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鼓励

2023-11-25 23:20:07 字數 4242 閱讀 6232

今天分享的文章有点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可以先收藏。

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出孝子,”长期被奉为教育理念。我们上一代的父母也是比较信奉巴掌和棍子,认为可以很好的教育孩子。在如今的社会,这种教育理念还要传承下去吗?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他唯独对绘画最感兴趣,甚至上课的时候还给老师画速写,并且拿回家让父亲看。可是父亲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的好,还决定培养他的这方面天赋。

正是因为父亲的开朗,达芬奇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最终成为一代大画家,为世界贡献了许多名画。所以说,达芬奇的成才和父亲的鼓励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当时达芬奇的父亲没有鼓励他绘画,而是用棍棒要求他努力去学好科学知识去,还会成就一代画家的达芬奇吗?

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父亲对达芬奇的鼓励。

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体现了其怎样的心态,也不分析导致其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些不对症下药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有些家长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就孩子做的某件事进行鼓励,那么在孩子接受鼓励之后,他会干得更多、更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长应时刻关注的内容。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有效地鼓励孩子呢? 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鼓励一定要明确。家长对孩子进行鼓励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而应该对他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激励。好在什么地方,要给孩子清楚地指出来。

鼓励强调过程,不强调结果。一句"好棒啊""好漂亮啊",丝毫没有点出孩子努力的过程。若能换句话,例如: "全部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呀?你真厉害!"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过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会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鼓励应侧重于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有些父母不明白为什么不要总是用"好""乖"或表扬孩子性格的话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是因为孩子会从不同的方面来体会父母的夸奖。你可以说:"你这样做很好,你如果今后能改掉这个毛病, 就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记住:对事不对人更能鼓励孩子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鼓励孩子要具体。具体的正面反馈能让孩子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也能激发其自觉性。例如,孩子正在作画,父母可以说:"你用灰色来描绘天空挺恰当的, 这可以使城堡显得更神秘。"

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还可以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必要的时候可以激一激孩子。比如,可以跟孩子去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吊桥,然后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孩子失败的时候更需要鼓励。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得到的可能不只是失败,还有失败带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鼓励,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成功。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要让孩子直面自己的失败,这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是每个人都会遇上的,是人生的常态。

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0,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而要想那得到的0.01究竟是什么。这样,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一样,这是孩子的天性决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些都会给家长带来不少麻烦,因而孩子容易对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如果家长不能尽快帮孩子消除心里的负面情绪,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今后变得谨小慎微,失去探索的勇气,不敢进行任何创新活动,也不愿为任何失败承担责任,有可能变成畏首畏尾、毫无作为的平庸之辈。

所以,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之后,家长要及时给孩子鼓励,消除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以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高情商的家长都习惯从正面看待孩子的挫折和失败,给予孩子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不愿意鼓励孩子,他们喜欢用巴掌或棍棒来应对孩子的过失行为,很少关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过失。

这些家长之所以不喜欢鼓励孩子,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巴掌或棍棒更容易使孩子"长记性",让孩子不会一错再错。但是,他们不会想,这样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更想不到这种伤害是长期而又严重的。

经常给孩子热烈的掌声、恰当的鼓励不仅能让孩子"长记性",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此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高情商家长善于鼓励孩子,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与孩子实现情感共鸣,能让孩子与自己心往一处想。这样,当家长向孩子提出更高的成长目标时,孩子会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但是,家长必须注意,鼓励与奖励不是一回事。鼓励主要是为了调整孩子的情绪,而奖励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给孩子提供荣誉或财物,也可以说是家长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

比如,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制定这样的奖励措施:考试成绩提高1分就奖励100元钱。如数学成绩由90分提高到95分,那就奖励500元钱。这种奖励只能使孩子不再专注于学习本身,而只把学习当作一种手段,从而对学习本身失去兴趣,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如何获得更多奖金上。可以说,如果孩子是为了一双高档鞋而去学习,那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有可能会提高,但他一旦得到了这双高档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每天要给男孩一句鼓励的话,让孩子一天比一天更优秀

鼓励孩子是培养他们自信 积极向上的重要方式。每天给男孩一句鼓励的话,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内在动力,激励他们一天比一天更优秀。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鼓励男孩的话语,以及这些话语背后的重要意义,以便持续鼓励和培养男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你是如此聪明和勇敢,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有能力克服。这句话强调了男...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的激励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在面对学习难题时,主动学习的孩子和被动学习的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对于主动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把每一次的困难视为一次挑战,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而对于被动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困难,或者只是简单地应付过去,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还...

一家长鼓励孩子见日本运动员时喊“坏日本”的事件,引发争论

最近,有个博主发了篇文章,说有个家长教小孩,让孩子一看见电视上的日本运动员,就立刻喊 坏日本,打死你,踢死你 这个事儿很快在网上传开来,网友们开始为这个事情热烈讨论起来,分成了两个不同观点的群体。一个群体觉得家长和孩子这样做没问题,但另一个群体觉得这样教育孩子有点问题。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