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2023-11-20 14:40:00 字數 5359 閱讀 9505

咱们中国自古对老人过寿都非常的重视,越是高寿的老人越是全家的宝贝疙瘩,过寿的时候必定会大操大办,远方的晚辈们也都会提前回来,这也是除了过年外家里人最齐全的时候。

但在这一个喜庆的活动里,我们也有许多讲究和传统习俗,这就是俗话说的“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

那么,这三种忌讳是怎么一回事呢?

父母健在,子女就不能过寿,这是我国传统美德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父母之恩浩荡如海,他们将我们抚育**,我们应当以孝道回报父母,在父母还健在的时日里,子女必须学会尊重和谦让,不能擅自庆祝自己的寿辰,哪怕已经年届花甲。

古人说“父母在,不敢言老”,意思就是父母还在,子女就不能把自己当成老人,不能享受老年人该有的礼遇。

比如,古时有不少地方都有“父在不溜须,母在不庆生”的规矩,父母健在时,子女不能留胡须,也不能办寿宴。

这是因为,胡须和寿宴都是老年人的象征,父母眼里子女永远是晚辈,哪能跟父母争当“家中老人”呢?过早庆寿就等于在向父母宣示,我已经取代你们成为长辈了。

这无疑会给还健在的父母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被剥夺,或多或少感到自己原本应得的地位被剥夺。

父母健在时子女过寿,势必打乱家庭伦理秩序和生命情理,子女年富力强之时就享受起老年的礼遇,也会让父母觉得晚年的荣誉被“抢占”了。

作为晚辈,子女理应让父母优先享受高龄的敬仪,这是自然秩序

子女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切忌过早过寿,让父母感到自己还受家中尊敬,我们要以热情和真诚回报父母之恩,用孝心感化子孙,而不是让亲人蒙羞。

当父母在晚年需要更多照料时,我们再尽心尽力侍奉,使他们幸福度过余生,到那时,我们庆祝寿辰,接过家中长辈位置,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那么,为何过寿要等到六十岁才行呢?

古人有句谚语:“少于六十,多于九十,不宜过寿。”这句话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人生观。

何以六十岁为一个分界点呢?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纪年法里,六十年是一个甲子,一个甲子代表着一个完整的生命轮回,正如日月星辰运行有周期一般,人的一生也有一个周期。

再古代社会,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能活到四五十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更不用说六旬。

所以如果一个人还不到六十岁就举办大寿,往往会被视为不祥之兆,意味着他的寿命可能会提前结束。

虽然如今人类的医疗条件已经大幅提升,平均寿命比古代长了许多,许多人仍然应该遵循“六十岁过大寿”的原则。

这不仅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也遵循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规律,如果过早过寿就像是在故意挑战命运,这在古人看来是非常不智的行为。

那么,九十高龄也不宜操办太铺张的寿宴,则是因为这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九旬老人虽属难得长寿,但已到了风烛残年的境地,身体衰弱到再也无法承受劳累。

如果只为满足儿孙的面子需求而办寿宴,违背了身体本然规律,反而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子儿孙晚辈对老人来说,陪伴的时间远比一时的排场重要的多。

而汉语中“九十”的一些谐音也不太吉祥,过于铺张的九十大寿也许会招来一些不好的联想。

虽然儿女都盼望老人长命百岁,但这终究是难以掌握的命运,晚年的老人更需要的是家人的精心照料,使他们舒心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这比任何寿宴都来得实在。

其实,古人提倡适龄过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家庭长久的和乐,他们深谙大寿虽是表面看来的喜庆盛事,但必须考虑适宜的年龄以及老人实际的接受能力。

现代人不必深信簿命之说,但也可以汲取古人智慧的精华——过寿应当因人而异谨慎为之,不能操之过急。

人生本就短暂,能享长寿已属难得之福,遵循适龄原则欢庆寿诞,既符合天道的自然规律,也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儿女互相尊重关爱,使家庭充满祥和之气。

那么,为何有些人过了六十也没到九十,仍然有不过寿的情况呢?

孔子与孟子,两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一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孔子73岁,孟子84岁去世,这两个数字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传统——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的时候不过寿。

到了这两个年龄的老人通常不再举行庆祝活动,而是低调度过这个生日,这一传统的背后蕴含了对两位圣人的尊重之情。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前551年,逝世于前479年,享年73岁,他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鲁国,父亲叔梁纥早逝,他从小生活艰难,但勤奋学习,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创立了儒家学说,主张仁政和礼治,提倡尊老爱幼、温良恭俭让等美德,举办学校教导百姓,被尊为至圣先师。

他一生坎坷,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但成果有限,晚年回到故乡,在73岁那年离世。

在战国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能活到73岁的孔子无疑是长寿的代表,所以民间便传说,73岁是人的寿数极限,活到这个岁数就不应再庆祝延寿,以示对这位圣人的尊重。

每逢孔子诞辰,各地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盛。

孟子,名轲,活跃于前372年至前289年,享年84岁,他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师从孔子的学生子思,后来南迁各国传播儒家思想。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仁政直达民心”等理念,倡导以德治国,被称为儒家学派的“亚圣”

这样,孟子的84岁成为老一辈心目中人生的又一个寿数界限,不应有更大的庆典,以示对圣人的敬意。

73岁和84岁成为传说中的人生两大关口,正值这两个年纪,多数老人会选择低调度过,不再庆祝生日,避免招来厄运。

两个伟人的故事渐渐流传开来,老百姓心目中都把他们视为人生的榜样,人们这样想,既然像孔孟这样的圣贤,也只活到70多和80多岁,那么活到这个年纪对普通人来说,无疑已是人生的极限了。

于是,“七十三”和“八十四”逐渐成为许多老人心目中的门槛,一旦正值这两个年纪,通常选择不再庆祝,而是低调度过,以示对圣人的尊重,并避免招来莫名的厄运。

这种传统信念深植人心,成为老一辈面对当下的重要参考,我们要敬畏这种历史传承所蕴含的智慧,谨慎对待,不可随意改变。

两位古代伟人以超过寻常人的高龄告别人世,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发扬两位圣人爱国爱民、礼乐仁政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传播正能量。

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70多岁或80多岁的人甚至还可以活跃健康地工作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七十三”和“八十四”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仍要对对历史传统有所尊重。

那么,现代人要如何给老人过寿呢?

侍奉长寿,寿礼需精益求精,一场完美的寿礼需要诸多讲究,我们要明白过寿和庆生的区别。

过寿是庆生的一部分,是为长辈祝寿的仪式,生日时,称为“庆生”,而到了年长之后,则改称“祝寿”,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对长寿的重视。

在过寿时,红色和“寿”字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请帖要用红纸书写,桌上摆设要点缀红色。

含有“寿”字的礼品最为吉利,如寿桃、寿面、寿酒等,这些东西都蕴含着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

另外,面条要越长越好,千万不能折断,象征着长寿,从自己碗中夹几根面条到长辈碗中,说些“添福添寿”的祝词,表达对长寿的祝愿。

不过面条盛得不能太满,过多会被认为不吉利。

除了这些外,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寿,长辈回赠红包,也是一种讨喜的象征,过去还有人请戏班助兴,为长辈增添乐趣,现在虽不那么讲究,许多仪式还是保留下来。

在选择寿礼时,也要避开一些禁忌,比如送钟表,会让人联想到暮年,送烟不健康,也与“献咽”谐音,带有不祥之意,要考虑礼仪和文化内涵,不能仅凭个人喜好。

尽管寿礼讲究复杂,但都源自对长辈的祝福和敬意,这些传统蕴含美好的文化智慧,体现中华民族崇尚孝道、尊重长者的美德。

办好寿礼,不仅给长辈精神慰藉,也能增进家庭和睦,传承中华文化

其实,过寿礼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尊重和关爱的方式,我们要牢记“寿”是礼仪的核心精神,它象征着健康长寿和天伦之乐。

所以,过寿不能仅仅看重排场和礼品,更要看重其中蕴含的关爱之心

一些看似繁文缛节的仪式,其实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看似形式,却饱含意义。

所以,我们不应将传统寿礼简单归结为迷信,而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当我们明白每一种礼仪所要传达的意义时,过寿就会变得更有意义,也才能心存敬意地将这些传统传承下去。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必拘泥古礼,但核心精神要传承好,如孝心、祝福、家庭团聚等,既不盲从,也不偏离传统,让这份礼仪在新的时代生根开花。

当我们付诸一个热诚、真挚的心,理解传统寿礼蕴含的意义,过寿就成为感恩、敬重长辈的最佳方式,这不仅温暖每一个老人的心,也让这份礼仪的意义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为了尊重长者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给老人过寿是一个重要的仪式。然而,我们需要避免以下三种情况。首先,岁之前不过寿。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能够活到岁被视为大寿,需要庆祝。然而,现代社会医学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显著增加,岁的人仍然充满活力。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在岁举办首次寿宴,表示尊重长者和传统...

过寿不能随便过,俗语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不过哪三种寿?

文看今朝编辑看今朝。俗话说 人生有三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长寿。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孝道,因此老人的寿辰也是一件大事。然而,您是否知道,给老人过寿有其独特的讲究,以下是需要避免的三种情况。在岁之前,不举办寿宴。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寿命和长寿的理解。古时医疗条件有限,许多疾病无法 因此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

过寿不能随便过,“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三不过具体指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庆寿活动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庆祝仪式,旨在表彰一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的成就和收获。过寿庆典通常举办在一个人的生日,尤其是在六十岁 七十岁 八十岁等重要年龄节点时,以突显这一特殊生命阶段的意义。这些庆寿活动不仅为庆祝者本人提供了一个愉快的时刻,也为家庭和社区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共同庆祝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