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夢與認識論

2023-07-20 20:11:24 字數 5965 閱讀 7453

從認識論到倫理學、本體論,以及最近的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夢與做夢在哲學的各個領域都有討論。本條目以西方分析哲學為重點,概述了睡眠與做夢哲學的主要主題,並討論了相關的科學發現。

夢的懷疑論歷來是由夢引起的最著名、討論最廣泛的哲學問題。在《沉思錄》中,笛卡爾利用夢境來激發人們對外部世界和自身身體存在的感官信念的懷疑。

他指出,感官經驗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比如把事物看得過大或過小等常見的感官錯覺。但他並不認為這種情況能證明對感官知覺可靠性的普遍懷疑是有道理的。

通過仔細觀察在次優條件下看到的物體,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避免上當受騙。相比之下,夢境表明,即使在感官知覺看似最佳的情況下,欺騙也是可能的。

即使是穿戴整齊坐在火爐旁,看著手中的一張紙的現實體驗,也有可能在夢中發生,而且根據笛卡爾的說法,夢中經常會發生。

對夢的論證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較強的解讀是,笛卡爾終其一生都被困在夢中,他的所有經歷都不是由外物引起的。

一種較弱的解讀是,他只是有時在做夢,但不能排除在任何特定時刻他現在正在做夢。

這在認識論上仍然令人擔憂,即使他的某些基於感官的信念可能是真的,他也無法確定哪些是真的,除非他能排除自己是在做夢。

因此,他對自己的所有信念都產生了懷疑,使基於感官的知識變得遙不可及。

笛卡爾式的懷疑論證有如下形式:如果我知道 p,那麼就沒有真正的理由懷疑 p。

u 是懷疑 p 的真正理由。因此,我不知道 p。如果我們將此應用於做夢的情況,就會得到。

如果我知道我穿著衣服坐在火堆旁,那麼就沒有真正的理由懷疑我是否真的穿著衣服坐在火堆旁。

如果我現在是在做夢,那麼這就是懷疑我穿戴整齊坐在火爐旁的真正理由:在夢中,我經常有穿戴整齊坐在火爐旁的真實體驗,而實際上我卻衣衫不整地躺在床上!

因此,我不知道我現在正穿著衣服坐在火爐旁。

重要的是,夢論證的強弱版本都只對基於感官的信念產生懷疑,而對其他信念卻毫髮無損。

根據笛卡爾的觀點,即使他現在正在做夢,2+3=5 或正方形不超過 4 條邊也是可知的,儘管事實上我是在做夢,但規則仍然是所有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理智面前的東西都是無可爭辯的真理。

從笛卡爾的觀點來看,夢境並不會削弱我們進行純粹理性**的能力。

關於夢的懷疑論的早期討論以及笛卡爾版本的特殊之處,夢的論證自古以來就是哲學懷疑論的主要論據,而且廣為人知,以至於霍布斯在反對《沉思錄》時,批評笛卡爾沒有提出更具原創性的論證。

笛卡爾對這一問題的論述比其他任何論述都更能在哲學討論中留下印記。

早期的版本往往只是簡短地提及夢境,並將其與其他感官欺騙的例子放在一起討論。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圖讓蘇格拉底討論一種感知缺陷。

這種缺陷常見於夢和疾病,包括精神錯亂,以及其他一切據說會造成視覺、聽覺和其他感官錯覺的東西。由此得出結論,知識不能通過感知來定義。

夢也出現在皮羅論者使用的標準懷疑論論據中。同樣,夢和睡眠只是懷疑感官知覺可信度的幾種條件之一(包括疾病、喜悅和悲傷)。

奧古斯丁認為夢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他認為回過頭來看,我們可以將夢和幻覺與實際感知區分開來。蒙田指出,清醒狀態本身就充滿了遐想和幻覺,他認為這些遐想和幻覺在認識論上甚至比夜間的夢更令人擔憂。

笛卡爾用了更多的篇幅來討論做夢,並將其視為一種獨特的認識論威脅,既不同於清醒時的幻覺,也不同於**天才或 "缸中之腦 "式的論證。

他聲稱自己經常被夢境欺騙,這意味著他也將夢境視為現實世界(而不僅僅是假設的)的威脅。

沉思錄親密無間的第一人稱風格進一步突出了這一點。其敘述者應該是每個人的認識論處境的例證,說明了人類思維的典型缺陷。

笛卡爾從常識性的例子轉向更複雜的哲學主張的策略進一步吸引了讀者。笛卡爾首先考慮了人們熟悉的感官幻覺案例,然後考慮了具有欺騙性的逼真夢境,從而建立起對夢的懷疑。

最後,據說笛卡爾年輕時做過的幾個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些人認為這些夢體現了他在《論述》和《沉思錄》中提出的理論懷疑。

對笛卡爾來說,夢的懷疑論不僅是哲學難題,而且是真正懷疑的**。關於夢境報告的真實性也有一些討論。

在《沉思錄》中,笛卡爾在討論了夢的論證之後,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乙個無所不能的**天才決心欺騙我們,甚至在我們最基本的信念上也是如此。

與夢的欺騙相反,笛卡爾強調**天才的假設只是一種虛構。不過,它在兩個方面激化了對夢的懷疑。

其一,夢的論證保留了某些一般真理的可知性,而**天才假說則對這些真理產生了懷疑。

其二,夢的論證,至少在較弱的解讀中,只涉及暫時的欺騙,而**天才則讓我們永久受騙。

乙個現代化的版本是 "大桶裡的大腦 "思想實驗,說的是如果**的科學家把你的大腦放在乙個大桶裡,並恰到好處地刺激它,你的意識體驗就會與你仍然是乙個普通的、有形的人完全一樣。

在《黑客帝國》三部曲中,黑客們生活在電腦模擬中,而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與 "缸中腦 "不同的是,他們的軀體被儲存在 "吊艙 "中,而模擬的缺陷使得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利用模擬的規則為自己謀利。

夢境欺騙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現實,而缸中之腦型別的論證則不同,通常被認為只是邏輯上或名義上的可能。

我們可能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我們實際上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如果我們對激進的懷疑論情景給予一定的信任,這可能會對我們的行為方式產生影響。

即使是純粹的假設性懷疑情景,也可能通過利用與夢境的模擬來增強其心理力量。"母體 "包含 "工業強度欺騙 "的元素,其中感官體驗和智力運作與標準清醒狀態下完全相同,而其他方面則更類似於夢境的特徵,推理受損和詭異轉變。

笛卡爾的夢境問題解決方案與現實世界的夢境,在《第六次沉思》的結尾,笛卡爾提出了夢境問題的解決方法,這與重新評估夢境是什麼樣的息息相關。

與他在《第一篇沉思錄》中的論述相反,他指出夢很少與清醒時的記憶相聯絡,而且經常是不連續的,比如夢中的人物突然出現或消失。

然後,他引入了連貫性測試,當我感知到一些物體時,我能清楚地確定它們來自何方、身處何地、出現在我眼前的時間。

而且我還能不間斷地將我對它們的感知與我生活的其他部分聯絡起來,我就完全可以肯定,我所感知到的東西是在我清醒時出現的,而不是在睡眠中。

就所有實際目的而言,他現在已經找到了乙個可以區分夢與醒的標誌,即使一致性檢驗並非萬無一失,但夢境欺騙的威脅已經解除。

笛卡爾關於許多夢的非連續性和臨時性的論述得到了關於夢的怪異性的實證研究的支援。

他的許多批評者並不認為這有助於他反對懷疑論者。即使笛卡爾修訂後的現象學描述是大多數夢境的特徵,人們偶爾也可能只是夢見自己成功地完成了測試,而在某些夢境中,人們似乎有乙個清晰明確的想法,但這種印象卻是虛假的。這樣,連貫性檢驗和清晰度與獨特性標準就都不可靠了。

對經驗可信性的考慮如何影響夢的論證?

經驗上的合理性如何影響夢的論證仍然是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格倫德曼借助科學夢境研究引入了一種內省標準,當我們內省地注意到自己能夠進行批判性反思時,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自己是清醒的,而不是在做夢。

這是在假定批判性推理在夢中完全不存在。如果夢中確實有批判性推理的嘗試,而且這些嘗試一般都會受到破壞,那麼內省標準可能又會出現問題。

即使在夢醒之後,人們也會把實際上是夢的東西誤認為是現實。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對某些人來說,夢境欺騙可能是真正令人擔憂的原因。

夢的本體論,"有意識的體驗 "一詞被用作夢中感覺、思想、印象、情感等的總稱。這些都是現象狀態,對於體驗主體來說,處於這些狀態會有某種感覺。

追問夢境體驗,就是追問做夢時是否像做夢,以及夢境體驗是否與相應的清醒體驗相似或相關地不同於清醒體驗。

夢是經驗嗎?

笛卡爾的夢境懷疑論依賴於乙個看似無辜的背景假設,夢是有意識的體驗。如果這個假設是錯誤的,那麼夢在睡眠中就不是欺騙性的體驗,我們在做夢時也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受到欺騙。

夢是否是經驗是夢的本體論的乙個重要問題,與夢的懷疑論密切相關。

諾曼-馬爾科姆提出了否認夢是經驗的最著名論點。如今,他的觀點已被普遍視為不可信。它還是為分析做夢這一心靈哲學的目標現象定下了基調。

對夢體驗的否定源於對睡眠的概念分析,如果乙個人處於任何意識狀態,那麼從邏輯上講,他就不是在酣睡。

根據維根斯坦的一些論述,馬爾科姆聲稱,做夢的概念不是來自做夢,而是來自對夢的描述,即來自我們熟悉的 "說夢 "現象。

馬爾科姆認為,回顧性的夢境報告是判斷夢境是否發生的唯一標準,沒有獨立的方法來驗證夢境報告。

雖然第一人稱、過去式的心理陳述(如 "我感到害怕")至少在原則上可以通過獨立觀察來驗證,但他認為夢的報告(如 "在我的夢中,我感到害怕")受不同語法的支配,只是表面上與清醒時的報告相似。

他否認夢境報告意味著睡眠中發生了經驗(如思想、感覺或判斷),如果乙個人在夢中產生了某些想法和感受,那麼他在睡眠中產生了這些想法和感受,就好比他在夢中爬了一座山,就好比他在睡眠中爬了一座山一樣。

馬爾科姆所說的 "有意識的體驗 "到底是什麼意思,並不清楚。有意識的經驗在概念上是與清醒聯絡在一起的;心理活動或有意識的經驗等術語是模糊的,將它們應用於睡眠和夢境是毫無意義的。

馬爾科姆對做夢的分析受到了批評,被認為是假定了過於嚴格的驗證主義形式,以及對語言和概念變化的天真看法。

他的觀點的乙個特別反直覺的結果是,除了夢的報告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觀察證據證明睡眠中會做夢。

這包括夢遊或夢囈等行為證據,他認為這些證據表明人是部分清醒的;由於他也認為夢是在熟睡中發生的,因此這些睡眠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做夢本身的研究無關。

他還聲稱,採用做夢的生理標準(如睡眠時大腦活動的腦電圖測量)將會改變做夢的概念,他認為做夢完全與夢的報告聯絡在一起。

這一主張尤為激進,因為它明確針對快速眼動睡眠的發現及其與做夢的關聯,而這一發現通常被視為睡眠與做夢科學的開端。馬爾科姆的立場是,做夢科學專案本身就是被誤導的。

與馬爾科姆的觀點相反,大多數人認為,合理性並不取決於嚴格的標準,借助這些標準可以絕對肯定地確定乙個陳述的真實性,而是 "對整個解釋系統的簡單性、可信性和**充分性的訴求"。

在這種觀點中,行為和/或生理證據可以用來驗證夢境報告,而夢境報告與其他第一人稱、過去式心理句子之間所謂的原則性差異也就不復存在了。

將 "不可能在睡眠中獲得經驗 "的論證賦予比它更重要的意義是錯誤的。這只是對我們使用 "體驗 "一詞的觀察,僅此而已。它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做夢時頭腦中什麼也沒有發生。

至於夢中的思想、感覺或信念是否應被視為同類的真實事例,現在成了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且無論如何,說乙個人在睡覺和做夢時都有經驗,並不涉及概念上的矛盾。

作為瞬間記憶插入的夢境,追問夢的經驗,也就是追問是否存在睡眠中做夢的感覺,而不是僅僅存在醒來後回憶做夢的感覺。

鄧尼特的磁帶理論認為,夢是在覺醒時瞬間插入記憶的產物,就好像一盒預先錄製好夢的磁帶被插入記憶,隨時可以重放。

卡帶理論和夢是經驗的觀點可以同樣好地處理經驗證據,例如做夢和快速眼動睡眠之間的關係。

盒式磁帶理論更可取,因為它更簡潔,只假設了乙個無意識的夢境構成過程,而不是睡眠中額外的有意識的呈現過程。

不可能根據夢的回憶來區分兩種對立的理論;夢的體驗問題應該由獨立的經驗證據來解決。

在登尼特看來,夢境回憶的不可靠也並非獨一無二,它體現了記憶報告的乙個更廣泛的問題,我們通常無法利用回顧性回憶來區分有意識的經驗和記憶插入。

丹尼特的盒式磁帶理論的早期版本可以追溯到莫里的描述,他做了乙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冗長而複雜的夢,夢的高潮是他在斷頭台上被處決。

由於夢境似乎是有條不紊地發展到這一戲劇性的結局,而這一結局又與突如其來的外部事件相吻合,因此他認為這種情況最好解釋為在醒來時瞬間插入的記憶。

同樣,格雷戈里將夢描述為覺醒時發生的心理**。

夢境報告的可信度仍然存在爭議。羅森認為,夢境報告往往是捏造的,無法準確描述睡眠中發生的經歷。

相比之下,夢境報告至少在某些條件下(如在實驗室研究中,由受過訓練的參與者在醒來後立即報告夢境)可被視為有關睡眠中先前經歷的可信證據**。

郵輪旅遊 認識藍夢郵輪,探索中國文化

今年,藍夢郵輪旗下 藍夢之星 作為 指定復航先期試點郵輪,其國際航線全新重啟。認識藍夢之星 藍夢之星是一艘輕體量郵輪,由藍夢郵輪斥巨資購買和改造,藍夢之星最大載客量為1053人,擁有客艙390間,配備有各種型別的公共設施如特色餐廳 酒吧茶室 健身設施 游泳池甲板 棋牌室 兒童中心 海上水療館 免稅商...

重新認識岳不群與令狐沖

出差江西宜春,旅途無聊看了一篇 穿越到笑傲江湖中,主角是岳不群的兒子。原著不記得岳不群有兒子,但作者的切入點很有意思。首先關於岳不群,君子劍,因為最後修煉辟邪劍譜,走向黑化,君子也成為了偽君子。華山派上一代氣宗和劍宗矛盾,導致門派實力受損嚴重,到了老岳 青黃不接。為了門派,能夠繼續維持五岳劍派的威名...

資訊與控制 認識論中知行統一的體現

在人類的認識活動中,資訊和控制這兩個概念密切相互關聯。資訊是客觀事物的對映,而控制則體現了對客觀事物的改造。這種資訊和控制之間的相互依存,正是獲得足夠資訊量的前提下,實現有效控制的關鍵。眾所周知,人們通常無法操控自身心跳速率或者血壓水平。這種 無法控制 通常被解讀為人的意志難以對其施加影響。因此,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