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三大区域集聚88 企业

2023-11-15 22:21:00 字數 3791 閱讀 9624

***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2023年10月31日,在主持十九届**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工智能行业是对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数字资源进行创造、加工、整合,最终实现用机器替代人,为传统行业智慧赋能。

国家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政策对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基础性研发、产业生态、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安全发展、数据/算法治理、内容管理、ai伦理成为人工智能政策的重点考量,同时也成为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亟需考虑的关键点。主要政策包括《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完整生态链人工智能已发展形成包含纵向的大数据平台、开源算法、专用芯片、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网络和横向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家居等商业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是在上游厂商提供专有算力和开发环境支持下,中游通过自研核心ai算法,搭载在硬件设备上,开发出行业级解决方案,再销售给下游各行业客户。其中,上游基础层主要提供ai专有算力支持和开发环境的设备和服务,包括ai芯片、系统开发框架、ai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等;中游技术层在ai算力的支持下,通过系统开发框架进行各场景数据的训练和学习,开发出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知识图谱等ai算法,并将其搭载于硬件设备上形成行业级解决方案;下游应用层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场景,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图1: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示意图。

数据**: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整理。

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三大集聚区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总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已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基础层在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层和应用层已逐步向上下游扩张及广泛布局。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集聚发展区,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8%,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展现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活力,产业集聚区初显区域引领和协同作用。、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云从科技、京东等一批ai开放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图2: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分布图。

数据**: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整理。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宏观经济来看,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安徽、江苏和浙江。2023年,长三角gdp为29.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24.0%,国土面积约3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例为3.7%。从发展优势来看,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梯队。2023年,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国比例为30%。其中,芯片领域聚集全国超过90%的人工智能芯片新势力厂商,并拥有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智能算力规模占比全国超60%,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占全国比例38%。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各具特色。其中,上海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顶尖企业及科研机构,打造智能芯片、智能硬件等重点产业集群;安徽形成以“中国声谷”为引领的“一核、两地、多点”发展格局;江苏立足物联网、制造业优势,打造智能制造“ai+”产业生态;浙江以电子商务、安防、商用智能终端为特色的“ai+”产业链结构愈发完善。图3:2023年我国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数据**: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整理。

从趋势来看,长三角地区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链长制”,加强各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和上下游协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链生态体系。到2023年,上海市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安徽省建成智能算力超14000p。京津冀地区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从宏观经济来看,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2023年,京津冀gdp为10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8.3%。国土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例为2.3%。从发展优势来看,京津冀地区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2023年,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国比例为32%。其中,北京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策源地。天津是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基础。河北则在钢铁、制药、汽车制造和现代农业发展上优势明显。天津和河北优势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不仅能够提升现有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而且能够为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提**用场景。通过优势互补,三省市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创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图4:2023年我国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数据**: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整理。

从趋势来看,京津冀地区将形成“北京疏解、津冀承接,北京研发、津冀转化”产业创新协同新格局。重点布局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关键底层共性技术等。北京市教育科研资源集中,产业配套和创新能力强,有望在人工智能及类脑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京津冀地区有望发挥集群化优势,在量子信息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从宏观经济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组成,包括广东省9市(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为1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11%。国土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例为0.58%。从发展优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市场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各个城市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各具优势及特色,香港有较顶尖的人才储备,而深圳有强大的科创队伍,广州则具备很强的产业化能力。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国比例为26%。其中,深圳是工信部第一批认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具备通信产业基础,发展侧重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广州密集引入优质资源,探索建立我国“医药+智能”发展新模式,合力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香港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顶尖的基础科研学术机构,拥有世界级的金融市场和广泛的国际网络等,是科技企业不同阶段募资的重要基地,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新型显示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澳门特区**也提出了“1+4”的产业政策方针,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加上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分别推行了无人驾驶巴士、人工智能翻译平台、人工智能保安系统、“ai+”的应用层等。图5:2023年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数据**: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整理。

从趋势来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实现科研和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态势,其中,《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23年)》提出,到2023年,产业核心规模达1500亿元,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

江宁开发区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中国江苏网讯 月日下午,大模型时代 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江宁开发区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 企业家 科研院所 重点高校的行业 大咖 齐聚一堂,共同 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和应用趋势。会上,江宁开发区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重磅发布,一批平台项目签约落户,助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提速提效高质量发展。近...

迈向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助力我国产业升级转型

导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加速迈向智能时代。在这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分析人工智能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 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

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共话产业技术革新,赋能人工智能发展。为 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赋能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月日下午,长三角科技论坛 分论坛 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 在溧阳成功举办。论坛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学会指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溧阳市科学技术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