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秋摸秋曬秋啃秋,這些跟立秋相關的習俗讓人大開眼界

2023-08-08 19:52:04 字數 1223 閱讀 2877

北京時間8月8日2時23分就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了,從此”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但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傳統的農耕文明留下了不少有趣的習俗,除了全國都基本統一的“貼秋膘”之外,有些習俗也沒有聽過,來看看你那裡有沒有類似的習俗吧。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作的素材。

2、躺秋。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乙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鬆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於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江蘇鹽城北部地區有乙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裡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後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6、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傳統節氣“立秋” “曬秋” “貼秋膘”,慶典與多彩飲食習俗

八月八日,秋風淒清,正值中國傳統節氣 立秋 這一節氣標誌著酷暑即將告別,取而代之的是涼爽的秋意,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慶祝活動,凸顯了中國人民對於季節變遷的敏感與獨特的文化情感。立秋之際,南方地區盛夏的酷熱逐漸減退,一絲涼意在微風中襲來。南方的 曬秋 習俗應運而生,成為了秋季的一幅絢麗畫...

立秋將至,你知道今年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季的開始,也是自然界由陽盛轉為陰盛的起點。立秋後,氣溫逐漸下降,空氣逐漸濕潤,昆蟲逐漸感受陰氣。但你知道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這個區別可能影響你的健康和財運!公秋和母秋是怎麼區分的呢?公秋和母秋是根據立秋節氣的農曆日期和時辰來區分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單雙數說。立秋分...

立秋貼秋膘吃什麼?

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雖然謂之 秋 但立秋卻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4 立秋這天民間素有 貼秋膘 一說。從前人們因為夏天天氣太熱,農活兒太累,消夏的能力有限,常常熱得沒有食慾,也沒有睡意,所以日漸消瘦,沒精神也沒力氣。立秋之後,得多一點油水,趕緊找補回來,謂之 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