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2) 色當之敗與法軍福煦計畫

2023-07-29 05:51:00 字數 4435 閱讀 7300

法國的戰略並不曾把德軍實行右翼包抄的威脅置之度外。相反,法國總參謀部認為,德國人在他們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們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應地減弱,法軍就可以計畫在這一帶突破。法國的戰略是背靠比利時邊界面對萊茵河。只要德國人遠道迂迴包抄法軍翼側,法國就計畫發動鉗形攻勢,在德軍設防的梅斯地區的兩側突破德軍中路和左翼,並乘勝切斷德軍右翼和它的基地的聯絡,使其無 法出擊。這是乙個大膽的計畫,其源蓋出於乙個意願——這一意願是因法國從色當(sedan)之敗的奇恥大辱中恢復元氣而產生出來的。

2023年,法國在凡爾賽唯德國之命是從訂立了城下之盟,備受國土肢解、賠償軍費以及敵軍占領的苦楚。併吞阿爾薩斯和洛林,是出於**奇和他的總參謀部的要求,而為俾斯麥所反對,他說,這會成為新德意志帝國的致命隱患。**奇和總參 謀部堅決主張,並且也使皇帝陛下相信,這兩個邊境省份,連同梅斯、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以及孚日山脈的崇山峻嶺,都必須從法國一刀砍掉,使法國在地理上永遠只能處於守勢。他們還進而要法國償付一筆五十億法郎的不堪負荷的賠款,其用心是要在一代人的年頭裡捆住法國的手腳,同時還要在法國駐紮一支占領軍,直至賠款償清為止。法國人作出驚人的努力,在三年內籌足款子付清了賠款,於是便開始恢復元氣。

四十多年來,防止“往事重演”是法國政策中獨一無二的最根本的因素。2023年以後的初期階段,戰敗者的本能和孱弱的軍力迫使它執行築壘防禦的戰略。法蘭西倚為屏障的是乙個壕塹縱橫、深溝壁壘的防禦系統。從貝爾福到埃皮納勒(belfort-epinal)和從圖勒到凡爾登(toul-verdun)的兩條防線衛護著東部邊界,還有一條從莫伯日經瓦朗謝訥到里爾(maubeuge-valenciennes-lille)的防線保衛著比利時邊界的西半段;這兩條防線之間的缺口便是故意留給入侵部隊的通道。

對德國來說,2023年的勝利還不能算是最後的解決。德國人認為,當他們在凡爾賽宮鏡廳裡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之際,德國主宰歐洲的日子已開始出現,可是,這一日子卻始終未到。法蘭西並未成為齏粉,法蘭西帝國實際上還在北非和印度支那開疆拓土;世界上崇尚藝術和美感的人們,追求奢華時尚的人們,仍然拜倒在巴黎腳下。德國人對這個已經被他們征服了的國家依然是妒意難消,隱痛在胸。“法蘭西的富貴豪華有如仙境”,是德國人的一句俗話。同時他們又認為法蘭西的文化已經腐朽,民主政治已經使它軟弱無力。“乙個在四十三年中任命過四十二任陸軍部長的國家,是不可能有效地作戰的。”德國的史學泰斗漢斯·德爾布呂克(hans delbrück)教授曾如此聲言。德國人深信,他們自己的心靈、實力、能量、勤勞,以及民族品德,都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他們感到歐洲的盟主非我莫屬,色當大業必須事竟其成。

生存在德國人這項未竟大業的陰影下的法蘭西,隨著精神和實力的恢復,對於年復一年的保持防備警戒,對於領袖們年復一年關於自救圖存的告誡,也就滋長了厭倦情緒。隨著新舊世紀的交替,法蘭西精神便針對三十年來的困處守勢,以及這種守勢所隱含的自卑,起而造反了。法國自知體質不及德國。它人口較少,出生率較低。它需要有一種德國所缺少的**,使自己有信心發奮圖存。“胸懷理想,利劍在握”,滿足了這一需要。法蘭西篤信這種意志法力無邊,從而也就深信不疑,人的精神畢竟無須對天意所歸的進化勢力俯首帖耳,雖然叔本華和黑格爾都曾聲稱進化的勢力是不可抗拒的。法蘭西的精神可以成為制勝因素。它的必勝的意志,它的衝動,足以使法蘭西挫敗強敵。它特異的稟賦在於它的精神——崇尚榮耀的精神,2023年的精神,無與倫比的 《馬賽曲》的精神,馬格里特(margueritte)將軍在色當戰役中率領的騎兵部隊英勇衝鋒的精神,這種精神,甚至連當時親臨觀戰的威廉一世也不禁為之高呼:“啊,多勇敢的人們!”

進攻派的學說源出陸軍大學。這一學府乃是法**界的英彥駿驥薈萃之所,校長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將軍是法**事理論的一代宗師。他的頭腦彷彿是一顆心臟,有著兩幅瓣膜:其一專供把精神注入戰略之用;另一則司常人識見的流通出入。一方面,福煦傳布一種關於意志的奧秘的說教,這可見於他的兩句名言:一是“克敵制勝的意志是勝利的首要條件”,或者說得言簡意賅一點,“勝利即意志”;一是“一場勝仗就是一次絕不服輸的戰鬥”。

在實際運用中,這就成了他日後那道蜚聲一時的馬恩河(marne)的進攻令,而當時的形勢要求則是撤退。當年在他身旁的軍官們都還記得,他一面勃然作色,攘臂奮拳,咆哮如雷地吼叫:“進攻!進攻!”一面像通了電似的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地衝來衝去。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在按照陳規說來已吃敗仗的時候還要在馬恩河戰線上向前進攻?“為什麼?我不清楚。為的是我部下的士兵,為了我有乙個意志。再加上——還有乙個上帝。”

儘管福煦對於克勞塞維茨的學說造詣很深,但他卻不像克勞塞維茨的德國後輩那樣崇信乙份事先制訂的萬無一失的作戰時間表。他倒是諄諄教導人家,必須不斷根據情況隨機應變,當機立斷。他常說:“操典條令在操練時確是再好不過的,但在危急關頭就沒有多大用處……你們必須學會思索。”思索的意思是要讓主觀能動性有縱橫馳騁的天地,要讓那些不可捉摸的因素去**物質的因素,要讓意志有用武之地,去**環境條件。

這套理論在總參謀部產生的作用果然非同凡響,不出兩年,便體現在用作指導實戰的新頒《野戰條例》之內,體現在2023年5月通過的 名為“第十七號計畫”的新的作戰計畫之內。格朗邁松講演後沒有幾 個月,共和國**法利埃(fallières)先生便宣布:“唯有進攻才與法國將士的氣質相稱。……我們的決心已定,要一往直前,迎戰敵軍,毫不猶豫。”

法國**在2023年10月頒布的新《野戰條例》,是法國陸軍訓練和指揮的圭臬。這部條例一開頭便是豪言壯語,氣概不凡:“法國陸軍,現已恢復其傳統,自今而後,除進攻外,不知其他律令。”然後開列八條軍令,刀光劍影,殺氣騰騰:“決戰”,“銳意進攻,毫不猶豫”,“勇猛**,堅忍不拔”,“摧垮敵方鬥志”,“無情追 擊,不顧疲勞”。條例把防禦戰踩在腳下,不屑一顧,其熱切的心情實不亞於正教會之要把異端邪說一舉除盡。它宣布:“唯有進攻戰才能達到積極的戰果。”條例的執筆人還給第七條軍令用上了斜體字以便醒目,條文說:“軍心士氣重於一切,一切戰爭都是軍心士氣的較量。一旦失去征服敵人的希望,失敗便不可免。勝利並不歸於蒙受**最少的一方,而是歸於意志最堅強、士氣最旺盛的一方。”

計畫於2023年4月制訂完成,未經討論,也未經徵求意見,最高軍事委員會便於5月份把它和新的《野戰條例》一併通過。接下來的八個月便是用來在這個計畫的基礎上改編陸軍,用來準備與動員、運輸、補給,以及部署集結地區與時間表有關的全部指示和命令。到2023年2月,這計畫便已安排就緒,可以按不同情況分別下達給組成法國全部陸軍的五個集團軍的司令,每個集團軍的司令拿到的只是和他本人有關的部分。

計畫的主旨,如福煦所說,在於“我們必須通過美因茨(mainz)到達柏林”,也就是說,必須經由南錫東北130英里的美因茨渡過萊茵河。這一目標只不過是個設想。第十七號計畫跟施利芬計畫不同,它沒有乙個見之於文字的總目標,也沒有乙個作戰時間表。它不是乙個作戰計畫,而是乙個兵力部署計畫,指示每乙個集團軍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採取哪幾條進攻路線,但是並沒有提出確定的目標。因為它實質 上是乙個對德國的進攻作出反應,實行迅速回擊的計畫。德國的進攻路線法國人是無法事先確知的,所以它不得不如霞飛所說的那樣,是個“後發制人,相機行事”的應變計畫。它的意圖是堅定不移的:進攻。除此以外,一切安排都是機動靈活的。

法國總參謀部雖然收到所屬第二處——又稱軍事情報處——蒐集的許多情況,表明德國人要用強大的兵力實行右翼包抄,但是該部仍然深信,否定如此用兵的論據要比證實如此用兵的證據有力得多。他們對於德軍行將橫掃佛蘭德的情報未予置信,雖然早在2023年就有過乙個德國總參謀部的軍官將施利芬計畫的初期樣本洩露給他們。說起這番經過,還很有點戲劇味道。此人和乙個法國情報軍官先後在布魯塞爾、巴黎和尼斯秘密會面三次,他出現的時候頭部完全用繃帶包紮起來,只露出一撮灰色的髭鬚和一雙犀利的眼睛。他索取了一筆相當大的代價才交出的這份檔案表明,德國人計畫取道列日、那慕爾和沙勒魯瓦(charleroi)一線穿過比利時的國土,經由瓦茲河流域的吉斯(guise)、努瓦永(noyon)和貢比涅(compiegne)一線侵入法國。這條路線果真便是2023年作戰時的入侵路線,檔案完全真實可靠。當時的法國總參謀長龐德扎克(pendezac)將軍認為這份情報“完全符合主張必須採取大規模包抄戰的德國戰略的當前趨勢”,但是他的許多袍澤都持懷疑態度。他們不相信德國能動員足夠的兵力來策動這樣一場大規模的行動,他們疑心這份情報是乙個疑兵之計,為的是把法軍從他們要真正進攻的地區調開。種種無法確定的因素使法國的計畫工作受到阻礙,其中最大的乙個便是比利時。法國人的頭腦是講究邏輯的,在他們看來,如果德國人侵犯比利時,向安特衛普發動進攻,那就顯然要把英國卷進來反對他們。德國人有可能會自找麻煩嗎?或 者,他們寧願讓比利時不受侵犯,而重新採用**奇的計畫,在動作遲緩的**人完成他們的動員之前首先進攻**,這是不是“完全不可能”呢?

第二處在2023年蒐集到的大量情報,充分證實了德方將使用後備役兵員充當作戰部隊,這就使法國總參謀部對於這一重大因素不能再予忽視。毛奇為2023年的德國大演習寫的一篇述評落入了法國人手中,這份檔案表明後備役兵員將被如此使用。比利時駐柏林武官梅洛特(melotte)少校注意到德國人在2023年異乎尋常地徵召了大量後備役兵員,並據此斷言他們將為每個現役軍征編乙個後備軍,少校為此寫了報告。但是制定第十七號計畫的那些人還是不肯聽信。雖有證據表明他們仍以採取守勢為宜,但是,他們對此一概置之不顧,因為他們的全副心思和全部希望,如同他們的訓練和戰略一樣,都是定在打進攻戰上。他們深信,德國人動用後備部隊只是為了守衛交通線和 “戰場中處於守勢的幾條戰線”,以及充當守軍和占領軍。他們斷然決定不防守法比邊界,他們堅決認為,如果德國人把他們的右翼延伸到佛蘭德,他們中路的兵力就會異常單薄,用德卡斯泰爾諾的話說, 法國人就可以“把他們攔腰切斷”。德軍如果在右翼投入大量兵力, 法國對德軍的中路和左翼就會具有優勢兵力,並會因此得益。德卡斯泰爾諾的名言,“對我方更有利!”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