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记忆》散文 金秋中山

2023-11-28 22:55:06 字數 2914 閱讀 5553

今年秋天,我们有幸来到久已向往的“金三角”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一行。

出了广州车往南行,不多久就进入“金三角”这片热土地。“金三角”,顾名思义,即南、番、顺、中(山)等珠江三角洲一带。它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继深圳,珠海之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金宝地,因而得名。

汽车在绿茵茵的广阔平原上奔驰。几十米宽的大马路上,热闹非凡。车如龙,行如流,来如锥,去如梳,好一派气壮山河之势。“金三角”是风景如画的南国水乡。珠江支流、小溪、圳渠星罗棋布,如蛛丝鱼网般流动。水多、河多、桥多、城多是这里的特色。公路交通,纵横交错,沿线处处新城突起。倚窗而望,令人目不暇接。车行十里八里,就有一道河;车过一河,必有一座“长虹卧波”;跨过一桥,接着就有一座新城。城市连着乡村,乡村系着城市。城乡一体,界限几乎消失。在这广袤的平原上,无数条河流相隔,又被无数现代化“长虹”相连,新的镇城新市接连不断,使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初到“金三角”,谁也分不清哪是城哪是乡。古人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说来形容春景,而今有“珠三角无处不生金”之言,来描绘此处是**宝地,生财之源。路通财通,财通路通。我想:

看,这里一片片热土拓出一处处“新城”、“山庄”、“花园”;工厂、商厦林立,高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有致,风光无限,无限风光。举目远望,层楼叠宇,金碧辉煌辉煌,耀眼争辉。真美极了!这里五洲四海客商云集,天南地北打工群落汇聚,热气腾腾,生机勃勃,其繁荣景象前所未有,盛况空前。

我们把脸贴在车窗上,越看越起劲,越思越激动。抬首看珠江水滔滔奔流,一泻千里,猛然想起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诗人所描绘的惊心动魄的“壮流图”来,口里不禁吟育起其中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的,巧绘“金三角”四龙“腾飞图”的,正是那一批批能工巧匠,科技人才和当代的英雄豪杰。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未能实现的事业,如今实现了。他在天之灵有知,会怎么想?我想他一定会感到无限慰籍。

哟!前面小河边。绿丛中,又是一座新城。一排排,一幢幢西班牙式红帽子楼房倏然映人眼帘。那不是座新城又是什么?“不,那是郊区农村”。同座一位当地人说。是的,它确是农村农民的新楼房。在这里,农村似城市,城与乡,乡与城,实在使人无法分辩出来。

下午四时许,车进石岐城。

石岐”是中山市的市区,中山市即石岐也,这是当地人妇孺皆知的名称。

那石岐城不愧为闻名省内外卫生整洁名城。市中心街道情宽阔,立交桥上车水马龙。人头涌涌。街两旁绿树掩映,塔柏成行。来往人群和车辆,左上右落,秩序井然。在这里看不到乱设摊档的杂乱现象,也没有发现乱丢烟头纸屑的俗夫庸人。十步一岗(监督岗),十步一桶(垃圾桶),每岗有义务监督员放哨,沿街都置放大小杂物桶箱。整洁、雅观、文明、整齐,令参观者为之赞叹。市内卫生制度这么严格,使我们这些嗜烟如命的人,都觉察情形不妙,强忍着烟瘾,大半天不敢吸烟,不敢随地吐痰,不敢乱丢纸屑。下了车,我们踯躅街头,流连于市中心,心里感慨无限,无限感慨。

石岐城又是个文明之城,凡初到中山市的旅客、外商,无论问路,寻访友人,稍一停步询问店铺主人抑或过往行人,他都会热情地告知你,为你指点“迷津”。在这儿,我们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按预先了解到的地址,寻找一位老乡。经老石岐人指引步行来到该处,谁知那位老乡却搬往他处,使我们进退两难。正徘徊犹豫之际,一位市区某公司“的士”司机驶车路过,我们上前询问,他得悉我们初到中山,人地生疏,正遇到困难,立刻手持“大哥大”发信号四处打听,几分钟之后找到了那位老乡的新住址,他又主动邀我们上他的“皇冠”小轿车,径直送到目的地。我们掏钱给他车费,他摆手不收,脸上泛起诚恳的微笑。有人说富者多是“为富不仁”。否,新时期的富翁,为富而不仁者多着呢”!

多好的杨师傅!从他身上我们似乎触摸到了发了财的中山人纯净的心灵,看到中山人可爱可亲的形象,感到这座城市正树起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精神。

那石岐城又是好客之乡礼仪之城。到这儿,不论初相识,陌生朋友或老熟人,他们都喜与造访者竭诚相待,倾尽地主情谊。在石岐城内,我有一位青年时期有过交往以后几十年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他是市外经委属下一间公司助理总经理。原籍河源市郊区康禾人。六十年代由部队转业到石岐工作,当晚,我们住进了招待所。他是中山市的老居民了。且让我叫他“阿仁经理”吧!

阿仁经理从**中得我从几百公里老家河源市来,深夜十一点发来**问候。第二天约我们到五星级豪华酒店聚会。他放下公事陪我们吃早点,边吃边聊,直聊了二个多小时。席间,无所不谈,无拘无束,似乎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抚今追惜,感慨万千。我们道古说今,天南地北一直扯到家乡。“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确,人逢知己,其话亦多,其情亦真,其意亦切。闲聊中洋溢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他豪爽直率地说:“我落户中山几十年,中山是我第二故乡。老家河源市是我第一故乡。……谁不爱家乡?谁又不想家乡好?家乡的建设和我们息息相关啊!”

我们向他一一数说河源建市几年取得各方面的成就时,他高兴得眉飞色舞,目光熠熠生辉。他还表示尽力帮家乡办点实事,为《河源文艺》出版发行助一臂之力……有空定返家乡一睹新河源的风貌。确实,河源人在改革开放前后,出外创业致富者,数以十万计。港澳台胞也有八万之多。谁不爱乡?谁又不想家乡好?这是外出创业者的共同心声,情同此情,心同此心。

中山之行,时间仓促,来去匆匆,但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那“金三角”地区的建设速度,那中山市文明整洁风貌,那石岐人热情好客的豪爽情怀,那外出艰苦创业的家乡人悠悠乡梓情,至今历历在目,难在忘怀。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这是***同志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命笔挥毫的一首赞颂诗。今天,“金三角”改革开放之风,中山市人民的文明新风,家乡人外出创业者奋斗作风,正向广东内地、山区劲吹,改革大潮正从珠江口涌进,“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这两句诗正是九十年代生动的写照。

《父亲的记忆》之南国“秋雪”

南国 秋雪 在 枫叶红于二月花 的季节里,南国山村,千家万户,倾巢而出 似的纷纷上山采摘油茶果。它给人们送来了丰硕的果实,美的生活。这不禁使我对油茶花产生无限的崇敬。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这样的两句诗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确是如此,油茶花盛开的深秋,岭岭坡坡,山道河旁,一簇簇,一丛丛,苍...

乡土记忆散文 沂蒙山炒鸡

小时候,一年到头吃不到肉。但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却总少不了一道经典美味 炒鸡。中国有句老话 无鸡不成席,尤其是炒鸡,是我国最传统的乡土美味。当时记得很清楚,那炒鸡的独特香味,总是远远地就能嗅到,让人垂涎欲滴,那是我童年记忆最香的味道。吃鸡,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有信仰的成分在里面,所以鸡的...

原创散文 记忆中的点将台

小时候,离家不远的地方有条土路。顺着土路,走多半里,就到南城门外。厚厚的土城墙不知什么朝代用黄土垒成,很厚的土城墙顶上还能走牛车。墙边长有很多野酸枣树,上面会结满密密麻麻绿的 红的,像小指指甲盖大的野酸枣,等秋天成熟了,摘一个,放到嘴里,酸甜可口。后来听大人说,野酸枣还是药材呢。虽然好吃,但是树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