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2023-11-20 08:08:35 字數 4156 閱讀 7605

第五题 电子元件厂。

拟建年产电子元件144万件的电子元件厂。该厂年生产300d,每天工作1班,每班8h。各车间的厂房高12m。废气处理装置的排气筒均设置在厂房外侧,配套建设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和全厂污水处理站。

喷涂和烘干车间的单件产品二甲苯产生量为5g,产生的含二甲苯废气经吸收过滤后外排,净化效率为80%,排气量9375m3/h,排气筒高15m。

各车间生产废水均经预处理后送该厂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出水达标后排入厂南1km处的小河。各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见表5-1。

注:二甲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15m,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1.0kg/h,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m3。)

问题】1.该厂二甲苯的排放是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简述理由。

2.计算污水处理站进水中cod浓度及污水处理站cod去除率。

3.指出该厂废水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4.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哪几方面的现状资料?

参***1.该厂二甲苯的排放是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简述理由。

答:该厂二甲苯的排放不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理由如下:

二甲苯的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计算分。

别为:1)电子元件产量为:1440000÷300÷8=600件/h;

2)二甲苯的排放速率为:600×5×(1-80%)=600g/h=0.6kg/h;

3)二甲苯的排放浓度为:600×103÷9375=64mg/m3。

4)排放高度:15m,而厂房高度为12m,根据标准要求,处于厂房外的排气筒高度应高于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建筑高度5m,因此,排气筒高度应为17m。

由以上计算,二甲苯排放浓度小于标准值70mg/m3,排放浓度达标。根据题意:排放高度15m,厂房高度为12m,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排气筒高度应高于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建筑高度5m,否则应按严于现排放高度对应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50%执行,即排放速率不应超过0.5kg/h,故目前二甲苯排放速率不达标。

2.计算污水处理站进水中cod浓度及污水处理站cod去除率。

答:(1)进水中cod浓度为:(70×200+6×450+3×70)/(70+6+1+3)=211.4mg/l;

2)cod去除率为:(211.4-60)÷211.4×100%=71.6%。

经计算,进水中cod浓度为211.4mg/l,cod除去率≥71.6%。

3.指出该厂废水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答:该厂废水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镍、六价铬属于第一类污染物,《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第一类污染物必须在车间排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达标排放,而该处理方案中,虽然总排口全部达标,但经车间预处理后,化学镀车间、涂装车间排放废水中的总镍浓度均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1.0mg/l,涂装车间和电镀车间排放废水中六价铬浓度均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0.5mg/l。

2)因此这两项仍属超标排放,应分别进一步采取相关治理措施(吸附、沉淀)提高去除率,确保镍、六价铬在各自车间排放口达标排放。化学镀镍、涂装和电镀车间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4.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哪几方面的现状资料?

答: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的现状资料有:

1)河水水质监测数据(cod、磷酸盐、总镍、六价铬、do)。

2)河流水文数据(流量、流速)及地质资料。是否涉及饮用水水源地或取水口。

3)河流形状资料(弯曲情况、长宽比)。调查所在水系或流域基本情况,上下游是否有支流汇入或其汇入的河流情况。

4)污染源排放资料数据(cod、磷酸盐、总镍、六价铬、ph的排放流量和浓度)。

5)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规律(是否连续、稳定)。

6)排污口的形式(岸边还是离岸、表面流还是淹没式等)。

7)河流水环境功能要求。

第六题 热电厂技改。

西北地区某市地形平坦,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该市东南部工业区内的a热电厂现有5×75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4×12mw抽凝式机组,供水水源为自备井,so2现状排放量1093.6t/a。

为了满足城市供热需求,拟淘汰a热电厂现有锅炉和机组,新建2×670t/h煤粉炉和2×200mw抽凝式发电机组,设计年运行5500小时,设计煤种的收到基全硫含量为0.90%,配套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采用低氮燃烧,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脱硫率90%,建设一座高180米的烟囱,烟囱出口内径6.5m,标态烟气量为424.6nm3/s,出口温度45℃,so2排放浓度200mg/nm3,nox排放浓度400mg/nm3,工程投产后,将同时关闭本市现有部分小锅炉,相应减少so2排放量362.6t/a。

经估算,新建工程的s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为0.1057mg/m3,出现距离为下风向1098m,no2的d10%为37000m。

现有工程停用检修期间,某敏感点x处的so2环境现状监测小时浓度值为0.021~0.031mg/m3,逐时气象条件下,**新建工程对x处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为0.065mg/m3。

城市供水水源包括城市建成区北部的地下水水源和位于城市建成区西北部15km处的中型水库。该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8×104m3/d,污水处理后外排。

注:so2的小时浓度二级标准为0.5mg/m3,no2的小时浓度二级标准为0.24mg/m3,排放的nox全部转化为no2。)

问题】1.计算出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

2.给出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的pmax和d10%。

3.确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和范围。

4.计算x处的so2最终影响**结果(不计关闭现有小锅炉的贡献值)。

5.给出本项目供水水源的优选顺序。

参***1.计算出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

答:(1)根据本项目相关信息和所给条件,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的排放量计算如下:

200×424.6×5500×3600×10-9=1681.4t/a;

2)区域so2排放增加量计算如下:

1681.416-1093.6-362.6=225.2t/a。

经计算,全厂so2排放量为1681.4t/a,区域增加排放225.2t/a。

2.给出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的pmax和d10%。

答:如果不考虑运动过程的衰减,则no2的最大地面浓度:

400×0.1057÷200=0.2114mg/m3;

pso2=0.1057/0.5=0.2114=21.14%;

pno2=0.2114/0.24=0.8808=88.08%;

则pmax(so2,no2)=88.08%。

no2的d10%为37000m,则so2的d10%小于37000m。d10%=37000m。

3.确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和范围。

答:(1)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应取n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作为判据。其pmax大于80%,且d10%大于5km,故大气评价等级应为一级。

2)大气评价范围为:以180m烟囱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或西北—东南为主轴的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

4.计算x处的so2最终影响**结果(不计关闭现有小锅炉的贡献值)。

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规定,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分析,应考虑**值和同点位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x处的so2最终影响**结果为:

1)现状值为:0.021~0.031mg/m3;

2)新建工程**贡献最大值:0.065mg/m3;

3)**结果叠加现状值后,最小值应为0.021+0.065=0.086(mg/m3),最大值应为0.065+0.031=0.096(mg/m3)。即范围为0.086~0.096mg/m3。

5.给出本项目供水水源的优选顺序。

答:由于该项目地处西部缺水少雨地区,优先考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将水库的水作为备用水源,禁止开采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第二题 矿山开采。某拟扩建金矿采选项目,现在矿石开采规模约t d,井下开采。采矿大量抽排矿井涌水,目前没有明显影响该区域内个村庄地下水的取用。评价区内有地表沉陷发生,采矿中的废石堆置于甲废石场,废石场堆存量已接近设计容积,生产中产生的氰化矿渣,装入草编织袋内,先堆置于铺设普通水泥地面的堆棚内,堆棚有...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真题及详解。第一题 焦化厂验收。某焦化厂新建的 t a焦炉煤气气源工程位于a县城东北km处的煤化工工业集中区。本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空气监测表明so no tsp等浓度达标,氟化物浓度超标。该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经环...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第七题 化工厂项目。某拟建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 pvc 项目位于规划工业区。离子膜烧碱装置以原盐为原料生产氯气 氢气 烧碱。为使烧碱装置运行稳定,在厂区内设置台容积为m的液氯储罐,液氯储存单元属重大危险源。聚氯乙烯 pvc 生产过程为hcl与乙炔气在hgcl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单体 vcm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