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智慧丨保持谦逊 宽容 诚信,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2023-11-29 01:10:10 字數 1543 閱讀 787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为水具有滋养万物、净化万物的本性,但并不与万物争高下,而是甘愿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位。这种特性与“道”的哲学理念相吻合,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谦逊不争的思想。

东汉时期有位名臣卓茂。他为人谦逊有礼,待人宽容,以德报怨,在朝野中享有盛誉。

卓茂自幼勤奋好学,喜爱儒家的经典著作。他注重实践,认为儒学的精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诚信待人,从不失信于人。在家庭中,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以身作则,赢得了家人的敬重。

卓茂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表现。他初任丞相掾,后因功升任御史大夫。在任期间,他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以德治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在官场中却从不与人争名夺利,甘愿退居幕后,这种谦逊的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实属难得。

一次,卓茂得知有人诽谤他,不但不怒,反而笑呵呵地对那人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必过分追求完美,而要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卓茂的这种谦逊和宽容的态度感染了许多人。他的下属和百姓都愿意向他倾诉心事,寻求帮助。有一次,一个乡下人对卓茂说:“您是个好官,但您对那些诽谤您的人太宽容了。”卓茂回答道:“我听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做人的美德,我愿意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别人。”

卓茂在政治上的成就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和品德,还因为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他常常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在处理政务时,他总是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再作出决策。这种谦逊、宽容的态度让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卓茂的谦逊和宽容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他在政治生涯中遭遇过许多困境和挑战,他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面对困难时,他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他的宽容和谦逊也让他能够更好地团结他人,共同克服困难。

卓茂的晚年生活十分安逸。他辞官后回到家乡,过着种树养花、修身养性的生活。他的谦逊和宽容的品质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前不久,他还对身边的人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我希望我的品格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卓茂的谦逊、宽容、诚信的品质和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传颂不衰。他的事迹启示我们:在面对名利、权势时,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人;在修身养性时,我们应该注重诚信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道德经》 盈与已的智慧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古人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意指积蓄满当当的财物,不如罢手为好,恰如其分。人生中,盈与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盈,乃积累之象,满载而归 已,乃收敛之意,功成身退。纵观古今,富贵之家,金玉满堂,却往往守不住这份财富。正如老子所言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所带来的富贵与骄傲,很容易...

《道德经》里的人生智慧 适时拉住欲望的缰绳,凡事不可求太满

道德经 第九 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 锐 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 成 身退 天之道。我觉得这一章,老子想告诉我们的是,凡事不要求太满,小满即安。.手里的水杯,盛得太满,端得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还容易溢出来,洒到身上,烫到自己,不如盛到适当就好,适量的水...

《道德经》 “有”“无”之间的智慧

在 道德经 中,第十一章的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是一句富有智慧和哲学深度的话。它揭示了 有 与 无 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这句话,在当下社会,同样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当你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后,相信你一定会豁然!有 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我们可以看到 感受到的一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