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肺癌(肺结节)多学科人工智能门诊在西南医院开诊

2023-11-15 18:00:37 字數 1559 閱讀 1012

11月14日,重庆**记者从西南医院获悉,该院开设了国内首个肺癌(肺结节)多学科人工智能门诊。该门诊投用了人工智能辅助肺癌(肺结节)多学科精准诊疗决策系统(简称肺癌ai-mdt),通过ai对患者报告进行深度分析,并生成**方案,更好地辅助医生给出精准的诊疗方案。

肺癌(肺结节)多学科人工智能门诊。 医院供图。

当天下午,市民汪女士成为该门诊的首名患者。**成功后,门诊助理在肺癌ai-mdt系统内发起会诊申请,输入汪女士的id号后,系统立即自动采集患者院内的原始数据,一键生成一份包含结节密度、结节大小、处置方案、处理阶段、考虑炎症、专家意见等多方面的会诊报告。门诊内,坐诊的是西南医院胸外科主任王海东,报告经他审核后,他现场给汪女士进行了解读。

ai可以辅助我们给出更精准的判断,因为它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迅速找到疾病的特征和规律。”王海东说,“ai在生成这份报告之前,会主动对标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国内外海量临床研究、药物试验、文献报道、真实世界数据,这让报告更加客观、科学。”

王海东介绍,ai提供的报告分为智能诊断、智能决策等。智能诊断主要支持ai结节筛选、良恶性**、临床分期计算,也支持医生校正ai诊断结果;智能决策支持检查推荐、**推荐和随访推荐,并提供可供患者查询的循证**。

肺癌ai-mdt的临床应用,将为肺癌(肺结节)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提升肺癌诊疗的规范性。”王海东说。

新闻多一点>>>

重庆还有这些医学人工智能。

事实上,除了肺癌ai-mdt外,不少人工智能已在我市部分医院使用,在辅助诊疗方面有较好的应用。

外周血形态ai智能影像诊断系统。

在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检验技师将做好的骨髓涂片放到显微镜下,不到1秒,外周血形态ai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就能在显示屏上标出细胞的名称,并对发生病变的细胞进行重点标注,为医生出具病理检验报告提供依据。

这是我们牵头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它经过5年的‘学习’,对血液形态识别率超过90%,并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ⅰ类资质证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曦教授说。

据介绍,影像学检查诊断细胞形态是否有异常改变,是临床诊断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以往血液实验室检验诊断以人工显微镜观察为主,由于手工操作和医师经验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而外周血形态ai智能影像诊断系统通过“学习”,目前已经可以识别49类异常血细胞类型,平均识别率超过90%,覆盖临床现有大部分常见类型,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冠脉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在重医附一院放射科,有一名很厉害的“ai医生”,即冠脉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放射科主任吕发金介绍,以前患者在做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后,医生至少要手动处理300多张图像,完成判读、评估、报告撰写及审核的工作。由于处理数据量大、流程长,患者从做完检查至拿到检查报告的等待时间为25—40分钟。

冠脉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上岗”后,图像处理、病变分析、形成结构化报告、打印胶片等流程,在3至5分钟内全部自动完成。

这大大节约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吕发金说,这套系统还有功能学的评估,比如评估冠脉的血流储备情况如何,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

全球首个 肺癌 肺结节 多学科人工智能门诊在西南医院开诊

西南医院肺癌 肺结节 多学科人工智能门诊首名患者就诊中。西南医院供图。华龙网讯 林红 通讯员 黄琪奥 这种体验很新奇,有实力的专家再加上人工智能,出具更为详细和权威的报告,感觉很放心!月日,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外科牵头,联合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 大数据团队,以及重庆大学共同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肺癌 ...

肺结节多久会发展为肺癌?

问这个问题的患者朋友刚刚查出来肺结节,最大的是个mm的实性结节,他担心这个结节不好,留言问我这样的结节到底多久会发展为肺癌。我是这样回答的。首先,要考虑一下自身的病史,家族史等因素。如果父母及上一代有肺癌的家族史,那么在父母确诊肺癌的年龄往前推十年,就进入了肺癌发病的危险期,若是查出的结节较大,就要...

肺结节离肺癌,究竟有多远?

相信就这个话题而言,一定有很多结节患者都很感兴趣,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从疾病的进程来讲,肺结节,发展成肺癌,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原位癌 微浸润腺癌 以及浸润腺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就是一种良性病变,只不过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所以这个也没什么可说的。我重点要说的,就是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