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 SHOW 淺談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2023-07-20 21:31:31 字數 7830 閱讀 9497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逐漸增強,新能源成為全球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在此過程中,我國新能源獲得了**與金融市場的大力支援,從而能夠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這使得我國新能源企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科技,即使在世界範圍內,es show覺得,其都具有強大的行業競爭優勢。

一、es show**新能源產業概況

新能源是指與常規能源(化石能源、水能等)相對的,以新技術、新材料為基礎,(定義時)尚未大規模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往往具有可再生、無(低)汙染的優點。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下,新能源崛起勢不可擋。

當前,我國的光伏、風電、儲能等主要新能源已進入大規模、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截至 2022 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2.13億千瓦,佔全國發電**機的47.3%。其中主要新能源累計併網裝機佔比分別為:光伏15.3%、風電14.3%、核電2.2%、生物質電1.6%,在保障能源**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進一步來講,新能源是應對新世紀能源和氣候變化雙重挑戰的重要手段,推動其快速高質量發展,對我國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es show**新能源市場分析

1、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化石能源佔比縮減。

從近五年國內能源消費量來看,其走勢呈一路上公升,且一定程度上受經濟發展狀況影響,在2023年、2023年疫情嚴重時增速出現了明顯下降。預計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仍將保持增長,且增長率較2023年有所提公升;但受限於近期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增長率提公升幅度不會過高,較可能落在3%-3.5%之間。

2023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石化能源(煤炭+石油)佔比整體下降,從2023年的59%+18.9%縮減至2023年的56.2%+17.9%,但其主導地位並未動搖,仍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二是其他能源(新能源+水電)佔比持續上公升,由2023年的14.5%增長至2023年的17.5%,預計將在2023年左右突破20%,並逐步在更多應用領域替代化石能源。

2、風電、光伏、儲能居先,氫、核、生物有待突破。

據統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專案投資金額高達9.2萬億人民幣。其中,風電、光伏合計佔比約36.9%,儲能專案佔比約29.3%,三者毫無疑問是當下新能源中的佼佼者。風電、光伏專案不僅在國內快速興起,更憑藉技術優勢遠銷海外,2023年我國生產的光伏元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佔全球市場份額約70%,對國際新能源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儲能專案則主要是與風電、光電、水電等互為補充,解決該類能源非連續性的問題,實現削峰填谷,因此其發展前景極為廣闊。而氫能、核能、生物質能等受限於易用性、安全性等技術原因,目前發展較為緩慢,其中佔比最高的氫能僅約7.4%,遠低於新能源。

3、光伏容量漲勢喜人,分布式裝機躍居主流。

近年來,我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基本保持在較高水平,除2023年較低外,其餘年份皆超過40gw;2023年新增裝機容量更是高達87.41gw,累計容量達392.6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皆居全球第一。同期全國光伏發電量為42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8%,在我國能源**系統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反映出國內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

2018-2023年,我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構成中,集中式光伏皆大於分布式光伏。特別是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32.68gw,分布式光伏新增15.52gw,二者間差距超過一倍。而在2021-2023年,分布式光伏實現了新增裝機容量的快速反超,2023年以29.28gw首次高於集中式(25.6gw),2023年進一步擴張,新增51.11gw,遠高於集中式新增的36.3gw,佔當年我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的58.5%。以上變化表明光伏能源正被更多家庭、企業使用者所認可,分布式裝機的節約空間、即產即用、免去儲能及輸送成本等優點也將帶動其裝機量穩定增長。

從光伏發電量來看,由2023年的1775億千瓦時持續增長至2023年的4276億千瓦時,增長超140%;從光伏發電佔全國總發電量比重來看,由2023年的2.5%增至2023年的4.9%,佔比接近翻番。充分體現出光伏在實際應用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光伏行業製造環節也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2023年國內多晶矽產量同比增長63.4%,矽片產量同比增長57.5%,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60.7%,元件產量同比增長58.8%,為我國光伏專案規模化發展及光伏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撐。

4、風電新增裝機趨緩,風能利用效率提公升。

2018-2023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呈現先公升後降的「倒v」走勢。其中,2023年新裝機量最大,達71.67gw,遠超2023年的25.74gw,同比增長超178%,這主要是由於2023年國家取消政策補貼,導致2023年成為搶裝陸上風電大年;而在經歷2023年的高增長之後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持續回落,分別為47.57gw、37.63gw,在無新扶持政策出台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風電新增裝機量將保持小幅下降。

從近年來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構成來看,陸上風電始終是主要組成部分;而海上風電的新增裝機量除2023年有較大提公升外,其餘年份皆保持緩慢、穩定的增長,整體從新增1.66gw提公升至5.16gw。主要原因是海上風電的建設週期長、成本高,且維護環境複雜,目前技術手段尚不能有效解決該類限制,但未來在陸上風電建設規模飽和後,海上風電的巨大增長潛力有望被進一步挖掘。

2023年以來,我國風電發電量及其佔國內總發電量比重基本保持同步增長。其中,2018-2023年增長速度明顯較緩;2023年以後風電發電量及其佔比開始按下快進鍵,2023年增勢最為顯著,發電量為6556億千瓦時,較2023年(46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佔總發電量比重為7.8%,較2023年提公升1.7個百分點。這一方面得益於2023年末的搶裝風電潮,使風電產能在2023年實現高增長;另一方面要歸功國內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的提高,為2023年的持續擴張創造條件。

2018-2023年,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皆處於較低水平,在2100小時之下;且2023年棄風率偏高,達7%,明顯存在風能資源利用不足的問題。自2023年以來,我國風電棄風率有效控制在3%水平,帶動2021-2023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的迅速提高,2023年達2246小時,較2023年同比增長7.1%。這也是在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趨緩的情況下、風電發電量仍保持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未來,進一步提公升風能資源利用率或將對行業發展起關鍵作用。

5、儲能規模迎爆發,鋰離子電池獨大。

儲能裝機本身不產生能源,而是儲存其他新能源所產生的富餘輸出,以調節時間、空間上的能源配比不均。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要求下,儲能產業迅速發展,並在2023年實現了累計裝機規模同比增長128.2%的爆發。截止當年,其累計裝機量達13076.8mw,比2023年的1072.7mw增長近13倍,既強勢帶動新能源產業整體規模擴張,更為其他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優質的配套儲能設施。

在2023年我國電力新型儲能市場的裝機分布中,鋰離子電池以94%佔據絕對的市場優勢,鑑於目前其在生產技術、材料、儲能效率等多方面的優勢,未來數年內儲能產品一家獨大的格局基本不會改變。而鉛蓄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或多或少皆存在明顯缺陷,難以廣泛使用。通過加強技術工藝改進、開發新儲能方式,或將有助於儲能市場的多元化健康發展。

結合近年來我國一級市場及儲能行業融資事件數量,明顯可以看出2021-2023年二者間大相徑庭。受經濟形勢影響,2023年國內一級市場融資數較上年增長-50.9%;而儲能行業融資數卻逆勢增長64.3%,充分體現出該行業、及新能源產業在國內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下的澎湃增長動能,並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公升級提供了明確方向。

三、es show**我國新能源行業生命週期

行業生命週期是每個行業發展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的,其主要包括孵化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四個階段。因此投資者於不同階段通過投資該行業所獲得回報存在很大的差異。

新能源行業經歷了孵化期的緩慢發展至現在的成長期,市場需求擴大,增長率較高、規模呈井噴式發展。

金融行業十分看好新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狀況,這就使得新能源行業獲得了大量的投資。

我國新能源行業市場在不斷擴大,主要是因為很多企業看好新能源領域在未來的發展,所以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者,都開始向新能源賽道發力。

隨著新能源行業不斷吸收金融市場的資金,新能源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產業擴大和技術創新。

目前,國內規模化應用的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等,而鋰電池可以作為這些能儲存和輸出的緩衝緩解,屬於新能源配套,我們暫且劃入新能源產業行列。這些細分領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徵,下面es show將展開分析核能、風能、太陽能的產業布局。

es show**核能核電站分布

核能核電站幾乎都在沿海地區,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中國能源系統將向著多元清潔方向發展。核能作為典型低碳能源品種,可在未來能源體系中超脫出僅僅提供電力的角色,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大陸的核電從秦山起步,2023年秦山核電站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核工業的發展上了乙個新台階。2023年我國自己研發「華龍一號」,標誌中國核電發展邁入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以此躋身世界前列。

全球有32個國家在使用核能發電,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執行核電機組共53臺,2023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81121.8億千瓦時,執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071.41億千瓦時,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5.02%

中國的核電站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山東、江蘇、遼寧、福建、廣西等沿海省份。不過各地方**和核電企業對內陸核電的積極籌備行動並未停止,有規劃議程的核電站專案涉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安徽、河北等地。

核電站選址的安全要求十分嚴格。核電站選址要考慮廠址區域內各種極端的外部事件影響,包括**、地質、氣象、洪水以及化學品**等因素產生的影響;要考慮核電站對廠址周圍環境的影響,包括飲用水、種植和養殖業以及生態保護區等。

核電站在執行過程中要產生巨大熱量,所以核電站的選址必須靠近水源,這也是大型核電站都建在海邊的乙個重要原因,並且靠海還可以解決大件裝置運輸問題。但是建在海邊有利的同時也多出乙個風險,就是海嘯或者颱風帶來大浪的可能。

大型核電廠是迄今為止人類設計的最複雜的高效率能源系統之一,與其他能源相比,若大型核電廠發生事故,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和廣泛。全球在運營的核電廠經過多年不斷改進和完善,大型輕水堆核電技術已經日趨完善。

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然面臨著安全性與可靠性、經濟性、可持續性、乏燃料後處理和高放廢物安全處置等重大問題的挑戰。尤其是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全球核電執行的安全性面臨著社會公眾的空前關注。

es show**風能分布地區

風能在海濱地區和三北地區搶「c位」。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對風力發電進行探索研究。2023年,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電場在山東榮成併網發電。從此,在我國很多地區的山頭,風電機組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2023年在新疆達坂城,建成了第乙個裝機容量達萬千瓦級的風電場。

跟火電和水電一樣,西部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力,也面臨往東部輸送的難題。風電的發展,逐漸由陸地轉移到了海上。

中國大部地區的季風氣候極為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沿海一帶還有一種特殊的風——海陸風。由季風、海陸風以及熱帶氣旋等綜合組成的風系,給我國沿海地區帶來了豐富的風能資源。

傳統的風車通常有4片大立式帆,帆帶動中軸旋轉——調整帆與風的角度,風推動帆,帶動中軸上的一系列齒輪旋轉。現代的風力發電機與古代的風車使用的原理完全一樣,只是利用「電磁感應」的物理學原理,把旋轉的動能轉化成電力。

風能區劃根據3個指標(風能密度與利用小時數、風能季節變化、極限風速),將全國劃分為風能豐富區、風能較豐富區、風能可利用區、風能欠缺區等4個區,30個小區。

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沿海一帶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浙江、福建、海南和台灣等地區,陸上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北部、松花江下游等地區。概括起來說,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主要就集中在兩大區域,沿海及島嶼地區和三北地區。

足夠大的風力,是風電場選址時的要義,海岸、山脊、草原、戈壁在這些地形開闊、了無遮擋的環境裡,我們常常能遇見風車的身影。風車,給人帶來的不僅是浪漫的景色,更是實實在在的、巨大的清潔能源。

環渤海區域是國內外知名風電裝備製造企業的聚集地,長三角區域也培育了一批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而西北區域是風電場建設的集中區。

es show**太陽能分布地區

太陽能東部製造,西部發電。太陽能作為新能源的一種,通過光伏技術能夠完成太陽能向電能的轉化,發電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和廢渣。伴隨著效率的不斷提公升和成本迅速降低,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光伏電站如雨後春筍,在全球迅速發展起來。

中國疆域遼闊,特別是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不少地方年日照時間數達到3000-3600小時,有巨大的開發潛能。其中太陽能發電便是國家戰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了以長三角為電池組件製造基地、中西部為原材料**基地的產業分布格局。

中國是世界光伏產業發展增速最快的國家,截至2023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2023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為2605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 3.5%。從新增裝機布局看,裝機佔比較高的區域為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分別佔全國新增裝機的%和15%。

2021我國太陽能發電量為3270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為東北地區1471小時,華北地區1229小時,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為內蒙1558小時、吉林1536小時和四川1529小時。中國地面大型電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荒漠戈壁,東部人口密集,多為分布式光伏的領地。

中國大江南北到處都能看到太陽能電站的身影——它們是西北荒漠戈壁的「磅礴軍團」、是衛星**上的神秘幾何符號、是綿延覆蓋在東部山區丘陵、粼粼水面上的「烏金鎧甲」。

四、es show**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機遇

在我國能源消耗結構中,煤炭佔比超過一半,對於煤炭資源的依賴性很高。但是隨著我國制定的「雙碳」目標期限的臨近,我國迫切需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比重。

因此,對於新能源的需求將會大幅度增加,新能源行業將迎來發展良機,尤其是綠色發電產業將會迎來**發展期。國家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不僅促進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也為新能源企業帶來機遇。

五、es show**影響新能源發展的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是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政策和法規對新能源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政策的鼓勵和支援將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而政策的限制和壓制則可能會阻礙新能源的發展。

2、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也是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這需要企業和**的大力支援和投入。同時,新能源的市場化程度和發展速度也需要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和支援。

3、技術因素。

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湧現對新能源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提高將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同時也將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大。

4、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是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新能源逐漸成為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同時,新能源的發展也將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將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六、結語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導下,積極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動新能源開發已成為時代之需,更是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低碳綠色發展日益成為全球共識,es show覺得,新能源已經成為未來生活的重要能源。中短期內風電、光伏、儲能領域仍將是國內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帶動,其關鍵技術突破,及與電力系統的適配改造等,都將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深圳電子元器件及物料採購展覽會(es show)是專注於全面展示電子產品設計生產所需的各類電子元器件及物料產品的商業展覽。展會由深圳市電子商會和勵展博覽集團聯合主辦,匯集「電子+汽車+觸控顯示+工業製造」四大應用行業旗艦展會觀眾及買家資源攜手華南最大的「nepcon asia」、「awc***展」、「c-t0uch全觸及顯示系列展」、「amts汽車裝配技術展」,160,000㎡展覽面積,000+參展企業、100,000+專業觀眾。es show將於10月11-13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行,從元件到製造,打通電子製造全產業鏈,推動電子產業強勢公升級,為「電子+汽車+製造」提供一站式跨界交流,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文章**:華瑞志誠。

粉體圈。齊融。

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這是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的4小時 旅程 上海本地,提供晶元 軟體等組成的 大腦 向西約200公里外的江蘇常州,提供作為 心臟 的動力電池 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寧波,提供完成 身體 的一體化壓鑄機 在長三角,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 形成了體現現...

光伏產業 掀起中國崛起的新能源風暴!

中國光伏裝機規模全球第一,這是乙個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光伏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不僅如此,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能力之一,這意味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擁有重要的話語權和競爭力。要談到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得不提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和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正是這些因素讓中國的...

爬坡過坎 駛入鄉村 新能源汽車產業調查

最近,新能源汽車下鄉 成為消費新熱詞。8月29日,國家能源局在杭州召開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此前,浙江出台 完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促進新能源汽車下鄉行動方案 2023 2025年 以下簡稱 方案 更好支援新能源車消費推廣。在浙江,新能源汽車的下鄉之路已經開啟 截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