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傳承要著眼於方證

2023-08-09 22:33:05 字數 1654 閱讀 9079

《傷寒論》的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實質,即六經來自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而不是《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經方是乙個原創思維理論體系,其治病用以八綱為主的醫學理論體系,與醫經(以《黃帝內經》為主)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為主要理論的體系不同。經方用附子不同於醫經只限於溫裡藥,而是用於裡證、表證、半表半里證、表裡合併病證等多個證候。“經方用附子見於《傷寒論》的30餘個方證,由此可知附子是經方應用較廣、較為重要的藥物之一。”漢代用附子與《本經》的不同之處是用於急救,此見於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茯苓四逆湯、乾薑附子湯、烏頭赤石脂丸等諸多方證。這是繼承了《本經》對附子的認識,又增加了新的臨床實踐總結經驗,古今皆能驗證,如用其**霍亂、心衰等多有報道。

經典方證需要補充和完善學習經方,必須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並應用經典著作提示的思維方式去運用經方和研究經方。“經典方證是真實、實用的,但是不完整的表述,需要補充和完善。”臨床運用經方講究“方證相應”,這一思維方式始於張仲景,後經眾多醫家實踐並加以發揮,現已成為中醫臨床的核心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臨床運用經方**疾病的“方-病-人”思維模式,意在更好地解開方證密碼,還原經方的適用人群特徵以及經方主治的疾病特徵。“方-病-人”思維模式是在“方證相應”基礎上的延伸。病與人都是方證的重要組成部分,識病與識人都是臨床醫生應該掌握的思路。識病,有利於定向;識人,有利於定位。識病是定法,識人是靈變。識病與識人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外,“方-病-人”思維模式的提出,突出了經方醫學的整體性和全科性,可以讓當今中醫學生的思路發生很大轉變。一方面,讓學生從紛繁的理論中擺脫出來,轉向樸實無華的臨床技術;另一方面,讓學術從“對病用藥”以及“對症狀用藥”的思路中解放出來,轉向整體的全科的用藥思路。關鍵在於學好經方方證經方是近年來我國中醫界的乙個熱詞,經方的出版物熱銷,經方的學術講座受到聽眾青睞,經方的**、微信***等如雨後春筍,經方的傳承受到廣大臨床醫生的重視和關注。經方的理法方藥縝密,藥少而精、藥專力巨集、配伍精良、療效確切。學好經方,關鍵是學好方證,學懂《傷寒論》。臨床診療是非常複雜的,患者並不是按教科書來生病的。面對眼花繚亂的病情,面對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證型,經方方證著眼於當下,更能讓醫者透過表象掌握疾病的核心本質,進而正確對證用方。“有一證必有一方,主證與主方的一致性是《傷寒論》用藥的一條基本規律。”方證不是經方醫學的全部,更不能說是中醫學的全部。但因為方證便於重複,可操作性強,所以在向廣大基層醫生推廣經方的過程中,方證理所當然是推廣的重點。

傷寒論》的六經實質是八綱,這是經方理論的核心。而經方的治病用以八綱為主的醫學理論體系與醫經有所不同。經方的使用範圍更廣,如經方中廣泛運用的附子,可以用於裡證、表證、半表半里證、表裡合併病證等多個證候。經方的經典方證需要補充和完善,必須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並應用經典著作提示的思維方式去運用經方和研究經方。臨床運用經方講究“方證相應”,這一思維方式始於張仲景,現已成為中醫臨床的核心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臨床運用經方**疾病的“方-病-人”思維模式,可以讓當今中醫學生的思路發生很大轉變。學好經方,關鍵是學好方證,學懂《傷寒論》。臨床醫生對經方的理解和使用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健康事業。

《山海經》畢方

畢方鳥是我國古代神話 山海經 中的一種神鳥,被視為火神的使者。它被描繪為乙隻紅鳥,形象為只有乙隻腳,這只腳非常強大,能夠撲滅火源。畢方鳥的叫聲非常響亮,如同 畢方 般的聲音,能夠傳播得很遠。根據傳說,畢方鳥在我國古代被尊崇為火神的一部分,它能夠控制火災,保護人們的安全。在一些我國古代的文化傳統中,畢...

眩暈的中醫經方治療

眩和暈是兩種不同的症狀。眩指眼花,視物模糊 暈系頭暈,或昏矇不清或搖晃不定。因二者往往互相並見,故統稱眩暈。本證在 傷寒 金匱 裡沒有專門論述,而見於多種病變之中,如 傷寒 太陽病中有吐,下後,氣上衝胸,起則頭眩 身為振振搖者,言為脾胃虛弱飲邪為患者,有邪在少陽的目眩 有腎陽虛,寒水為泛之頭眩。金匱...

半夜總是醒?別慌,多是肝經堵了!只乙個方,肝經通,睡更香

在睡眠質量方面,我們中的許多人一定都有過睡不好覺 夜間容易醒來的問題。事實上,在中醫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很可能與我們體內的肝經出現問題有關。讓我們一同來看看乙個通過中醫調理解決了睡眠問題的案例。之前,我的門診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她經常在晚間醒來一次或多次,尤其是半夜一點到三點的時候。這位姑娘噓寒問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