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因为昏招百出而失利,历史从此改变了走向

2023-11-27 01:50:07 字數 3216 閱讀 4303

战国末期,秦国虽然实力强大,不过各国还有机会。随着秦赵之间爆发的长平之战结束,秦国一统天下再也没有国家能够阻挡,唯一还能阻挡的只有时间。

魏人范雎入秦为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之后,秦国的行动都是战略级的,韩国和魏国被秦国大大削弱。

魏齐事件结束之后,秦国开始了新的一轮吞并韩魏的计划,不过在这之前秦国还要去交好一下齐国,毕竟齐国刚换了新王。

此时齐国是齐襄王的王后在辅政,她向秦国使者许诺齐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这让秦王大为安心,派出军队攻打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截断。韩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赶快派使者前往秦国谢罪,并献出上党以求秦国罢兵言和。

不过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投降秦国,就带着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对抗秦国,于是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对于是否接受上党郡,赵孝成王分别询问了平阳君和平原君,其中平阳君认为冯亭不安好心,故意嫁祸赵国,不应该接受上党。

但是平原君认为平常发动大军还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能够坐享其成,为什么不接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天予弗取,不受反咎。

赵孝成王其实是想要的,不然直接借平阳君的话不接受就行了,但是他又担心秦国。所以他问平原君,如果秦国派出武安君白起来攻,谁来抵挡呢。

平原君就告诉赵王,白起虽然厉害,但是廉颇也不差,野战虽然比不上白起,但是坚守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终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的建议,接收了上党的土地,并派遣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国。

赵国接收上党的事情虽然出乎秦国的意料,但是如果不反击,秦国的国际威望就会降低,于是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正式爆发,秦国将领王龁率军向赵**队发起进攻,赵国廉颇迎战,结果赵国失利。

赵孝成王一看失利了就慌了神,召来大臣商议该如何办。赵王本想自己御驾亲征与秦军决战,但是被大臣们劝阻了。

大臣楼昌认为应该与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秦国决心攻打赵国,现在失利是不可行的,不如派使者去联络其他国家攻秦,然后再与秦国议和,这样才会成功的可能。

赵王估计是对当初一走了之的虞卿还有看法,最后还是决定派出郑朱入秦议和。

虞卿还想努力劝谏赵王,郑朱入秦,秦王与范雎必定利用赵国求和以示天下,其他国家也就不再救援赵国。赵国一旦被孤立,则议和必不能成,赵军必败。

可惜赵王不懂得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最后还是让郑朱入秦议和了。

事情如虞卿所说,秦国先是麻痹赵国,然后将赵国求和的事情公示给各国使者,其他国家有想要救援赵国的也放弃了救援,赵国彻底被孤立了。

随后秦将王龁率军再次攻打赵军,攻破赵军阵地,廉颇再次被击败。至此赵国的军队只是加强守备和防御设施,不再迎战。

于是秦军再次一鼓作气攻破赵军营垒,赵军再次败退,廉颇率领赵军继续修筑壁垒,龟缩不出。

赵王不明白秦国的立功制度对军队的加成,也有想借战事胜利挽回自己议和失策的想法,所以对廉颇龟缩不出很是不满。

廉颇的战法虽然多次失利,但是对秦军来说很难缠,秦军也对这个乌龟壳很头疼。

于是秦王向范雎问计,范雎就对赵国施行离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军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早已对廉颇不满的他就召来赵括,然后问他能不能对付秦军。赵括一听之后,开始大放厥词,如果是白起来我还要考虑一下,王龁不是我的对手。

此时病重的蔺相如听闻之后赶快拖着病体来劝谏赵王,包括赵括的母亲也来劝赵王不要用赵括,但是赵王不顾劝阻,一心想要梭哈,最后还是派赵括去取代廉颇。

赵括取代廉颇之后重新整编了军队,又改变了军中一些措施,最后改变廉颇的坚守方针,选择主动迎战秦军。

此时秦国得知赵括取代廉颇之后,为了保证秦军能够击败赵军,秘密派出武安君白起取代王龁。

白起到任之后,命令军队在赵括出兵进攻时佯装战败,然后将赵军引入包围圈。等到赵括进军失利,发现赵军被包围的时候为时已晚。

赵括率军突围,数战不利之下只好就地建造壁垒,转进攻为防御,等待时机突围和救援。秦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开始派出大量百姓参与截断其他国家的援军和梁运。

一个多月过去后,赵军没有迎来援军,营中的粮食也没有了,士兵们开始自相残杀。赵括无奈之下只能仓促突围,最终他亲率突击队突围,最终被乱箭射死。

随后剩下的赵军因为没有主将指挥无法再战,最后选择向白起投降,白起最终命令杀死了他们,历史记载长平之战赵国死亡人数高达四十五万。

此战之后,赵**事实力、国力大为衰减,彻底进入求生存的阶段,而秦国则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

我想此战开始时秦国也只是想教训赵国一番,但是赵国的行事失措将胜利的天平倒向秦国一边,最终成为了影响天下大局的一战。

此战失利的责任到底在谁呢,我认为还是赵王。不仅因为他对对手不了解,对自己人也不了解。如果真的了解秦国,就会知道相持就是胜利,也就不会仓促换将。

此外,如果能够对赵括多了解一些,多少听进去一些别人的意见,也不会让赵括直接取代廉颇。总之,赵王是应该为此战负责的,而惩罚就是赵国的毁灭。

长平之战 赵国为什么输给秦国?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失利,原因众多 首先,赵国缺乏坚定的动力。这场战争起因于对韩国上党郡的争夺,赵国未能彻底准备好为此进行生死抗争。其次,赵国准备不足。准备充分的战争需要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军事和后勤准备,以及外交支持。然而,赵国在这些方面显然缺乏大局观念,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关键决战。决策失误也是导致赵国...

李牧指挥长平之战 秦国之难,赵国之幸

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崛起之路伴随着众多挑战和敌人,其中赵国一直是秦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两国频繁交锋,旗鼓相当,直到长平之战的发生,秦国以惊人的杀伤力占据了上风,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国匹敌。这一场生死大战中,赵国的统帅赵括,被后人戏称为 纸上谈兵 毫无真才实学。但如果将这一场战役的统帅换成战国后期的赵...

“背锅侠”赵括,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真的是因为他“纸上谈兵”?

公元前年,秦国击败魏国并占领了河西地区。赵国王赵惠文意识到秦国日益强大,为了防止秦军打通关中通道直接威胁赵国腹地,决定与秦国争夺河西地区。当时冬天,赵国王任命了名将廉颇担任主将,率领五万军队前往长平 今山西高平 与秦军对峙。廉颇深谙兵法,明白赵国想要在正面战胜秦国还为时过早。因此,他采取守势与秦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