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系列故事三十七《爱情在于培养,知识在于积累》

2023-11-27 19:45:09 字數 3178 閱讀 1373

原创作者:范顺成(原铁一师三团)

尽管同未婚妻的交往不是那么多,我还是爱上了她,她个头虽然不高,但人长得很漂亮,性格直爽,也还有点儿文品。她给我有文品的印象是;在一次闲聊中,我给她讲了一个文雅的小故事,说是故事,其实是一个迷谜。谜语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白仙女配蔡(菜)郎,十分难办,十姊妹来解劝,方能如愿,走水路心害怕,翻起波浪,两轿夫不留情,送到衙(牙)门”。

她让我猜谜语的时候是用说出来的,并不是像我这样写出来的,没有括号里面的注解“菜与牙”两个字,我这里为方便读者理解加了两个括号)。这样富有诗意的如此文雅的谜语,在当时的社会,一般没有一定文化的人是讲不出来的,尤其在是农村,我相信一般人都讲不出来。当然,我猜这样的谜语是小菜一碟,这里不用我说,大家也都能猜到,这谜底是“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自从听了她给我讲过这个谜语,我对她也另眼相看了,认为她是一个比较有文品的女孩,加上她漂亮的外貌,对比一下我这瘦瘦的身材,尖嘴猴腮的脸型,我反而倒觉得配不上她了。不管怎么说,我喜欢上了这位媒人介绍的,以前根本不认识的漂亮姑娘!

未婚妻在西郊磷肥厂工作了大约一年左右,突然,西郊乡**工业办公室给各个社办企业下了一个文件,大致内容是:“为了安排本辖区青年人的就业,凡是非本辖区户口的工人一律清退”。而未婚妻的户口是曲沟乡的,怎么办?

在当时,尽管西郊磷肥厂的工人,不是正式工,都是农村户口,但是,当时的磷肥很紧俏,工厂效益很好,每到小麦播种前夕,就连山东那边都开车来这里抢购磷肥。再说了,能进入这个工厂上班,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是致银哥在乡**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过来上班的。收到这个通知,致银哥问我,怎么办,是丢掉这个工作,还是放弃我学木工的手艺,由我顶替未婚妻去磷肥厂上班。

我本来就对学木工手艺活儿不感兴趣,再加上自己的愚笨,工作中处处不如那些师兄弟,自信心伤失,自卑感严重。于是,就不假思索的同意放弃学木工,来磷肥厂上班。同时也幻想着,万一磷肥厂规模越来越大了,国家收编了,我们不就都成为正式工了吗!

就这样,未婚妻回曲沟乡老家去了,我来到了西郊磷肥厂。

在磷肥厂上班,都是一帮小青年,无忧无虑,每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像在电厂学木工,一看到师傅就紧张,时时处处感觉受束缚。这里尽管学不了什么手艺,心里面却挺快活。

磷肥厂主要是生产钙镁磷肥,过磷酸钙两种肥料。

生产钙镁磷肥的工序是把磷矿石像炼铁一样,通过高炉加温把磷矿石化为液体,通过水池冷却以后,再晒干或者加热烘干水分,然后通过球磨机磨粉,磨成像水泥一样的细粉,装袋。就算成品了。

生产过磷酸钙的工序是把磨好的钙镁磷细粉,放到一个大大的水泥池中,然后往水泥池中倒入低浓度的硫酸,然后搅拌,搅拌均匀了,等钙镁磷与硫酸的反应温度降下来,就可以装袋出厂。

那时候,没有记得有什么化验设备和出厂标准,钙镁磷肥只要细度差不多就装袋出厂。

生产过磷酸钙的方法就太原始了,没有硫酸与钙镁磷肥的反应炉,就是在露天环境下,有一个大水泥池子,把钙镁磷肥倒进去,然后把低浓度硫酸也倒进去,硫酸与钙镁磷肥的比例基本上全靠人的眼光和经验感觉。搅拌方法是几个壮小伙儿共同拉着一个巨大的铁耙子,人在水泥池上面,把那个巨大的大铁耙子放入水泥池,然后几个人一起来回拉动那个巨大的铁耙子,反复搅动,感觉搅拌均匀了,就算可以出厂了。

最难受,最不好干的就是这几个一起拿大铁耙子的小伙子。这硫酸往水泥池一倒,马上与钙镁磷发生化学反应,黄烟滚滚,气味呛鼻,眼睛辣得睁不开。记得当时磷肥厂与西郊信用社同在一个大院内。西郊信用社的员工不知道谁养了几只鸡,有时候那些鸡一不小心走进搅拌池旁边,马上就被熏个半死。可见那个环境是多么恶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过磷酸钙,工人们顶多带个口罩,带个防护眼镜,没有记得有什么防毒面具。而且,你搅拌的时间必须是在烟正浓时候,气味最浓的时候,化学反应最激烈时候,倒进硫酸稍微停留时间长了,就搅拌不动了。

幸好,没有安排我到生产过磷酸钙的地方。我到厂以后,就安排我到球磨机车间,往球磨机里面添料,装袋,过磅出厂。

在球磨机车间干的时间不长,大约有一两个月吧。领导就安排我出差到河南临汝县(现在叫汝州市),长期住在临汝县**招待所,催运焦炭上到临汝火车站站台,发运焦炭到安阳西火车站。

我有幸被安排到临汝县去往厂内催运焦炭,从此脱离生产第一线,走入业务员这一条路,这要特别感谢本村的范新年。他当时就在磷肥厂主管原材料进厂和成品销售,大概是觉得我老实可靠,文化水平也可以吧,本村的和其他村跟随他在磷肥厂工作多年的人都没有被选中。

虽然说我是厂里常住临汝县的业务员,可是我一点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很多事情全靠厂里的老资格业务员齐向礼师傅来回奔跑。齐向礼师傅天生就是业务员这块料,人长得四四方方,排排场场,性格机智灵活,能说会道,特别会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每隔一段时间,他会来到临汝县同我会面,许多我解决不了的一大堆事情,他来了用一两天时间,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记得有一次,焦炭已经运到车站站台好长时间了,我每天往车站货运调度室跑,调度师傅们总是说没有空车皮安排装运。齐向礼师傅来到车站货运调度室,并不同他们谈论发运焦炭的事,而是东拉西扯谈家常,谈国家大事。闲谈中,得知货运室雷主任文革时期是什么什么派别的,马上同雷主任谈***观点,谈论国家大事,二人越说越投机,越说话越多,最后快要到下班的时候,不用齐向礼师傅请求,雷主任就表态,下个当班日给你把那两个车皮的焦炭装运过去。齐师傅连说谢谢,谢谢。

就这样,一包烟没有送,一顿饭没有请,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把焦炭发运回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对齐向礼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个合格的业务员不但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还要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能言善辩,取得共同语言,这比什么都重要。

发运完焦炭,齐向礼师傅和我一同从临汝,经襄樊(今日的襄阳)到武汉,转了一大圈,回到了安阳。

长到这二十岁, 第一次来到武汉这样的大都市,站在武汉长江大桥,看到那么多的公交车,而且大部分公交车都是两个两个连在一起,还有那么多小轿车,大卡车,川流不息,车水马龙,我不由自言自语,“怎么这么多车,这都是从那里来的?”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嫌眼睛不够用。真正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太大了,我自己太渺小了。

乡村记忆系列故事三十七:社会篇10

文/ 《爱情在于了解,知识在于积累》

作者:范顺成于2023年2月26日。

买猪记!乐怀居乡土记忆系列

买猪记。六七十年代,堪 养 猪是普通农家的寻常事。老人家曾说过,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的有机化肥工厂 那年头,谁敢不听老人家的话,有堪一头的,两头的,地方宽展的人家甚至还有堪几头的。额屋 家 由于只有一间半庄子 宅基地 自然猪圈也大不了,所以一糟最多也就堪上两头,一大一小,大的出栏了,小的也奏半大子了,...

乡村故事 命运(三)

几个月后,小草顺利的生下了大胖儿子,王辉和母亲高兴的合不拢嘴,大家都忙着照顾小草和宝宝,喜儿就承担起放羊的任务,每天下午和隔壁邻居家的青松哥一起赶着羊去后沟里放羊。青松比喜儿大上三岁,是王辉邻居李大山的儿子,李大山由于媳妇常年有病家里穷,两个儿子一对光棍,媒婆看没有什么油水,都不愿意上门,以前很少有...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系列(12) 九峰山下新风劲吹

一。湛蓝的天空布满云彩,满山的青绿树木摇曳多姿 潺潺流水将白浪送入消逝的时光,就在这样的青山绿水荡漾中,笔者同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陈春林,聊起了九峰村的故事。原来,九峰山因辖区内有着名扬千年的芙蓉峰 三宝峰 大王峰 鸡冠峰 内马头峰 外码头峰 后盆峰 苷花峰 红红雌峰等九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