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儒家文化中,人不是为自己而活?

2023-11-15 22:51:03 字數 1277 閱讀 1787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中的人物,他在四书五经中消磨半生,即使沦落到要饭也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但是他好像也没有错,圣人书里就是这么教育的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他。就好像一个学生总是担心考不好成绩,事实上他可能并不在意成绩,甚至不喜欢学习,但他害怕家长、老师的失望。

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并不是一个主流的学派,即使孔孟在世时,儒家也做不到全面普及,反而是注重实际的法家拔得头筹,建立秦朝,黄老之术、墨家等都居于儒家之前。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

儒家创造的社会道德标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导致人从一出生就被设计得严丝合缝。孩子出生后喝什么牛奶、穿什么衣服,街坊四邻都会拿来比较;上什么补习班、托儿所也会比较;考试成绩会拿来比较;上什么小学、中学、大学会拿来比较;等辛辛苦苦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才发现,有的人天天吃喝玩乐也能获得很高的学历。这是儒家初步的比较心理,内卷文化的**。

当进入社会之后,丛林法则式的社会标准开始了。学校里从不教会赚钱知识,但是进入社会之后却要想办法赚钱,同时还要面临恋爱、结婚、生子、房、车的问题。你要想躺平,自然有人会对你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想去旅行看看外边的世界,有人会对你说“父母在不远游”。人总有一些牵绊,甚至人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了父母、孩子、家人、社会、国家而活,可是这样会不会活得没有了自我,变成他们的奴隶?

这就是儒家文化残酷的地方,将人绑架在错误的社会标准上,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男人必须买房买车付彩礼,否则你就找不到媳妇,而且标准越炒越高,殊不知在古代的普通人家里,大多数都还在为温饱奋斗,只是象征性地给些彩礼,有的朝代甚至规定民间彩礼不得超过五匹布。女人必须长得漂亮,30岁前出嫁,否则就会变成没人要的剩女。

一旦不接受这些社会潜移默化的标准,你就会变成社会的异类,父母、亲戚口诛笔伐的对象。而一旦接受了这些社会标准,你就会被轻松拿捏,房、车、彩礼的**都会水涨船高,你不买有的是人买。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当牛做马还贷款和为了“无后为大”繁衍后代的吗?

法家的疲民五术加儒家的社会标准融入了万千的观念当中,要逾越这些返贫的陷阱谈何容易。人想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了一种奢望!

2023年,粟裕为什么说自己“文化低”?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根据粟裕年谱记载,年,军委扩大会议展开批斗后,于月日,政治局会议决定 解除粟裕总长职务,由黄克诚任总参谋长 调粟裕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研究院副院长两职务 刚好半个月后,月日...

杜鹃为什么不自己孵化后代?

杜鹃不自己孵化后代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布巢寄生者。杜鹃属于寄生鸟类,它们选择将自己的卵放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让别的鸟类孵化和养育它们的幼鸟。以下是杜鹃不自己孵化后代的原因 能量节省 杜鹃选择寄生其他鸟类的巢,可以节省自己的能量和资源。寄生鸟只需要产卵和离开,不需要像孵化和喂养幼鸟一样耗费大量的能量。这使得...

传统文化中,叔侄不对饮是为什么?

叔侄不对饮,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叔叔和侄子不能坐在彼此对面互相敬酒,喝酒。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因为亲叔叔是家中长辈,侄子是晚辈,如果亲叔侄坐在一起喝酒的话,会导致家庭尊卑秩序的混乱,这就有悖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了。下面,笔者会从个人 家庭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等角度,来做详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