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黄帝内经》第二十三天

2023-11-16 00:36:05 字數 2115 閱讀 6479

大家好,欢迎来到冬梅的频道。今天呢我们一起来阅读《黄帝内经》第五节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乃万物之纲纪(五)

原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ě],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译文:南方生热,热能生火,火气生苦味,苦味养心,心生血,血养脾。心气与舌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热,在地为五行中的火,在人体中为血脉,在五脏中为心,在五色中为赤,在五音中为徵,在五声中为笑,在人体的变动中为忧,在七窍中为舌,在五味中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中为喜。过喜伤心气,但恐能抑制喜;热伤气,但寒气能抑制热;过食苦味伤气,但咸味能抑制苦味。

*生湿(水),湿使土气生长,土生甘,甘养脾气,脾滋养肌肉,肌肉强壮使肺气充实。脾气与口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湿,在地五行中的土,在人体中为肌肉,在五脏中为脾,在五色中为黄,在五音中为宫,在五声中为歌,在人体的变动中为干呕,在七窍中为口,在五味中为甘,在情志变动中为思。思虑伤脾,但怒气能抑制思虑;湿气伤肌肉,但风气能抑制湿气;过食甘味伤肌肉,但酸味能抑制甘味。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它强调了自然界的平衡和调和,以及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了解五行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和自然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保持健康和平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下,导致我们的身体失去了原有的健康平衡。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恢复健康呢?

首先,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多的油脂和糖分摄入。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其次,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紊乱。我们应该保证每晚睡眠时间达到7-8小时,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此外,我们还需要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力,有助于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让身体保持活力和健康。

最后,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破坏身体的平衡。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让身体保持健康和稳定。

总之,恢复身体健康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适当的运动和保持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

#i健康养生笔记创作赛#

黄帝内经在说什么?第三节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岐伯对曰 这句话并不是岐伯对话的意思,而是说岐伯针对前面 乃问于天 类似的理论做出过的结论。这种文字应用,相当于对前面 乃问于天 的补充。我们看看岐伯对 乃问于天 这句话的不同论述...

领读道德经 二十三

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解析 管理者应该少干预具体的执行,适当的放开权限给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激发他们的自发性...

《道德经》我读我解(第五十二章)

这是我之前研读 道德经 的记录,现系列分享于此,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我解 天下万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