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權之隱私權 個人資訊保護糾紛

2023-07-20 21:21:30 字數 4025 閱讀 4094

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糾紛。

1) 隱私權糾紛。

2)個人資訊保護糾紛。

釋義】

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是指因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個人資訊 權益而引起的民事糾紛。

在《侵權責任法》出台前,由於法律對隱私 權沒有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隱私權主要採取的是間接保護方式,對 於侵害他人隱私的,一般納入名譽權的範疇。2023年《侵權責任法》 第2條明確將隱私權作為一項單獨的民事權利,為此類案件的審理提 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由於隱私是與自然人精神利益和人格尊嚴聯絡 在一起的,涉及自然人私生活安寧和獨處的利益,因此,隱私權的主體只有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非法人組織。根據《民法典》的規 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 密活動、私密資訊。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 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侵害他人隱私權的行為。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科 學技術和資訊網路的飛速發展,個人資訊被濫用的問題日益突出,引 起了社會高度關注。立法機關高度重視個人資訊相關立法,從民事、 行政、刑事各方面加強個人資訊保護。2023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年修正的 《消費者權益保**年通過的《網路安全法》和2023年通過 的《電子商務法》等法律,確立了個人資訊保護的規則及網路運營者 保障個人資訊保安的義務和責任,明確了個人對其資訊收集、使用的 知情權、刪除權、更正權。《民法典》在吸收《民法總則》將個人信 息受法律保護作為民事權利的重要內容予以規定的基礎上,又在人格 權編用了 6個條文(第1034條至第1039條)對個人資訊保護作出原 則性規定,為個人資訊的民事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 的規定,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所謂個人資訊,是指以電子 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資訊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 各種資訊,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 資訊、住址、**號碼、電子郵箱、健康資訊、行蹤資訊等。對於個 人資訊中的私密資訊,應當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 用有關個人資訊保護的規定。資訊處理者處理個人資訊的,應當遵循 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1)徵得 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公開處理資訊的規則;(3)明示處理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4)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其中,個人資訊的 處理包括個人資訊的收集、儲存、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2023年11月1日,《個人資訊保**》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 門針對個人資訊保護的系統性、綜合性法律。這部法律堅持和貫徹了 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聚焦個人資訊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和人民 群眾的重大關切,既立足我國國情又充分借鑑域外立法經驗,從個人 資訊處理的基本原則、個人資訊及敏感個人資訊處理規則、個人資訊 跨境傳輸規則、個人資訊保護領域各參與主體的職責,以及法律責任 等方面對個人資訊保護進行了全面系統規定,建立起權責明確、保護 有效、利用規範的個人資訊保護體系,極大加強了我國個人資訊保護 的法治保障。《個人資訊保**》所確立的理念和規則在世界範圍都 具有領先水平。《個人資訊保**》的施行,為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案 件的審理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資訊保**》對個人資訊的定義與《民法典》不同。《個人資訊保**》第4條第1 款規定:「個人資訊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 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資訊,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資訊。」從該條 規定看,《個人資訊保**》採取的不是「識別說」而是「關聯說」。 關聯說」主要吸收借鑑了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條例》(gdpr)的標 準,更強調個人資訊的相對性。從邏輯層面看,「關聯說」在一定程 度上擴大了個人資訊的外延。《個人資訊保**》將個人資訊分為一 般個人資訊和敏感個人資訊,並規定了不同的處理規則,司法審判中 應予以注意。

隱私權糾紛是指因侵害他人的隱私權而引起的民事糾紛。

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是指因侵害他人的個人資訊權益而引起的民事 糾紛。

【管轄】

因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提起的訴訟,一般為侵權之訴,根 據《民事訴訟法》第28條的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 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關於侵權行為地,根據《民事 訴訟法解釋》第24條、第25條的規定,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 結果發生地。如果以通過資訊網路侵害隱私權的,資訊網路侵權行為 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資訊裝置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法律適用】

處理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糾紛的主要法律依據是《民法典》人 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的規定,《個人資訊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 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 於審理利用資訊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 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資訊相關 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的相關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從民事審判工作來看,自《侵權責任法》將隱私權確認為一項獨 立的民事權利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大批隱私權等人格權 糾紛案件。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審理利用資訊網路侵 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網路使用者或 者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公開他人隱私和個人資訊的侵權責任予以 規定。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通過一系列新型別典型案例,不斷探索 資訊化時代個人資訊及隱私保護規則。如龐某訴東方航空公司、趣拿 資訊科技公司隱私權糾紛案,孫某某訴公司人格權糾紛案(「校 友錄頭像被爬」案)等。《民法典》頒布後,新增了個人資訊保護糾 紛案由。《民法典》施行以來,截至6月30日,各級人民法院正式以 個人資訊糾紛案由立案的一審案件192件,審結103件。我國「人臉 識別第一案」也於2023年4月9日二審宣判,依法保護自然人人臉信 息等生物識別資訊。隨著《民法典》貫徹實施的不斷深入、《個人信 息保**》的頒布實施,人民法院將進一步通過司法裁判築起保衛人 民群眾個人資訊權益的堅強司法屏障。從刑事審判工作來看,近年來,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處於高發態勢,而且與電信網路詐騙、敲詐勒 索、綁架等犯罪呈合流態勢,社會危害嚴重。為依法嚴懲此類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於2023年5月9日發布了《關於辦理侵 犯公民個人資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7〕 10號),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該司法解釋根據《刑法》有關規 定,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和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作 出全面、系統的規定。該司法解釋施行以來,各級人民法院立足審判 職能,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案件數量顯著增長。2023年 6月至2023年6月,全國法院新收侵犯公民個人資訊刑事案件10059 件,審結9743件,生效判決人數21726 a,對3803名被告人判處三 年以上有期徒刑,比例高達17. 5%

關於如何增設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案由,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有意 見認為,修改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已經有「隱私權糾紛」,建議 將「個人資訊保護糾紛」設為第**案由,與「隱私權糾紛」並列, 為下一步細化第四級案由留下空間。這種設立方式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考慮到個人資訊保護是《民法典》新增規定,且個人資訊中私密信 息適用規則又決定了二者之間的交叉性,如果將「個人資訊保護糾 紛」作為與隱私權並列的第**案由,一些既侵害個人資訊又侵害隱 私權的案件可能無法充分體現。另外,個人資訊保護項下的第四級案 由需要在總結審判經驗基礎上進行提煉,當前並不具有緊迫性,將來 如果有必要可對「個人資訊保護糾紛」作公升級處理。經多次研究論證 並徵求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 (法〔2020〕346號)參照《民法典》的表述方式,設立「隱私權、 個人資訊保護糾紛」,項下設立第四級案由「隱私權糾紛」和「個人 資訊保護糾紛」。這種方式周延了隱私權和個人資訊保護的適用情形, 充分考慮了各地資訊化程度的差異性,提高了案由選擇的精準度,也 有利於防止此類案件向第二級案由分散。

適用上述案由時需要注意:對於侵害隱私權引發的糾紛,適用 「隱私權糾紛」;對於侵害個人資訊引發的糾紛,一般適用「個人資訊 保護糾紛」,但侵害的個人資訊中既有非私密資訊又有私密資訊的, 適用「隱私權、個人資訊保護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資訊相關民 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是在個人資訊框架下的乙個司法解 釋。對於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資訊侵害人格權益的,一般適用 個人資訊保護案由。如果侵害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的,依據當事 人訴請,適用相應案由。對於基於合同使用人臉資訊,或者物業服務 人將人臉識別作為出入小區唯一驗證方式的,根據相應合同關係確定 案由。

冂凵(bybgq.cn)權威整理最高法民事案由

摘自人民法院出版社《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

人格權之肖像權糾紛

冂凵 bybgq.cn 權威整理最高法民事案由 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依法所固有的 以人格利益為內容的 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最基本 最重要的權利,是所有民事權利的基礎,保護人格權 維護人格尊嚴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我國 民法典 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一大創舉,貫...

人格權之姓名權糾紛

冂凵 bybgq.cn 權威整理最高法民事案由 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依法所固有的 以人格利益為內容的 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最基本 最重要的權利,是所有民事權利的基礎,保護人格權 維護人格尊嚴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我國 民法典 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一大創舉,貫...

人格權之名譽權糾紛

冂凵 bybgq.cn 權威整理最高法民事案由 第一部分人格權糾紛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依法所固有的 以人格利益為內容的 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最基本 最重要的權利,是所有民事權利的基礎,保護人格權 維護人格尊嚴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我國 民法典 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一大創舉,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