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說善良的彆扭,懂得內省,尋找真正的善良之道

2023-08-09 00:32:12 字數 1252 閱讀 7333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類人總是追求善良,犧牲自我成全他人,但卻似乎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他們常常感嘆好人難得好報,而世界似乎只剩下他們是真正的善良之人,這種善良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彆扭感覺,那麼,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彆扭,解開你潛意識中的把戲。

第一,用善良作為深度關係的防禦,某些人一味掏心掏肺的善良看起來很辛苦,但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迴避人際關係複雜性的捷徑,他們執著地認為善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例如,他們會想:“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還不喜歡我?我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關係還沒有好轉?”於是,他們將一切問題歸結為好人沒好報,這樣的心態讓他們簡單粗暴地抱怨和指責他人,然後躲避現實,這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深度關係的逃避,因為處理深度關係需要智慧型和勇氣,而這種智慧型是不容易修煉的,所以,他們選擇用善良來遮掩內心的脆弱,逃避真實的情感交流。

第二,理清利他曲折的自我滿足,在潛意識裡,你可能覺得自己需要幫助,卻不願意承認,因此,你將這種需求投射給他人,整天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認為別人更需要幫助,即使你也想吃桌上的香腸,卻認為自己不配,這種貌似貪婪的念頭讓你感到強烈的內疚焦慮,為了迴避這種焦慮,你寧願只是吃窩窩頭,也要把香腸讓給別人,彷彿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滿足,這是一種拐彎抹角的自我滿足,但同時,你心底還是會滋生出一絲恨意,為什麼滿足的總是別人?但又因為想做好人,當別人想要再報答你的時候,你卻無法正常去接受,於是乎就會抱怨好人沒好報,所以,你的善良會給人感覺無所適從,別人是接受,還是拒絕,你都無法自處。

簡而言之,你既不想自己滿足自己,也不想讓別人滿足自己,只能不斷重複著這個善良卻哀怨的人生劇本,然而,你要明白,善良不應成為你與真我之間的擋箭牌,反而只有卸下這看似高尚的面具,你才有機會活出真正的善良,善良應該是一種真實而自然的存在,而不是用來掩蓋自己內心需求的偽裝,要懂得內省,認識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並找到真正的善良之道,在真實的善良裡,你會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和諧,也會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和回報。

讓我們一同深入自己的內心,拆解這種善良的彆扭,重新認識和發現自己的價值和需求,懂得自己,也讓別人更懂得你,共同創造乙個真正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世界,讓我們用真實的善良,鋪就通向心靈自由與成長的道路,追尋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心理學能帶來什麼,探索心理學的啟示,從困惑到覺醒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迷茫時期,面對未知的未來和內心的矛盾,我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然而,借助心理學的幫助,我們可以在迷茫中覺醒,找到前行的方向,讓我們一起探索從迷茫到覺醒的心理學之旅。第一階段 迷茫的困惑,迷茫往往發生在生活中的某個轉折點,比如畢業 職業選擇 人際關係 家庭變化等,我們可能...

從心理學角度看,最好的情感觀是什麼?

情感觀是指個體對待情感的態度和觀念,也即是對自身情感體驗和他人情感體驗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乙個積極的情感觀有助於培養心理健康和促進幸福感。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往往存在著消極的情感觀,這不利於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最佳的情感觀是如何定義的?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又在 呢?一 情感觀...

男性出軌的邏輯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渣男的行為,真氣人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出軌其實是人類最接近動物性的行為。本篇,我們主要講男性出軌的邏輯。渣男 這個詞,特指那些在感情上不專一,喜歡拈花惹草,見異思遷的男性。但是,渣男又不會貼個標籤在臉上,讓你一眼就看透,那麼我們該怎麼識別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先給男人們做乙個 辯護 真正從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