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趋势

2023-11-29 16:55:44 字數 3491 閱讀 6621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对金融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前地方**隐性债务问题仍然突出,但随着地方**举债机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地方**债务融资也将趋于良性发展。一、地方**举债将规范化

*举债是以**信用为担保,向金融机构或其它组织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的一项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举债经历了集资和收费、借助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或发债、发行地方**债及与社会资本相互合作三个阶段。在地方**举债发展过程中,**对于地方**债务的监管也在逐渐加强,制度的完善促使我国地方**的举债行为越来越规范。

(一)总量控制,实行预算管理过去,地方**债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直处于无度扩张的状况。直到2023年财政部印发了《地方**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地方**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之后,**才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对债券总额以及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比例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地方债务扩张的总量控制。《2023年**和地方预算执**况与2023年**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23年《**工作报告》又强调了要继续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督促省级**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定期监审评估,释放出了地方**债务将进入更严格的管制的信号。对于那些隐性债务较高的地区来说,新发债券将多用于借新还旧用途,用于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用途的新发债券或将经历更严格的监管审核,以落实总量控制。(二)政企分离,明确举债主体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权上移,同时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建设责任,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这促使地方**纷纷组建投融资平台以满足资金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融资平台的存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责任主体的不清晰以及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导致其融资状况难以被监管,加之其与**关系紧密,还可能存在内部腐败问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的融资成本。对此,**一直在积极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并在2023年新修订的《预算法》中明确了地方**是地方债务融资唯一合法的发债主体,提出了剥离融资平台的**融资职能并禁止**的担保行为。2023年4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清理不合规或失去偿债能力的投融资平台。城投平台背靠**发展热潮已然成为过去式,在未来只有那些效益良好的平台公司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三)风险防范,实现“隐债清零”在地方**举债主体明确之后,依然有一些地方**利用**购买服务、ppp等方式变相举债,导致地方**隐性债务规模持续攀升。2023年财政部发布的《地方**性债务风险处置指南》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此后**也开始积极推进地方的隐债化解试点工作,并从局部试点逐步延伸到了全国范围的应用。2023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明确了地方债的限额管理,提出了周转偿还机制,为我国地方隐债化解探索了新路径。2023年底,广东、北京已经率先实现了隐债清零,标志着我国向全国范围内隐债清零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二、违规举债追责将常态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改革以及新《预算法》的颁布促使地方**投融资平台逐步发展成为了地方**的融资**人,当时我国针对地方**违规举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地**存在着地方债务有国家“兜底”的误区,因此他们不惜大幅透支地方财力去大肆举债并将其投资于见效快、成效明显的行业。当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举新债还旧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持续恶化地方的债务情况。在意识到地方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国开始探索对于地方**债务的有效监管模式。2023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初步构建了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监管框架;2023年,《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布,一个正式的针对地方**债务融资的 “开前门、堵后门”的监管框架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2023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此时针对地方**债务问题的监管已然得到了强化,对于违规举债行为的追责也逐渐严厉,这一时期对于违规举债的问责一改前一时期的由更高一级的**机关问责通报,转而由当地纪委及监委处罚、当地**通报,同时在问责过程中也几乎都涉及到了对时任责任人的处罚。近年来,随着地方**举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监管框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地方债务违约事件频频发生,针对这一状况,我国也进一步细化了对于地方**债务的监管。2023年,**发布了《地方**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工作方案》,针对发行规模增速较快的专项债的监管进行了补充,不仅扩大了监管涉及单位的范围,还提出了要加强项目准备、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专项收入等四个方面的监测。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地方**专项债券项目的通知》的发布,明确了专项债申报条件的同时制定了禁投清单;同年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况报告》和《**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扩大了专项债的优先支持范围。对于违规举债行为追责方面,我国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2023年6月发布的《**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坚持省级党委和**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省以下各级党委和**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各负其责,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从上述政策的演变以及追责的案例中,能够明确的一点是,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张,我国对于地方**债务的监管越来越重视,**层面不断细化和加强监管手段,逐渐从过去粗犷式的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并且对于违规举债行为的处罚也在加重。未来,地方仍然需要发展,地方债务的规模也将持续扩张,为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我国势必还会继续加强监管,而对于违规举债行为的追责也将形成常态化,从而维护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三、地方债券认可度不断提升

经济增长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力,地方**债券作为地方**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2023年末,地方**债券存量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占比约为14%,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债券品种。

数据**:wind结合我国地方**债券2017-2023年的发行偿还走势图可以看出,地方**债券的发行量从24,971.19亿元增加到了73,555.79亿元,发债规模不断扩大表明市场对地方**债券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地方**债券的偿还量也从1,896.50亿元增加到了27,757.15亿元,这说明我国地方**债券的偿还能力在不断增强。

数据**:wind认购倍数是指**市场发行**或债券时,投资者实际有效参与购买该**或债券金额减去预先确定发行金额,并与该预先确定发行金额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从地方**债券的认购倍数来看,地方债券的平均认购倍数在近三年也是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般认为,认购倍数的大小,可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所发行债券或者**的认可度。在下图中,无论是平均认购倍数还是地方债与专项债单独的认购倍数都基本维持在15以上,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地方**债券的认可。随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地方**债券监管的逐渐完善,地方**债券也将逐渐发展成为优质的投资产品,加之其本身所具有的税收优惠,市场参与者对地方**债的认可度将越来越高。

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模式梳理

近些年,地方 债务融资由于规模大 扩张快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对于经济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依据融资主体的不同,在我国现实情境下,地方 债务融资的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 城投平台发债。在年新 预算法 修订之前,地方 筹资渠道有限,多以搭建城投平台的方式筹资,所筹资金主要用于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设...

地方政府债务率接近上限,中央政府拿下了接力棒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可是狠下心来搞基础设施建设。你看那些公共设施,像道路 图书馆 博物馆,这些东西一分钱也没挣到,花的钱都是 掏的。这些钱大部分都是 卖地和国企融资来的。这么快速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那债务肯定是一路飙升啊。到年底,地方 欠了万亿,国债欠了.万亿,加起来就是年gdp总额的一半。近几年,地...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三) 中央拒绝兜底引爆地方债,谁会先倒下?

年,注定将成为地方债的元年。年月日,审计署公布了一份名为 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 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 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地方债处置的态度 绝不对地方债兜底!坚持 不救助原则,做到 谁家的孩子谁抱 坚决打消地方 认为 会 买单 的 幻觉 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 会兜底的 幻觉 在这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