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年輕化”,怎樣提防?預防更重要

2023-07-28 18:40:34 字數 6255 閱讀 8532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表現主要歐威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中醫沒有“冠心病”這一詞,但根據其發病的臨床表現可以歸屬於“胸痺”、“心痛病”、“真心痛”等範疇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對胸痺的表現及**病機有了一定的記載,如《靈樞·本藏》雲:“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痺。”當時的認識還較為淺顯,認為胸痺是指與肺部功能有關的疾病痺阻在胸部而引起的疼痛

素問·臟氣法時論》當中詳細地描述了胸痺發生時胸痛、胸悶並向肩背部及上肢內側放射的症狀,這與現代醫學對冠心病發病時症狀的描述一致。

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對胸痺的主症、**病機及**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提出了胸痺的病機為“陽微陰弦”,陽微是指本虛即胸中陽氣不足,胸陽不振的表現,陰弦是指標實即寒凝、痰池、血瘀等病理產物,總得概括為陰乘陽位而發為胸痺

一、臨床醫學中冠心病的影響因素

冠心病不僅給患者個人的健康帶來一定損害,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由危險因素對血管內皮的損傷作為始動環節

雖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狀動脈狹窄水平,但仍無法解決微迴圈障礙的難題,而微迴圈障礙也與心功能密切相關。所以危險因素與冠心病發病之間存在強烈的因果關係,會影響發病的嚴重程度以及疾病的預後

當前普遍認為:年齡、性別、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吸菸、糖尿病、超重或肥胖、遺傳因素等為冠心病發病的傳統危險因素。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壓力增大,臨床實踐觀察也可發現,睡眠質量下降、睡眠不足、精神焦慮緊張等業已成為當今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且極有可能成為冠心病傳統危險因素外新的影響因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又可以分為可改變和不可改變兩類,其中性別及家族史為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都可以通過**或者調整生活方式等進行千預及規避。

1.高血壓

高血壓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民對健康關注程度的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及**率均有一定的上公升。相較於血壓正常者而言,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公升高均會使患者因冠心病猝死的風險增加

高血壓患者動脈血管壁長期處於承受高壓的狀態,易引起動脈內皮細胞受損,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會加速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所以及時幹**高血壓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2.糖尿病

糖尿病與冠心病的關係十分密切,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至4倍,據統計超過的糖尿病患者最終因心血管併發症而死亡

糖尿病屬於冠心病可控的危險因素之一,盡早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適當鍛鍊、使用降糖藥及胰島素等嚴格控制血糖,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而且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以及改善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3.血脂異常

脂異常也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機制之一,其首要**重點是控制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公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公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保護性因素,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可以顯著降低冠心病和其他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發病率

性別(男性)

性別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比同等年齡女性的發病率高約2倍,且男性的發病年齡要早於女性患者大約10年左右。

5.吸菸情況

目前普遍認為吸菸是冠心病的乙個重要危險因素,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且不可否認的是吸菸量越大,年限越長,患病風險就越高。

菸草煙霧中的尼古丁、血栓素以及一氧化氮等有毒物質可以損害血管擴張功能、減少心肌細胞供氧、加速機體的氧化應激和血管內皮損傷、加速心肌缺血及脂質斑塊的形成,參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栓形成的過程最終誘發心血管事件。

6.超重與肥胖

當前社會,隨著不良生活習慣的增加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人群基數逐漸增加且嚴重影響健康水平。肥胖不僅是一種代謝和激素異常引起的疾病狀態也是冠心病很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尤其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在這一群體當中占有較大比例,可能與中青年群體更喜愛肥膩飲食、暴飲暴食、缺乏鍛鍊、熬夜及工作壓力大等多種因素有關。

超重及肥胖也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的患病風險,所以保持正常腰圍及體重有利於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7.家族史

冠心病家族史是指其一級親屬(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男性於55歲之前,女性於65歲之前罹患冠心病。目前已經證實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使患有冠心病的個體的一級親屬比一般人群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更大

雖然家族史是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但是在有著家族史的個體當中可以提前干預其他己知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以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年輕人為高危人群提前進行降低風險的干預有助於預防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8.睡眠情況與社會心理因素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及壓力增大,睡眠不足及睡眠障礙愈發成為一種普遍的群體現象。焦慮和抑鬱也是目前常見的心理疾病,此類精神健康問題不僅是一些疾病長期發展導致的結果,也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危險因素

所以不僅要注重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也要重視睡眠及心理問題如熬夜、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及精神心理障礙等因素對冠心病的影響。

9.其他因素

冠心病患病危險因素可能不僅僅侷限於當前己知的傳統的代謝指標,很多新的危險因素有待發現和證實

二、中醫關於冠心病**的看法

1.外邪侵襲

素問·氣交變大論》曰:“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心痛暴喑”,《素問·舉痛論》有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素問痺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以夏遇此者為脈痺……脈痺不己,復感於邪,內舍於心……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心痺者,脈不通”。

外感寒邪是胸痺心痛較常見的發作誘因,並且寒邪多和其他邪氣共同伴生。

2.情志內傷

中藏經》曰:“心氣實,胸腹中苦痛……虛則多驚悸,胸腹及腰背引痛,慮過多則怵惕,怵惕則傷心”;《諸病源候論》雲:“思慮煩多則損心,心虛故邪乘之”

雜病證治準繩·心痛胃院痛》提到:“心統性情,始由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髒乃應而心虛”。大量中醫古籍均提示3.飲食不當情志異常會誘發心臟的病變

素問·五臟生成論》雲:“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痺”,《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儒門事親》雲:“夫膏粱之人酒食所傷,胸悶痞膈,酌心”。

從諸多中醫古籍可知無論飲食口味偏嗜、飲食搭配失衡還是飢飽無度都可以誘發心臟的病變

4.勞逸失度

玉機微義·心痛》曰:“有病久虛損及素作勞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虛痛也”,《景岳全書·雜證謨·心腹痛》有云:“凡房勞過度,腎虛贏弱之人,多有胸脅間隱隱作痛”。

傳統中醫觀點普遍認為過勞導致體質虛衰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國醫大師醫案在冠心病臨床診治中多有發現過勞不僅有誘發冠心病急性發作的風險,而且由於勞作導致的氣血虧虛,腎虛往往是冠心病發病的根本。

5.年齡體質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方》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增,心力減退”。

《傷寒雜病論》:“凡人稟氣各有盛衰,宿病各有寒熱,假令素有寒者,多變陽虛陰盛之疾,素有熱者,多變陽盛陰虛之疾”。

現代研宄表明冠心病是中老年人高發疾病,同時年輕人發病也有加速上公升趨勢

三、冠心病的**

臨床醫學在**冠心病前期時,主要通過藥物緩解為主;冠心病中後期的**上主要通過手術**,配合藥物進行緩解,同時也要注意冠心病併發症的**

中醫主要通過針刺,艾灸,中藥等手段進行**。

發現有冠心病徵兆是要及時前往醫院就醫,通過科學有效手段進行診治。

四、結語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近年來工業化、城市化以及經濟轉型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了的改變,產生了促進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例如菸草、低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

因此戒煙戒酒,合理運動,保持乙個聊好的飲食習慣;早睡早起,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定期做體檢,謹防三高的發生。以此來改善自己的身體,預防冠心病。

胃癌越來越年輕化

胃癌越來越年輕化。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胃病發病率已經達到80 肛腸疾病發病率高達59.1 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在目前所有惡性腫瘤中佔第二位。尤其是近年來,胃病發病年輕化,越來越多人年紀輕輕就患上胃病。事實上,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又或許跟慢性胃炎 胃潰瘍等慢性胃病的症狀相混淆,沒有什麼典型表現...

中國白酒年輕化的20年!

文 美酒霞客 王靜。白酒年輕化問題,一直是產業關注的熱點。儘管中國白酒品牌對白酒年輕化的踐行,已經做進行了將近20年的嘗試,但面對主流消費群體的不斷迭代,中國白酒品牌對年輕人的探索,似乎從未停歇。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存在代際差異的,包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情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取向,...

年輕化浪潮下 車企如何破局

本報記者 吳博峰 文 攝。眼下,在汽車市場銷量出現波動之際,傳統銷售旺季 金九銀十 的到來比以往更受消費市場關注。根據以往規律,金秋九月開啟的汽車市場銷量小高峰是車企拉動新車銷量的關鍵節點,更是彌補上半年車市表現不佳 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最好時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汽車企業想交出乙份較好的成績單,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