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师难以静下心来教书,一线老师 并不是我们不愿

2023-11-28 06:55:13 字數 1820 閱讀 4990

中小学校教师难以静下心来教书,一线老师:并不是我们不愿

在校园中弘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理念,这是一些学府中常见的宣传口号。

教育者,是社会中最耀眼的职业之一,专注于教学,深入培养学子,本着良知和责任心。然而,在如今的一些中小学校中,坦率地说,一线教师难以专注于当前的教学任务。接下来,我将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这只是一些浅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教育的“内卷化”使得教师难以保持专注。

近年来,唯成绩至上的观念愈发严重,尽管国家多次明令禁止以教学成绩作为学校和教师唯一评价标准。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地区,教学成绩仍然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为了追求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是否能够静心致志地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呢?很难,因为提高成绩的捷径往往是刷题和应试训练。因此,一些教师将精力投入到研究考试题型和应对考试套路上,而非用于深入学科知识的**。

成绩至上的理念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只看成绩,对于采用何种方法并不关心,只要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好教师。当大家都专注于刷题和应试训练时,谁会花时间专心阅读深入学科呢?

其次,教育的“行政化”阻碍了教师的专注。不知何时起,中小学校的校长开始具备行政级别,兼有双重身份,既享有教师身份的薪酬待遇和职称工资,又担任行政职务。

一所学校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行政单位,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学校失去了自主办学的权力,教师也失去了教学的自主权。简而言之,学校制度缺乏法治、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元素。

举个例子,前几年一些学校追随教育改革的潮流,但改革的方式是什么呢?走访一些知名学府,模仿其办学经验,然后将其包装一番,自创出“独特”的教学模式。结果,全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要按照这一“××教学模式”执行教学活动,无论是教案的撰写、课堂的授课,还是作业的布置,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至于这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却鲜有人关心。至于教学方面的事务,无论大小,几乎都是由校长单方面决定,而教师只能执行。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共同导致了一线教师难以专注于教书育人,努力提升学科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并深入思考如何改善教育环境,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再以听课为例。有些学校规定老师每学期必须参与一定数量的听课活动。我非常支持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但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完成签到和记录听课笔记。总的来说,在学校教学方面,我们需要减少形式主义,减轻老师的负担,使他们真正有时间专注于业务研究,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第三点是学校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影响了老师专注工作的心态。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在职称评审、绩效工资、教学分工、在校时间、非教学事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老师的工作产生了一定干扰。这些问题不再一一详述,相信老师们都有深刻的体会。

不知道大家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欢迎讨论,也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以上内容资料均**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反对中小学教师设置正高级职称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反对中小学教师设置正高级职称。在我所在的区,学生人,教师人,副高职称余人,而正高只有三个。其中一个校长转正的,水平一般。另一个是教研室主任,年没上课,水平难以评价。还有一个是一线教师,当班主任成绩一直倒数第一,却评了特级和正高。每年还要讲学,不知道全国专家都这个水平吗?副高中还有真...

官方下发新消息,中小学教师迎来新规,部分老师强烈反对!

教育是立国之本,更是强国的根基,在当下这个不断调整的教育时代,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一旦失去了人民教师,我国教育行业也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教育政策的改革,如今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报考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也导致不少年轻人在成功获得教师编制后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劳永逸...

中小学教师“反向支教”来了?部分地区已强制执行

中小学教师 反向支教 来了?部分地区已强制执行。反向支教 是一种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减少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这项计划鼓励城市学校的杰出教师前往农村地区支教,为农村学校注入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然而,有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强制性问题,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他们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