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抄家抄出了个清官?严嵩贪污的钱都去哪儿了?

2023-11-26 00:55:10 字數 2037 閱讀 5549

在《大明王朝1566》中,抄家是大明财政开源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严党执政还是清流当家,一旦遭逢国库亏空、债台高筑的困境,必然会祭出抄家的传统技能。

改稻为桑濒临破产,那就干脆杀鸡取卵,直接抄了浙江首富沈一石的家;胡宗宪剿倭急缺军需,只能采取剜肉补疮,抄没郑泌昌、何茂才的家产。在没有量子力学的四百年前,遇事不决只能查抄家产。不过,这几次抄家的效果都很一般。抄没沈一石家产,最终只收获现银一万两;抄家郑何逗比二人组,最终也只是勉强为胡宗宪募得了几日的军费。

大明朝的虚胖可想而知。在剧中,最后一个被抄家的是严世蕃、鄢懋卿、罗龙文。在严党倒台三年之后,大明朝的财政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军费开支无法兑现、受灾群众难以救济,甚至连公务猿的工资都拖欠一年之久。在徐阶当家的三年里,大明朝的日子直接变成了王小二。于是,严世蕃等一众严党**被抄家。和此前抄家抄了寂寞的相比,严世蕃等人果然实力强大、资产雄厚,直接抄没出**三十七万两、**六百四十万两,此外还有价值近三百万两银子的古玩字画。

乍一看,严世蕃等人着实是大奸巨贪,但是转念一想,这点银子似乎与严嵩父子**污吏的人设差别太大。严嵩父子权势滔天、树大根深,但是与刘谨、和珅、奕劻等业内大佬相比,两人简直是**界的一股清流。即使和剧中的情节相比,严嵩父子**的钱也远比想象中的少。印象中的严党人,应该是挥金如土、富可敌国,买一个戏班子都能一掷千金,出手就是二十万银子;鄢懋卿一次江淮巡盐,严家与鄢家就**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毕竟,按照吕芳的说法,“大明朝国库的钥匙,一半都捏在他们手里,朝廷要用钱,这道门只有他们能打开。

诡异的是,徐阶等人最后查抄家产时才发现,严世蕃、鄢懋卿、罗龙文三家一共只有六百四十万两银子。以严世蕃兽走留皮、雁过拔毛的性格,大小的工程项目、各类款项,只要经手,必定截流,但为何只查抄出这点家产呢?严嵩虽然跌倒,嘉靖却未吃饱。严家父子的钱都去哪儿了?在假血经事件摊牌之前,严嵩已经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他才会对严世蕃、鄢懋卿等人说,正月十六的子时便是决定双方命运的时刻。

以严嵩父子的老狐狸属性,自然知道思危、思退、思变的做官三思。严嵩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留有自己的后手。还记得吕芳说的那句话吗?在向嘉靖帝密报鄢懋卿巡盐事件时,吕芳是这样说的,鄢懋卿在回京之前,一共秘密发出过三艘船:其中的两条船,去向一清二楚,一艘驶向严嵩的老家分宜,一艘开往鄢懋卿的老家丰城。这一切对于严党来说,属于基本操作。于是,剩下的第三艘船就成了关键。这艘船扮作商船、一路向北,驶入了京城。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安排一艘商船进京,严嵩父子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改稻为桑成为泡影,郑何被杀抄没家产,严世蕃被踢出内阁,徐阁老搬进值房——对于严嵩父子而言,局势正在急速地恶化。因此,提前转移财产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艘假扮的商船,正是严嵩等人的思危与思退。只是,严党虽然早就想好了退路,却依然无法逃过被清算的命运。

作为改稻为桑的替代版,江淮巡盐更像严党饮鸩止渴的无奈之举。收回的税银太少,杯水车薪无法实现填补亏空的目的,严党就会倒台;收回的税银太多,同比暴增必定会引起嘉靖的合理怀疑,严党依然会倒台。用吕芳的话说,鄢懋卿巡盐,今年的税银比之前两年都多,如何不让人怀疑严党上下其手、日常揩油?从这个角度看,江淮巡盐是个无解的死局。严党,终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大明王朝1566 李玄到底做错了什么?胡宗宪要执意杀他

河堤失修的责任在 大明王朝 嘉靖中,毁堤淹田的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而造成这一切的责任在于河道总管马宁远 淳安知县常伯熙和建德知县张知良。然而,为什么还要杀一个李玄呢?这背后还隐藏着更加重要的原因。在当时的大明朝,国库亏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下了旨意,要在浙江改稻为桑,将丝绸卖到西洋,赚回...

大明王朝1566 李玄到底做错了什么?胡宗宪要执意杀他

吕芳,你知道马宁远的这份供状里写的是什么吗?告诉你吧,这份供状写的全是河堤失修的详情!大明王朝 嘉靖。毁堤淹田,实乃天孽,九个县被淹,几千人死在了洪水中,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要不是胡宗宪将洪水分流,只淹两个县,恐怕还要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出现如此大的事故,总得有人承担责任,身为毁堤淹田的执行者,无论如何...

《大明王朝1566》 官场无友情,朝政无是非

大明王朝 中那些发人深思的台词,仿佛是一幅历史画卷的点缀,让人不禁陷入沉思。这些言辞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官场如同一片无情的沙漠,没有真正的友情,朝事似乎只有一个标准 厉害 这句简洁而深刻的台词,道尽了官场的冷酷本质。嘉靖皇帝的一席豁达之言更是发人深省 都说人不如旧 衣不如新,可在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