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田园产业引领下探寻村庄规划发展之路(附案例)

2023-11-15 22:21:00 字數 6347 閱讀 7446

千亩樱花林、千亩油茶园,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何以田园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以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文章在村庄规划实践基础上,重点从抓契机、研现状、谋发展、守底线、育产业、重支撑、提品质几个方面来展开,以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田园观光+康养度假”新和模式。

1抓契机:谋划新篇,立足乡村振兴

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村庄规划进入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省级层面:省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作为重要抓手和实施路径。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

二、三产业。

安徽试点“进城落户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相关政策措施提出:鼓励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和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为农村村民住宅、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保障。鼓励农村村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依法依规转让宅基地,试点推进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进城落户的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区域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村)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研现状:反思困境,梳理各方诉求

2.1现状分析。

2.1.1理现状。

低丘缓坡,山塘镶嵌,呈现皖南风情。皖南地区独特的低山丘陵地形,平整辽阔的同时地形微有起伏;在东部广袤农田中,每隔一段距离会有几株中小乔木组成的植物组团。疏林茶园,山花烂漫,植被特色凸显。规模苗木栽植业与农业发达,东北部千亩樱花林一枝独秀,百亩紫薇、玉兰、海棠、桃花交相辉映,西北部山茶林与松林形成独特地形肌理,中部油茶基地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南部周边有成规模的白茶、桂花等植被,东部油菜花、烟叶种植面积庞大,新和中心村荷塘中更是栽有百亩荷花。

2.1.2析优势。

有自然环境。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山清水秀,有大小水库、池塘数十个。

2)有产业基础。拥有康龙缘油茶基地、天子粉丝厂、绿化苗木、优质烟叶,村企合作共赢。

有旅游资源。拥有郎溪古八景之一的“石涧春和”、千亩樱花林,声名鹊起。

有区位条件。新和度假区范围与一地六县合作区相邻,与广德市毗邻。

2.1.3梳困境。

产业链不完善。产业不成体系,采摘、农家乐、民宿等体验式旅游缺乏,文化游、康养游憩亟待开发,缺少品牌效益,有人”流”无人“留”。

2)供地矛盾突出。居民点分散,部分自然村空心化,产业建设用地缺乏。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生态红线占比大,基本农田指标倒挂严重,现状用地指标制约乡村未来发展。

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依赖于**的不断“输血”,村庄内生动力不足。

2.2各方诉求。

2.2.1**诉求。

落实上位管控要求,明确用途管制规则,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2.2村委诉求。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游;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村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2.2.3企业诉求。

扩大企业规模,建设产品加工、仓储基地;结合油茶基地打造三产融合的油茶庄园康养度假区;有支撑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可支撑产业发展建设的用地。

2.2.4村民诉求。

满足安置建房需求,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停车场),解决农田水利问题。

3谋发展:精准定位,聚力多元施策

3.1发展定位与目标。

3.1.1总体定位。

依托新和本底优势资源,以田园农林景观为底色,以乡土生活为主色,以“千亩樱花”“千亩油茶”为特色,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与观光旅游,构筑集“花海观光、田园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

3.1.2形象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田园花海、石涧春和”。

3.1.3发展目标。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省级样板”,在国家战略和地方资源双层作用下,将新和村打造为“两山”理论、“三美”模式实践区、对标沪苏浙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省级旅游度假村、县级村庄农林产业新示范。

3.2村庄分类及发展指引。

3.2.1村庄分类。

根据《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试行)》,按照发展趋势,行政村分为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其他类五种类型,结合村庄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新和村定位为集聚提升类村庄。

3.2.2发展指引。

规划重点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升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手工业、休闲服务业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3.2.3自然村发展趋势。

通过入村走访调研,对现状各自然村人口发展、交通区位、设施配套和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分析,**各村民组发展趋势,指导规划新和村各自然村发展分类。根据村庄发展需求,计划对张村、方村、杨冲、何村等部分空心化、较分散的住户进行搬迁拆并,拟拆并93户,可腾退5.18hm2建设用地指标。

3.2.4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乡村振兴之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产业振兴,随着新和村资源向产业的逐步转化、城镇化资本向乡村逐步反哺、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未来将不断吸引回村人口。此外,新和村旅游发展对人口吸引力的积极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参照景点数量、面积大小类似的乡村,**未来年旅游服务人口在10万人次以上。

2)用地规模: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安排等,重点考虑已批项目、安置区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等。其中产业用地重点考虑油茶产业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包括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民宿、停车场等。

4守底线:管控全域,优化空间格局

4.1生态保护空间。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368.32hm2。

4.2生产空间。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66.20hm2,规划期内新增耕地8.06hm2。主要通过林地、坑塘水面及农村宅基地等复垦增加。

根据核实整改原则,永农基本农田中需为现状稳定耕地。

至规划期末,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18.52hm2。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69.68hm2(净面积为452.42hm2),较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减少133.88hm2。

4.3生活空间。

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79.50hm2。与现状建设用地规模79.78hm2相比,减少0.28hm2,用地更集约,布局更优化。

宅基地复垦主要分布在张村、兴吴及其他零散老旧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团结安置区、油茶产业基地、中心村村部及石曹水库附近。

5育产业:盘活存量,补齐要素短板

5.1产业发展需求。

5.1.1品牌构建。

发挥新和村樱花、油茶等主导产业品牌效益,贯彻“一村一品”政策,打造一批有特色的花卉、油茶种植园,构筑新和产地品牌。

5.1.2产品优化。

现状游览方式单一,且郁闭性强,现有花期短,时令性明显,花期一过旅游业态发展难以为继,农产品产业链不长,产品级别不高,需完善产业链。

5.1.3配套升级。

作为生态旅游度假村,新和村旅游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缺乏,旅游环境急需升级。

5.1.4企业引入。

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上,引入旅游运营企业,针对村内部旅游潜力资源进行开发。

5.1.5村民参与。

规划建立村庄层面统一运营的平台,考虑农民致富诉求,鼓励村民入股,共同享受村庄产业发展的集体红利。

5.2产业发展模式。

依托现状花木、油茶产业基础,明确新和以田园花海为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康养度假产业,以旅游产业设计为核心,打造“花海观光+田园体验+康养度假”主题,升级农产品服务+商贸物流配套,形成特色产业链,带动项目协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构建新和村新“造血”体系。

5.3产业分区布局。

整合现状、一产繁荣、“接二连三”、农旅融合,合理布局产业项目,盘活闲置用地,形成“一轴、一环、五区”的分区布局。

5.3.1一轴。

三美乡村景观轴。

5.3.2一环。

花海游赏绿道。

5.3.3五区。

具体为花海观光区、油茶庄园区、多彩田园区、美食休闲区、民俗风情区,如图3所示。

图3产业分区示意图 **中机院。

花海观光区(四季漫花林):依托现状千亩樱花林的影响力,大力挖掘新和花卉苗木旅游发展潜力,形成集花卉苗木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使之成为新和旅游发展的拳头产品。规划包括生态保育在花林里布置主题、趣味景观小品、摄影观景台,利用短**等新**推广,打造网红拍照打卡地。

2)油茶庄园区(茶香飘庄园):依托现状康龙缘油茶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以生产示范为主,兼顾研学教育,拓展康养度假,逐步建设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结合满园油茶花,流动的水系,网红打卡点,散落的山地车,亟待开发的荒坡地,规划包括特色民宿群、风车水塔、油茶基地、森林氧吧、科普研学、茶园戏台、宿营地、油茶博物馆等。给周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休养身心的康体疗养场地。

多彩田园区(农耕绿田园):依托良好的生产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多元农业,建成特色种植区、绿色食品加工区(天子粉丝),并引入农耕体验、农场研学,整合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树新和村农产品品牌。规划包括大地景观、农耕展览、农耕体验、秋实庄园等。

民俗风情区(花漾美村落):依托较好的地貌特色及村落格局,以石曹中心村为重点,通过对荷花塘及周边湿地的“石涧春和”景区恢复,打造礼堂、古树、石曹水库等景点,吸引游人,引导民宿及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增长。规划包括民俗体验、乡村戏台、乡村民宿、水库花海等。

6 重支撑:拉伸骨架,完善配套设施

6.1 道路交通。

规划打造**道路体系(图5):村庄主要道路、村庄次要道路和支路。

村庄主要道路:县道001,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并通往西侧新和旅游度假区,串联村内主要居民点,打造新和村主要旅游线路。村庄次要道路:新增并拓宽部分村道形成环形道路,串联周边居民点,作为新和村的次要旅游线路。

支路:组织田间产业道路及樱花园、海棠园观赏游线路,油茶庄园游线路等。

停车场:在团结安置区出规划一处集中停车场,沿彩虹路设置路边停车场,以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公交站:结合现状已有2处公交站,沿彩虹路在何村组规划新增1处公交站点。

图5 道路交通规划图 **中机院。

6.2 公共服务设施。

区域共享,查漏补缺,按编制指南和相关导则,结合现有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新和村旅游产业、卫生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

7提品质:整治环境,优化村庄风貌

7.1 全域风貌指引与管控。

生态涵养风貌区:新和村域范围北端位于扬子鳄保护区缓冲区,禁止在扬子鳄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以生态风貌保护为主。

园林观光风貌区:以樱花为主导,各种花卉苗木形成花海风貌区。

生态农业风貌区:通过品种搭配营造大地田园景观,融合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步道、生态驿站等服务设施,呈现乡村田园风光的农业风貌区。

生态康养风貌区:依托背林面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油茶园,水系,营造生态康养风貌区。

乡村人文风貌区:以居民点环境提升改造为主,对建筑风貌进行管控,保护村落传统格局,引领新时代皖南乡村特色风貌。

7.2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作为郎溪古八景之一的“石涧春和”所在地,已竖牌为市文保单位,古为游览胜地;村内河道为古时京杭运河漕运的支运;农田肌理保存完好并形成规模;水库池塘数十个,大如骆村水库碧波荡漾,小至村中荷塘幽静秀美;现有百年朴树、橡树,规划加强对现存的古树名木维护与保护,以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砍伐。

图6 樱花林实景图 **中机院。

8展望

乡村不仅仅是乡愁,更是未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老有所养、幼有所乐的场地。规划在现状分析、目标战略、产业布局基础上,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建设与风貌引导,设施配套与公共安全等方面内容。结合村情民意,大力发展花木种植、康养度假游,努力打响“樱花”(图6)、油茶”等品牌,奋力打造“三美”新和旅游度假村。(作者:游晓琴)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产业规划咨询,成名于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

推动循环产业园建设 引领绿色发展

近年来,兰陵县新兴镇依托山里王循环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山里王循环产业园位于兰陵县新兴镇驻地东北公里处,园区探索出一条以循环思维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初步形成 百千万 循环产业格局。百棚种养殖,亿元收益。园区内现有高标准温室蔬果种植大棚座,种植黄瓜 辣椒等绿色蔬菜,大都销往长三角地区,年产值万...

产教融合 科教园区引领职业教育新风潮

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甘肃省兰州新区科教园区,一探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学校们积极以 练 促 学 倡导情景模拟和鼓励创新,将学生融入实际操作,助力职业教育与就业场景的无缝结合。本文将深入 这一创新举措,以及它对学生和产业的巨大影响。产教融合 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兰州新区科教园区,已拥...

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园区走向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趋势。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 服务质量不高 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