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下令拆除重建天安门城楼,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023-11-03 21:11:13 字數 5293 閱讀 7270

天安门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历史上的一大杰作,在明清时期见证了皇帝登基、大婚、御驾亲征以及各种重大的庆典活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见证了国家领导人在此发表宣言,随后还被设计成了国徽,而接下来在每一年的特殊节日,这里都会举办各种不同的盛典活动。

所以天安门对国家对于人民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它是神圣的,也是不可对破坏的,然而到了2023年,**却突然下令要将其进行拆除重建,同年的12月,一面高高的罩棚又将其围了起来,施工计划正式开始,在此后的一百多天里,民众也不知里面发生了何事。那么**为何会突然下达这样的命令?天安门的拆除重建工作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天安门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我国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变化,也成为了新中国的象征,所以在每一位国人心中,它的地位不可替代,它的存在也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此前因为朝代的不断更替和战火的侵袭,天安门的“命运”也是十分挫折,先是在明朝时期因为被雷电击中,不幸在火灾中被焚毁,随后朝廷下令将其进行重修,甚至还扩建了一部分空间,结果到了后期因为农民起义,天安门便再次被毁,成了一堆没人管理的废墟。

等到明朝完全覆灭,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上进行改建,并且正式将其更名为天安门,随后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结果临近清**衰败之际,八国联军却强势攻入了北京,于是天安门再次被洗劫炮轰。所以在这几百年间,天安门又被风吹雨淋又被炮火攻击,早已经是问题百出。

时间来到2023年1月,解放战争已经快要进入尾声,而北平也被顺利解放,几个月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正式召开,各位重要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共同商讨了一些列关于建设新中国的具体事宜,期间除了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同时也决定将于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地点就选在天安门。

此前北平刚解放的时候,市**就立即发动了民众自发前来清除天安门里的垃圾和杂草,同时又疏通了前方的河道。这次得知国家即将在天安门举办开国大典,市**便又赶紧派人进行突击整治,初步修整了一下三处城门的门楼屋顶,随后又将台墩子和东西两边的墙面给粉刷了一下,紧接着又加紧建造了一座厕所和观礼台。

至于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和石狮子也向后方移动了一点,而金水河前方碍眼的树木也都已经被砍掉,其他的像是广场上的路面以及旗杆高度等方面,基本都要顾及到,可以说为了迎接此次的开国大典,市**从开始规划到整治,确实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而等到开国大典圆满结束之后,2023年,天安门又再次被修整了一遍,这次是为了迎接国庆的到来,市**先是更换了一些已经腐朽的木质构件,随后又拆除了破损的门窗换上了新的,再就是把***的画像给重新油饰了一下。至于而广场上的东西三座门,因为经常会引发交通事故,所以最后经过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决定一致拆除。

之后在每一次特殊节日来临前,天安门基本都要被仔细检查一遍,发现哪些地方不安全,就要立即进行加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相关工作人员再次对天安门进行检查,突然发现有一根柱子已经成了高位腐朽状态,其他的也出现了变形的情况,于是当即便提出了要重新翻建,然而还没等到这一计划开始实施,2023年3月,河北邢台又相继发生了两场大**,震感波及到了几百公里以外的北京,导致原本就变形严重的天安门城楼,受损更加的严重。

当时北京市**立即组织了力量,对城楼内部的梁架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了加固,随后又将部分构件加上了铁箍,可终究还是远远不够,因为两场**带给天安门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工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里面的很多木构架都开始出现了断裂脱落的情况,严重的都已经被压变形,也就是说,如今这座城楼已经如风烛残年的老者一般岌岌可危,现在无论怎么维修都无济于事。

2023年,天安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再次对天安门进行了全面检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突然发现,此前***在天安门休息的位置后方,有一根外**起来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大柱子,里面有十米长都已经变成了空心,如果不是早早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已经不是简单修补就能解决的事情,恐怕是需要将整个天安门进行拆除重建!

工作人员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北京市委,并在其中说道:“天安门是我们伟大领袖***检阅广大革命群众的地方,为了保卫***的绝对安全,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我们意见,要下定决心,采取治本的办法,对城楼进行重新翻建!”而收到汇报的北京市革委会立即重视起了此事,随即便调集了技术力量组成检查组,再次对天安门城楼的主要承重架构进行了全面检查。

2023年初,**终于下令,彻底地拆除天安门城楼,按照原来的规模和建筑形式重新建造,并且全部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作为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的最大古建筑工程,重建天安门一事事关重大,为此***总理担任了工程的总指挥,动用了铁道部、外贸部以及远洋局等多个部门。

随后**和***又组建了一支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将任务下达给了北京市建设局,而经过多番考虑,他们便将此事承包给了房管局下属的房修二和房修一,负责古建筑的修建工作,至于木构架的安装工作,就交给了北京市的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此前承建过很多类似的工程,比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人体博物馆以及全国农业展览馆等等,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收到重建天安门的任务之后,他们便立即抽调了不少精兵强将,组织了5个施工连队,分别负责木工、瓦工、彩油、架子以及混合等相关事务。

其中担任木工连的是知名的八级木工师傅姚来泉,这位跟天安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年一到国庆节,他就会在这里做模型,“祖国山河一片红”就是出自他的手下,所以姚来泉对于天安门已经再熟悉不过。

当时刚收到上级派遣的秘密任务没多久,姚来泉和其他的几位师傅就被拉到了天安门的西朝房,先进行紮小样的工作,而跟他们一起的还有天安门的木结构考察小组,里面的三位成员主要是负责弄清楚城楼内部的构造和构件的尺寸大小。

2023年12月,众人开始了第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天安门的周围搭一座巨大的罩棚,首先是为了保密,不让群众们前来围观,其次就是避免扬尘污染至周边的区域,再就是施工时间是在冬天,这样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只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因为天安门长达66米,宽高分别是37米和32米,体积巨大,要想把它罩起来工程还是有点复杂。

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架子组的工人并没有采用钢管,而是将一根根的杉篙绑在了一起,然后再连接起来,最后用苇席搭起了一个天棚,随后又相继在内部铺设了取暖管,安装了供水供电的设施,工程便能顺利进行。

12月15日,天安门的拆除工作正式开始,因为此前***曾下令要保持原样尺寸不变,所以这一过程很是耗费时间和心力,尤其是遇到大木的时候,工作人员们不仅要一边拆木头,一边把它们按照原来的样子画下来,然后再拍**编序号,还要分清楚上下左右的位置,可谓是极其复杂,当时姚来泉师傅都有些困扰。不过要是不这么仔细,后续的工作也无法顺利完成,所以这对于当时的工人师傅们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而且虽说过程麻烦,但大家也有了不少收获,甚至还在这一期间发现了不少“怪事”,比如有工人曾刨出了一颗炮弹,虽然它的外表已经生锈,但整体还算是完整,之后经过专业人员鉴定,猜测大概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留下的,此后在拆除的过程中,工人们又相继发现了六枚类似的炮弹。

其次就是姚来泉和几位工人在登上天安门最高处的脊瓦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小木盒,它的外观很是精致,而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放着一块拇指大的红宝石,还有五彩粮以及朱砂等细碎物件,看来这些都是古人拿来辟邪用的东西,着实是很讲究,很快工作人员便将这些东西都上缴了国库。

等到拆除工作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安装工程,它的重头戏就是大木构件,当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画的图纸来制作,而是依据着古建木工匠师掌握的权衡尺度、榫卯技术等,具体了解天安门城楼内部的木构技术,然后再进行排丈杆、初步加工木构件、大木画线以及制作榫卯。

等到天安门城楼都已经完全拆除之后,工人们便将制作好的木构件按照安装的顺序一一运送到了现场。

因为这一次的工程所需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所以木料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奈何它们的强度与樟木很是相似,就是含水率比较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会有后患,于是工作人员就从飞机场调来了一根钢轴,然后送往了加工场加工成一个“三黄钻头”给木头打眼,后来因为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太长,也就没有继续下去,最后工作人员还是选择在木头的表面钉上木条,再涂上漆,慢慢的降低木头的含水率。

至此所有的木工活全部完成,天安门的重建工程就已经快要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油漆彩画,本来棱花格扇过去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这次经过工作人员们的反复研究,决定制作了一架加工机,没想到真的是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接着再贴上金箔,这一工程也顺利正式完工。

最后一步就是挂国徽,因为当时***十分重视此事,所以他便亲自告知众人,如果挂不正肯定会被人笑话,一定要找一个认真可靠的人来做,于是姚来泉师傅就接下了这个重担。

根据上级给出的指示,想着坚决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于是他就对国徽的前后左右都进行了极其仔细地勘察,最后花费了三个多小时,才将国徽放到了北京的中轴线位置上。

终于,在2023年3月7日那天,花费了整整112天的天安门重建工作正式竣工,当晚,包围着天安门的大罩棚被全部拆除,城楼上的彩灯也全部被打开,耀眼的光芒散发到了各处,一个崭新的天安门正式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而看着眼前的壮丽景象,每一个参与到其中的工作人员心中也是无比欣慰!

2023年,中央一声令下 拆除天安门城楼秘密重建,到底发生了啥?

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声令下 拆除天安门城楼重建,在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天安门竟经历了拆除重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回溯天安门的历史,天安门最初叫承天门,自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承天门自建成之后就 命运多舛 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数次毁坏和修缮。例如,明英宗时期,承天门被雷电击中引起大...

2023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

天安门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建成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承载着无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仪式。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一部分,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然而,在年,天安门的危险状态被发现,为了保护 和维护这一重要象征的完整,天安门进行了秘密拆除和重建的工作。天安...

2023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

年,为了重新修缮天安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拆除工作。在拆除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这个小木盒呈现出古朴的气息,装满了神秘的物品。这个小木盒是由金丝楠木制成的,上面雕刻着精致的二龙戏珠图案。当工作人员打开盒子时,惊喜地发现里面装有一块红宝石和朱砂,还有一些已经难以辨认的物品。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