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有什么措施和路径?

2023-11-26 01:50:11 字數 6026 閱讀 2943

文|大飞理财。

编辑|大飞理财。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人口等普惠对象提供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数字化阶段,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特征、作用和现状入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提出了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包括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监管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普惠性能力。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理解为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促进了信息的共享,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

通过数字金融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低门槛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构建起基于数据的风险控制体系。

从而全面提升了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数字普惠金融很好地诠释了金融科技的初衷和目标,是让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数字化途径。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数字化阶段,它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

并且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传统普惠金融难以触及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尤其适合为“三农”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数据驱动。数据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要素,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收集、整合、分析、应用各类数据,为普惠对象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有效、更全面、更实时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技术驱动。技术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工具,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动力。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的模式、业态、渠道、平台,突破金融的时间、空间、规模、成本等限制,拓展金融的边界和领域,推动金融的变革和发展。

普惠导向。普惠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目标,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数字普惠金融以满足实体经济中的普惠对象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金融的普惠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为导向。

以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使命,以实现金融的共享、共赢、共建为愿景。

(三)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实现了金融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降低了金融中介的成本,从而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益。

增加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拓展了金融的覆盖面和深度,增加了金融的供给量和质量,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激发了金融的创新活力。

推动了金融的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从而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增强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提高了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优化了金融的资源配置能力。

增强了金融的应对挑战和危机的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金融稳定和安全,从而增强了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四)数字普惠金融的现状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6万亿元。

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余额为9.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2.5%,数字普惠金融的支付交易额为10.4万亿元,占全部支付的14.1%。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财余额为1.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的3.2%,数字普惠金融的保险保费为0.8万亿元,占全部保险的8.6%。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不断增加。2023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达到了7.8亿人。

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用户为2.2亿人,占全部贷款用户的15.9%,数字普惠金融的支付用户为6.7亿人,占全部支付用户的45.5%。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财用户为1.1亿人,占全部理财用户的11.8%,数字普惠金融的保险用户为0.8亿人,占全部保险用户的6.8%。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不断提高。2023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审批时间平均为8.4分钟,比传统金融的3.2天缩短了99.7%,数字普惠金融的支付交易时间平均为0.3秒,比传统金融的3.6秒缩短了91.7%。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财开户时间平均为3.2分钟,比传统金融的30分钟缩短了89.3%,数字普惠金融的保险理赔时间平均为1.5天,比传统金融的7天缩短了78.6%。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平均为7.2%,比传统金融的9.6%降低了25%,数字普惠金融的支付手续费平均为0.1%,比传统金融的0.3%降低了66.7%。

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财收益率平均为4.5%,比传统金融的3.2%提高了40.6%,数字普惠金融的保险赔付率平均为95.6%,比传统金融的92.4%提高了3.5%。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扩大了金融的覆盖面和深度,使更多的实体经济主体能够享受到金融的红利,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的效率,降低了金融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的实体经济项目能够获得金融的支持,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的创新性,丰富了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使更多的实体经济需求能够得到金融的满足,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多样性和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的安全性,优化了金融的风险管理,使更多的实体经济风险能够得到金融的防范和化解,增加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实体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增强实体经济的区域联动和协同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体经济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增强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开放型发展和国际合作,促进实体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提高实体经济的国际市场和国际声誉,增强实体经济的开放型发展和国际化水平。

为了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制定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目标、指标、标准、评价等,明确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重点、路径、机制等,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和支撑体系。

同时,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提供数字普惠金融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资金引导、奖励激励等,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参与度。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框架,明确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主体、职责、范围、方式、手段等,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

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创新,采用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监管数据等,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效率和效果,防范和化解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和挑战。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平台,整合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资源,提供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网络和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研发,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成果,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网络,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渠道,提供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链条和模式。

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满足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需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果和满意度,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影响和价值。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数字普惠金融的灵魂和动力,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业态。

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平台、新场景,创造数字普惠金融的新价值、新效益、新体验、新未来,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果。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能力。风险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挑战和难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能力,就要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管理、风险处置等。

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预警、风险应对、风险补偿等,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缓释。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能力。普惠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本质和目标,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

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能力,就要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可用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深度。

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效果,满足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需求和期待,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可。

参考资料:

1] 普惠金融促进边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的案例分析。 李智;王悦;李明国。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

2] 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 白璐。科技和产业,2022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 高效 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呢?一 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该如何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为广大中小微企业 农村地区 低收入群体等提供便捷 高效 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资源的广泛覆盖和有效配置。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

数字经济该如何发展?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各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大潮中,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全球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