扶持几个“信得过”的诸侯帮忙管理边远地区,这时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1,诸侯们有钱有枪了也会想着扩大自己的地盘。

2,边远的地区商王管不着,而内部的“有功之臣”也需要封赏,总不能把周边诸侯的地盘割一块给新晋的贵族的,那就只能从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中分割一点给新贵族。

这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商王室实际管理的地盘越来越小,而诸侯们的地盘则不断扩大。

历代商王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也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只能“劣中取优”,通过扶持新贵族去打压老贵族的方式取得某种平衡,以维持商王室的老大地位。

这肯定就侵犯了这些老贵族的利益,我把你老大,我帮你镇边疆,我们还是几百年通婚好亲家,我特么还把你祖先当自己的祖先祭拜,你竟然想割老兄弟的肉!叔叔能忍,婶婶都不能忍!

但是不忍还得忍,这时商王室的实力还是一枝独秀。打肯定是打不过的,既然打不过大的,那就打小的吧。于是这些老贵族们也开始了向周边扩充领土。而周就是这些老贵族中比较有实力的一支。

商王为了有足够的力量威慑这些蠢蠢欲动的老兄弟们,也出了一个狠招:他收留不少从其他贵族中逃跑的奴隶。到帝辛(纣王)时期,为了削弱贵族力量,用力过猛,他大肆搜刮民间(更大可能是搜刮广大的贵族人民),四方征战导致国内空虚,不仅不重用贵族,反而任用出身卑贱的“贱民”甚至奴隶为官,还开始废除坚持了几百年的“人殉”制度,这就引起了贵族们的极大反抗。

武王伐纣就在这样的历史根源中发生。

前面说了,周人的农耕技术相对更发达,所以周对土地的需求比其他部落(诸侯)更强烈,几百年来,周人原有的土地早就已经被开发殆尽。于是,周人也开始对外征战抢夺土地人口。

但一开始的时候,周人也不敢向东蚕食商人的地盘,只能选择向西征伐犬戎,密须等西方的异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也发展成西边实力强盛的诸侯。直到周文王时期,其实他一开始也不敢向东发展,还是延续祖上一路向西的老路。

但是渐渐地,他发现,虽然周国占领了西边很多异族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大部分不适宜耕作,周人也遇到了商王室同样的问题,他也没有更多的土地封赏给他治下的这些贵族大老爷们了。于是周文王心一横,盯上了东边中原地区广大的肥沃土地。

可是那些地区都有主了,不是商王直接掌管的肥地,就是商王分封的小诸侯的地盘。他决定摸一下老虎屁股。

周文王盯上了一个小国黎国,于是发生了“西伯戡黎”事件,“戡”是战胜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战胜了黎国,当然更大可能是吞了黎国。这事引起了帝辛以及大臣的警惕,但是由于帝辛在位期间一系列对贵族的“高压政策”本身就引起了众怒,于是大臣祖伊以忠臣和占卜的名义痛心疾首地诅咒帝辛说:

“大王啊,这是上天要灭亡的大商的预示,你可真是个败家子啊!”

帝辛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你ma的!”

《尚书》: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易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于是帝辛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高压政策,加大搜刮民间财富,相当轻松地就压制了周文王东进的势头。但是有些事,当你尝到了甜头之后就永远不想再回去过苦哈哈的日子了。

周文王经过这一次尝试,不仅得到了比西边更加丰饶的土地,还得到了很多本就反对帝辛的小诸侯的支持,实力反而大增。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之后,周文王继续东进,这次攻取了商大片的土地,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进基地——丰邑。直接威胁到了商的统治。帝辛怒了,于是把周文王囚禁了起来,并弄死了他的大儿子伯邑考。

周文王虽然没有完成克商的大业,但是他为他的儿子周武王克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继位后,继续伐商。于公元前2023年趁着帝辛征伐东夷的时机,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大军直插朝歌。仓促间,帝辛只能组织奴隶大军混合在卫队中迎战,双方在牧野之地对战,周武王只用一天时间就全线击溃这支奴隶大军,逼迫帝辛自杀,完成伐商大业。

到底是正义还是利益?

周武王在诸侯联军的誓师大会上列数了帝辛的四大罪状,咱们逐条分析:

一,“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王受听信妇人之言。这里的妇人是指帝辛的后宫,前面我们说过,商王室历来都有跟各个诸侯贵族们通婚的传统,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商王受太不是个东西了,竟然不听我们家闺女的话,只听别人家闺女的话,所以我们要联合起来干掉他!

二,“昏弃厥肆祀弗答”

意思是:商王受竟然不好好祭祀祖先,简直罪大恶极!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商朝有人祭的传统。每次祭祀祖先,都会大批地**奴隶进行祭祀,而前面我们也说了,周人和商的其他很多诸侯都是认商的祖先当自己祖先的,所以大家都是拿人去祭祀的,而帝辛竟然不在乎拿人去祭祀,简直大逆不道!所以这句话按现代话来说就是:

商王受竟然不杀人去祭祀咱祖先,简直太可恶了,要是祖先在下面没人吃饿了咱办!

三,“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意思是:商王受竟然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

潜台词: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商王受竟然不重用我们在朝中的亲戚姐妹,这太坏了!

四,“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意思是:商王受不用我们的亲戚也就算了,还只用从我们这逃亡过来的罪人,给他们当官。纵容他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简直触犯**了!

潜台词:你商国的百姓乱不乱跟我们无关,但是“贱民”绝不能有翻身之地!让“贱民”崛起了,那我们这些贵族大老爷们还怎么割韭菜?

正义吗?也许胜利即正义吧。

“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

据说,河南一些地方的农村开始流行 秋抢 了 抢玉米,抢花生,抢黄豆,抢药材,只要能抢的,都抢。他们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几百人开着三轮车,提着编织袋,早早来到地头等候,只要收割机下田了,便有了哄抢的理由。周口一家药材种植户,怕白术被抢,雇了来条青壮汉子维持秩序。结果,哄抢的中老年人来了多,最终药材被哄抢...

巴霍巴利王有没有3

巴霍巴利王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影视作品,其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都备受好评。但是,尽管该系列已经出了两部电影,却始终没有迎来期待已久的第三部。这让许多观众感到失望和遗憾。首先,巴霍巴利王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惊险刺激的场面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该系列以古代印度为背景,讲述了巴霍巴利王的一生传奇。在第一部电影中,我们看...

只有永远的利益,才会有永远的朋友

这句格言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现实性,强调了利益在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然而,它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永远的利益才能保持永远的友谊。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深入 在人际关系中,利益是一个常见的因素。人们通常会与那些能够满足其需求 提供帮助或共享共同兴趣的人建立联系。这种利益导向的关系可以是经济上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