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周刊丨高素质农民“炼成记”

2023-11-15 18:00:37 字數 4596 閱讀 9692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数字化无人果园。(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前不久,第五届(2023)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潼南举行,论坛上发布了《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重庆高素质农民已有28万人。

这些高素质农民如何“炼成”?他们又怎样当好“领头雁”,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近日,重庆**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1月8日,参加完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后,毕利霞马不停蹄回到湖北监利市黄歇口镇内荆河村,组织机手收割再生稻。

这位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被乡亲们称为“女粮王”。她除了种有2600亩水稻外,每年还为当地农户提供育秧、插秧、收割等社会化服务12万亩次。

10多年前,毕利霞还是一名乡村老师。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毕利霞如何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农民?“毕利霞们”又经历了哪些成长的故事?

毕利霞在育秧大棚内培育秧苗。(受访者供图)

碰壁 缺乏技术初次受挫。

2023年,中专毕业的毕利霞,在黄歇口镇的小学教书。家里的几亩地,全由丈夫夏卫华一人管护,农忙时常因人手不够犯愁。

不仅是她一家,镇上的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种地的大多数是老人。为了帮助大家种地,2023年,夏卫华与几名机手创办了农机合作社。毕利霞也在教书之余,帮助丈夫打理合作社。

2023年1月,毕利霞参加省里的农机培训,学会了集中育苗和机插秧技术。培训归来,毕利霞辞掉工作,与丈夫一起创业,当年3月,合作社为20多户村民集中培育了300余亩秧苗。然而,未曾料到的是,由于遭遇倒春寒,300多亩秧苗全部被冻死了。

毕利霞上门向村民道歉,并答应赔偿。村民们没有怪罪她:“没事,只误了一季,下季还可以赶本。”

毕利霞没有打退堂鼓。10多天后,她又接到100多亩的育秧订单。这一次,毕利霞为每户村民的秧苗逐一编号,在她的精心管护下,秧盘里的秧苗长势很好。

由于采用的是露天育秧,就在插秧前一天,一场大雨导致秧盘变形,无法放入插秧机内的托盘。

毕利霞只好在插秧前把变形的秧盘裁剪至合适尺寸,但这样一来秧苗的数量会略有减少,而且剩余的秧苗因有泥土,从远处看上去就像“矮了一截”。

见此情景,村里一些老人以为毕利霞弄坏了他们的秧苗,很是埋怨。“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了100多亩地的插秧。”毕利霞说。

潼南崇龛镇临江村的滕**毕业于海南大学,他在毕业后又做过4年大闸蟹等有机农产品销售。相较于毕利霞,他的文化程度更高,经验较足,可还是遇到不少困难。

滕**在养殖基地展示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2023年,滕**回到家乡临江村,发展了近600亩稻蟹、稻鱼等综合种养产业。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需要在弱碱性的水域中生长,养殖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入生石灰调节水池的酸碱度。在投放蟹苗后,滕**在稻田里撒入生石灰,但由于生石灰的投放量过多,大部分蟹苗死了,损失近20万元。

记者在对重庆数十位农民的长期跟踪采访后发现: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农业产业门槛不高,容易上手,因而在关键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准备不足;还有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观念等,都成为制约其成长为高素质农民的主要因素。比如江津区一家柑橘企业负责人,花费了较高种植成本种植绿色生态的富硒脐橙,但由于营销方式没跟进,脐橙在较长时间里只能和普通脐橙卖一个价。又如永川区一家食用菌企业负责人,虽有近10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但在规模化种植后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厂房遭遇鼠灾,损失较大……

改变 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秧苗插下后,能否顺利生长,毕利霞心里没底,每天在**里叮嘱村民除草施肥。

半个月后,村民邀请她到田地参观,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当地农业专家告诉她,虽然秧盘变形,但好在秧苗的根系没有受影响,毕利霞这才放心。

这次育秧的经历,让毕利霞重新思考农机合作社生产管理水平的问题。露天育苗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产量、品质不稳定。在专家的指导下,毕利霞开始采用大棚育秧,全过程控制管理土壤养分含量、温度、湿度等。

2023年,毕利霞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并在第二年成立了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毕利霞心想,农业规模越大效益就越高,于是将土地流转面积扩大至4000亩。

然而,事实证明,这超出了合作社的管理能力。“虽然全程使用机械化作业,但合作社的机手不到10人,4000亩稻田管不过来,一年下来亏损了30多万元。”经过这次试错,毕利霞总结出经验,农业并不是做得越大就更好,而只能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将种植规模缩减至2600亩。

滕**则将稻渔综合种养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在基地内融入了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环境数据采集仪等智能设备,发展智慧农业。

我们在基地内配置了水质监测系统,精确控制水田中的酸碱度,每个月根据ph值的监测数据向水田适当加入生石灰,让水质达到弱碱的状态。”滕**说,如果水田溶氧量过低,系统还会提醒工作人员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

在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一些农民还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比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针对全村2350亩柑橘管护缺少人力的问题,引进了智慧农业项目,实现了精准化管理。此外,不少农民也在生产模式上进行探索。例如长寿石堰镇蒙润牧场负责人张明钢,在养殖奶牛的同时种植了皇竹草作为草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惠农 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高素质农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一方百姓发展。

我们通过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毕利霞说。

毕利霞介绍,合作社在黄歇口镇及周边乡镇推广了“稻-虾”“稻-油”“稻-稻-肥”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目前推广面积超过2万亩,每亩效益能增收500—2000元。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能为3500余户农民提供耕、种、防、收等服务,年服务量达12万亩次,每亩农田可节本增收380元以上。

滕**则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等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户均增收近4000元。“过去5年,公司组织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员3万人次,重庆本地还包括贵州、云南、四川等周边省市的业主前来我们这里学习观摩。”滕**说。

黄志则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运营柑橘产业。“我们引导全村500余户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实行‘8:2+1’股份分红模式,其中村民占股80%,村集体占股20%,并成立一支农机专业服务队,全面实现柑橘机械化耕作和管护,同时还承接社会化服务等业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他说。

今年中秋节前,青龙村举行分红大会,504户村民共分享100万元的“大红包”。黄志介绍,这是青龙村举行第二次分红大会,两次分红的总金额在200万元以上。

高素质农民发挥“领头雁”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入股变为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二是采用灵活带动的方式,通过收购农产品、搭建电商平台、就近招工等方式,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带动共同发展。

相关新闻>>>

重庆已累计培育28万名高素质农民。

11月12日,重庆**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目前重庆已累计培养28万名高素质农民。

近年来,重庆围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粮油等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农民开展培训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实行农民“点餐”、专家“掌勺”、*埋单”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培训。

为达到高素质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培训要求,我们选聘了熟悉‘三农’、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建市级师资队伍3600余人,区县级师资队伍1.2万人。同时,依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农民田间学校、科技小院等平台,对高素质农民‘一对一’‘多对一’‘手把手’开展后续跟踪服务,累计提供服务超150万人次。”市农广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重庆已推进实施农民教育“4322”工程,即每年培育400名乡村振兴“领头雁”、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300人、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重庆将健全教育培训、评选认定、动态管理、扶持激励等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记者手记>>>

让更多“领头雁” 带动“雁阵”齐飞。

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提出,超过71%的高素质农民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等服务,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高素质农民主要集中在乡村发展领域,种植、养殖大户居多。

事实上,我市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两个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发挥带动作用的“领头雁”。

过去,巴南区南彭街道塔落村村民普遍使用旱厕,又脏又臭。当地乡村工匠周述光做出示范,给自家厕所铺设好管道,安装了蹲便器,并为村民提供厕所改造服务。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塔落村有30余户村民完成了农村厕所改造,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长寿区新市街道新同村,乡贤王勇组织村民自发筹集了近4万元,将一个损毁的菌棚,改造成供村民下棋聊天、读书看报的“聚贤亭”。如今,“聚贤亭”已作为乡村治理示范点,在9个村(社区)推广建设,并设立了议事堂、说理堂,帮助乡亲们调解各种矛盾纠纷。

因此,不仅是在乡村发展领域,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同样需要“领头雁”。在乡村发展领域,有种植养殖大户、农业经理人、民宿管家等;在乡村建设领域,有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乡村文体人才等;在乡村治理领域,有乡贤、乡村调解员、网格员等。

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领头雁”在更多领域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带动“雁阵”齐飞。

贡山县 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授课老师讲授生猪养殖知识。厉成华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厉成华 日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举办为期天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生产型培训班,激发挖掘农业农村的潜力和资源,培养一批懂技术 善经营 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来自全县个合作社的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采用 理论 实操 相结合的...

农村发展 农民生活 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 农村教育

重新定义农村 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的全面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为三农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改进,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幸福。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的生计 为了实现农业发展的创...

高质量发展“新”速度丨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央广网墨玉月日消息 记者姜茸 通讯员艾比拜 亚森 近年来,新疆墨玉县以加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为方向,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 集约化转变,为稳定粮食生产 推动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 央广网发 艾比拜 亚森 摄 近日,在乌尔其乡希坎尔库木什村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