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为什么更容易怨恨弱者?

2023-11-06 12:40:02 字數 1269 閱讀 4663

按照精神分析以及客体心理等方面的理论,人为什么更容易怨恨弱者,本质上是一种“投射”的结果。用通俗点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就是“你恨什么,实际上你是在恨你自己,某些方面你得不到的东西”。

打个比方。在生活中你经常被人欺负,性格比较胆小。职场上,你也经常受到领导的打压,总是会被同事欺负,处境很不好过。

某一天,你在社交**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23岁女子被领导虐待,忍辱不堪选择跳楼轻生”。此时你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你一定会感到特别难过,会大骂领导不近人情,职场欺凌;与此同时,你也有可能会对女子的行为表示不解,说干嘛要这么做呢,年纪轻轻的,太可惜了。你要是有勇气一点,离开这个单位,不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吗?我要是你,绝不会过得这么惨。

内心的话会对她的行为表示痛恨,有一种埋怨以及“恨铁不成钢”的感受。

这种怨恨,本质上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受,但也有对自身处境不满的一种释放。因为我现实中过得也不好,太惨了,看到别人也有这样的现象,我很痛心惋惜,也感到不值,也会带有不满的情绪在里面。

所以人们更容易怨恨弱者,本质上也是会有这方面的心理因素在里面。如果你不怨恨弱者,说明你自身过得比较开心、舒适,引不起你内心会有多少波澜,给你造成不了什么太大影响。

还有一点,人们会容易怨恨弱者,本身也会是一种“自我防御”,害怕自身缺陷暴露出来,而采取的掩饰行为。

因为弱者这个词,在大众的印象来看是不好的词汇,也是个人性格软弱的表现。由于是不好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评价,人们在人际关系相处中,就会开启防御的态度,来应对别人对自己的敌意。

比如你在学校考试,考了70分,排名班上倒数第三名。同学看到了,过来嘲笑你,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你听了以后很不爽,就会说:“我倒数第三名怎么了?你不也是很差么?75分,倒数第六名,凭什么资格来说我?”

这时候,你会有否定的态度来应对别人攻击,从而减轻自身压力。

那么怨恨弱者,也有部分这个道理在里面。如果我怨恨弱者,说明我是讨厌这个存在的。既然讨厌,就说明“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攻击他,怨恨,就证明我很强大,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瞧不起我了。

害怕弱者的你,于是会采取怨恨攻击的模式来进行对待,其本质上也是为了掩盖自己脆弱的内心,怕别人知道自己也是“弱者”。

从本质来讲,他可能会是自卑,但更多的也许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心理创伤、应激反应等,都有可能会造**自我防御的行为产生。

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怨恨弱者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光从单方面来讲还很难窥探全部,这就需要每个人认真挖掘和了解自己过去的过程了,弄明白这里面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鞠婧祎的人设不讨喜?

明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是崇拜的对象,但是人无完人,明星也是人,有时候过分的完美反而会招致不喜欢。鞠婧祎其实是小编蛮喜欢的一个女爱豆,唱跳样样俱佳,业务能力好,又没有绯闻,但是貌似鞠婧祎黑粉很多,不讨喜,路人缘不好,这是因为 这姐姐太想维持天生丽质的完美人设!参加综艺节目一大早就画好裸妆,却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际感恩情绪对个体互惠行为的作用

以礼还礼 以牙还牙 是个体进行社交互动时遵从的重要社交准则,其一般指个体对做出积极 消极行为的他人所做出的回馈行为。但这一概念仅是互惠行为的一部分 直接互惠。互惠行为范围广泛,同时存在间接互惠,即多人互动模式。在接受他人的积极 消极行为后,个体选择向无关他人做出一致的积极 消极行为,这被称之为间接上...

心理学家揭秘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有一天,心理学研究专家邀请了一群朋友来家里聚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临别时,心理学专家说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让我们一起 一下吧。大家兴致勃勃地表示愿意尝试。心理学专家分享了以下几点关于幸福心理的研究成果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 乐观 自信 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