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非乱臣,复古殉道者

2023-11-29 14:30:43 字數 1246 閱讀 8306

第二卷(德行)九篇 前言 王莽因篡汉而在传统儒家眼中被视为“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而现代一些人则称他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在帝制时代,皇权高于一切,即便皇帝昏庸无能,仍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导致不少贤臣良将在这体制下冤死。在汉元帝时期,外戚、宦官、儒生与皇帝争夺权力,外戚与宦官联手打压儒生,宦官取得胜利。元帝驾崩后,成帝继位,儒生匡衡等推翻宦官石显,但由于匡衡后来因家族问题被贬为庶人。表面上看,一朝天子一朝臣,实际上在帝制时代,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大臣,都难逃悲惨命运。而王莽既是外戚,也是大臣,虽然前半生恪守职守,但在他心中难免萌生“取而代之”的念头,尤其是当他怀揣天下,不愿苟且的时候,一旦机会成熟,必将采取登上权力巅峰的行动。因此,必须明白,王莽篡汉是出于改革的需要,而非对权力的贪恋。

或曰:观伪新王莽,谦恭礼让,岂非一代之名士乎?至作相居尊,骄淫暴虐,何先後相背甚乎?虞南曰:王莽天姿惨酷,诈伪人也。未达之前,徇名求誉;得志之後,矜能傲物。饰情既尽,而本质存焉!愎谏自高,卒不改寤,海内冤酷,为光武之驱除焉。

或有人说:“看伪新朝的王莽,谦恭礼让,怎么不算得上一代名士呢?但当他担任相位后,变得骄奢淫逸,何其前后之差距如此之大?”虞南说:“王莽外表谦和,实际上心怀阴谋,未达到目的之前,追求名誉;得志之后,自负才智,傲视他人。外表的伪装已经破碎,但本质仍在!不愿听从忠言,固执己见,导致海内冤屈,最终被光武驱逐。

王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赵蕤在《长短经》中仍然延续了班固的观点,将其定性为“乱臣贼子,无道之人。”王莽起初是外戚身份,恪守礼仪,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师友都赞誉他的仁德。然而,当他掌握权力,辅佐年幼的帝位时,他勤勉为国,直言不讳,赢得了赞誉。然而,他并非仁德之人,而是有着权谋之才。他借助家族世代的权势,利用汉中微的机会,国家三绝之际,太后成为宗主,使他得以肆意谋取私利,最终导致篡夺之祸。总的来说,王莽是一个“企**决问题的人。”他被誉为乱臣贼子,实在有些冤枉,因为王莽的改革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除了他过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外,我认为还有两个原因。首先,他只是发现问题,但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他独断专行,未能得到支持,即便是在新朝中,只有他有这样的觉悟,其他人都在旁观,甚至帮倒忙。人性本自私,而在旧体制和旧思想未改变的情况下,改革注定要失败。因此,到了现代,人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大多数人为王莽鸣不平:王莽并非乱臣贼子,而是复古思想的牺牲者。

王莽 这“锅”,我不背!亡汉者非莽,乃“秀”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西汉的终结似乎源于王莽的篡权。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王莽的出现,西汉王朝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大家的印象截然不同。首先,西汉灭亡的征兆早在王莽掌权之前就已经显现,甚至皇帝本人都一度陷入绝望。在汉哀帝时期,民变四起,关中民众不断发动 甚至纵火焚烧了汉武帝的茂陵,连未央...

王莽 权臣至帝的波澜壮阔之路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年月日,原籍魏郡元城 今河北邯郸大名县 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是新显王王曼的长子和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是汉朝皇帝刘家的后代。在早期的生活和教育中,王莽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他的家庭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且也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青少年时期,王莽...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的过程

火种计划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从汉成帝时期开始,历经汉成帝 汉哀帝 汉平帝 孺子婴等多个皇帝,最终在公元年篡位称帝,建立新朝。在这期间,王莽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手腕和策略,在朝廷中获得了重要地位,并最终掌握了朝廷大权。在汉成帝时期,王莽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表现,逐渐获得了汉成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