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出軌的邏輯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渣男的行為,真氣人

2023-09-21 21:48:21 字數 6622 閱讀 6374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出軌其實是人類最接近動物性的行為。

本篇,我們主要講男性出軌的邏輯。

渣男」這個詞,特指那些在感情上不專一,喜歡拈花惹草,見異思遷的男性。

但是,渣男又不會貼個標籤在臉上,讓你一眼就看透,那麼我們該怎麼識別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先給男人們做乙個「辯護」——

真正從根上品質惡劣的渣男還是極少數的,男人追求性伴侶的多樣化,確實是進化設定的基因密碼。

為了透徹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降到動物的層面來分析問題。

來看一項關於黑猩猩的實驗:

研究者在黑猩猩面前擺了兩個盤子,其中乙個盤子裡放了 3 塊水果,另乙個盤子裡放了 7 塊水果,讓黑猩猩做選擇。黑猩猩當然會選那個水果多的盤子。

但是,這個實驗的規則是,如果黑猩猩選中了乙個盤子,實驗者就會把它選中的盤子拿走,留給它的是另外乙個盤子。

也就是說,如果黑猩猩選放了 7 塊水果的盤子,它只能得到 3 塊水果。

實驗人員反覆做實驗,但黑猩猩怎麼也轉不過彎來,每次總是選擇水果多的,得到水果少的。

後來,實驗人員對黑猩猩做了訓練,讓它可以看懂數字,然後在盤子裡分別放上寫著數字 7 和 3 的卡片,用來代表水果的數量。

規則還是和以前一樣,結果黑猩猩學乖了,它可以控制自己,每次選擇寫有數字 3 的卡片,然後得到 7 塊水果的獎賞。

為什麼黑猩猩在面對實實在在的水果**時,總是無法抗拒,卻在面對抽象數字時,變得理性了呢?

這是因為,抽象的符號讓黑猩猩與食物之間產生了足夠的距離,從而使得它更加清醒,並擁有足夠的自控力。

再從黑猩猩回到人,如果將美色視為渣男的水果,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男人在你身邊的時候,都能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絕不會對別的女人動心。

這是因為,別的女人沒有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只是乙個抽象的符號,男人們擁有足夠的自控力來確保自己忠於愛情。

但是,一旦活生生的女人站在面前,男人的腦子就短路了,無法抗拒異性的**。

也許有人會說,黑猩猩的例子並不能用來解釋渣男的行為。

因為,雖然黑猩猩面對真正的水果無法自控,但人類不會那麼傻,人類是理性的,很容易衡量出利弊得失,然後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選擇。

面對女人,同樣也會保持克制,不讓自己冒風險。

但這個所謂的理性,往往是在抽象的想象中才成立。而當男人面對女人的性**時,在本能反應上其實往往和動物沒太大的區別。

有個關於美國前**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的老笑話:

*柯立芝與其夫人格雷絲·柯立芝正在分頭參觀一處**成立的實驗農場。

在參觀時,柯立芝夫人向農場主詢問,怎樣用這麼少數量的公雞生產出這麼多能孵育的雞蛋。農場主自豪地解釋道,他的公雞每天要執行職責幾十次。

請告訴柯立芝先生。」第一夫人強調道。

*聽到後,問農場主:「每次公雞都是為同乙隻母雞服務嗎?」

不,」農場主回答道,「有許多隻不同的母雞。」

請轉告柯立芝夫人。」*回答道。

這對**夫妻一唱一和,拿養雞場的公雞和母雞打起了啞謎。其實,這個看似戲譴的故事背後隱藏著真實的生理和心理學現象。

柯立芝夫人之所以讓農場主把公雞一天服務幾十次的事實告訴**,顯然意有所指,希望丈夫有所觸動。

而柯立芝**的回答也一下子抓住了要害,男人總是傾向於被新出現的女性喚起性衝動。

這個關於男人性心理的規律,也因此被稱為「柯立芝效應」。

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大力佐證了柯立芝效應——

一對夫妻在結婚一年之後,頻率就會快速下降到新婚第乙個月的一半,此後更是像大熊市中大跌的**一樣,一路下滑。

從下降的速度來看,這不太可能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因為年齡增長帶來的影響一般不可能在一兩年內錶現得如此明顯。

真正的原因是,男性更容易陷入對配偶的性疲倦,認為配偶的魅力下降了,對自己的吸引力下降了。

男人的這個習性,同樣可以下降到動物層面來看一看。

最初用大白鼠進行的實驗程式如下:

把乙隻公鼠和四五隻處在發情期的母鼠一起放到乙個封閉的盒子裡。公鼠馬上會開始和所有的母鼠交配,直至最終精疲力竭。

此後,雖然舊的母鼠會繼續向公鼠求歡,但公鼠不會有響應。

然而,如果新的母鼠放入了盒中,公鼠又會變得活躍,再次煥發能力與新的母鼠交配。

這一現象並不侷限於大白鼠。

科學家還拿公牛和母牛做過類似的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由此可見,柯立芝效應並不侷限於大白鼠和牛,其實在哺乳動物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雄性動物在判斷伴侶的性魅力上採取了一種不一樣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新的即美的」。

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海王潛質呢?

其實也可以用柯立芝效應來解釋。

男性在事後會經曆不應期(refractory period)。這會使得他們不能和同乙個女性馬上再次發生性行為,而需要時間來恢復。

從普通的文獻記載來看,有充分證據支援柯立芝效應,即如果能獲得不同的女性,則這個不應期時間會縮短或者徹底消失。

有研究表明,夫妻結婚的時間越長,彼此就越容易看對方不順眼、生氣動怒。在情人們蜜月期衝動逐漸消退之後,柯立芝效應尤為明顯。

而剛相愛的人認為他們不會受影響,往往因為他們還沒有得到足夠多的愛戀。

我們經常聽到某女星的老公出軌,明明小三的顏值等方面和原配比差遠了,網友們紛紛打抱不平。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被低顏值競爭對手搶走老公的事例並不少見。

因為「柯立芝效應」是進化給男人加上的一條性策略**—除了少數自控力比較強的,絕大部分男人是喜新厭舊的。

男人的擇偶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年輕漂亮。但是,當求婚完成,男人贏得女神的芳心後,女神的性魅力很快就下降了。

這個時候,如果乙個新的女人出現,即便從客觀標准上看,顏值或身材都不如自己的伴侶,也有可能讓男人覺得其魅力勝過自己的伴侶。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男人的這一習性,依然是為了盡最大可能利用自己的性資源,繁殖更多的後代。

美國著名的性學家金賽在做了大量調查後,說:「如果缺乏社會的約束,人類男性在他整個一生中對於性伴侶的選擇將是混亂不堪的。」

人類是穩定的異性戀婚配者,這一點不同於 95% 的哺乳類物種,這意味著我們注定要維持長期的伴侶關係。而柯立芝效應卻把我們推向了相反的方向。

這樣,我們就處在**以延續基因和維持穩定的夫妻關係的矛盾之中。柯立芝效應會讓男性完全無視忠誠的夫妻關係的價值,只關注於延續自己的基因,哪怕需要做出很大的犧牲。

但文明社會的男人們,已然不能停留在動物層面肆意妄為,還是要回到人的層面來解決問題。

根據金賽的說法,要想讓男人們守規矩,可以通過強化社會道德約束來達到目的。這種普遍性的做法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難完全打消男人們的原始衝動。

那麼,該怎麼辦呢?

進化心理學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乙個思路。

這項研究的主題是夫妻分離對於男性精子產量的影響。研究發現,夫妻分離越久,他們重聚後,男人釋放出來的「小蝌蚪」數量就越多。

一對天天在一起的夫妻,男人平均一次包含 3.8 億個精子,而分離半個月的夫妻,平均一次竟然包含 7.1 億個精子,幾乎是前者的兩倍。

這是為什麼呢?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小蝌蚪」數量的劇烈變化,實質上是一場卵子爭奪戰。

由於父權不確定性,男人時刻擔心自己不在的時候,可能會被戴綠帽,這在原始社會是很常見的。

到了現代社會,男人的這種擔心依然沒有消除。為了打敗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競爭者,在卵子爭奪戰中獲勝,男人只有輸送更多的精子部隊,才能確保勝利。

這項研究在生理學上為「小別勝新婚」的說法提供了資料支撐。

新婚後夫妻倆天天黏糊在一起,老婆就算再漂亮,魅力值也下降了,而「小別」則提供了讓魅力再度公升值的機會。

男人潛意識中的擔心,會讓他更加珍惜自己的配偶,從而也有可能減少他出軌的可能性。

所以,儘管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從基因上杜絕男人們的喜新厭舊,但所謂的新與舊其實是相對的。

女性可以每天讓自己燦爛綻放,也可以有意識地制造「小別離」,或者是讓自己更加獨立,做出一番事業,讓他對你刮目相看。

顯然,在有可能親密接觸的場所,最有可能產生親密關係。

在這樣的場所,男人還必須具備足夠的優勢,才有可能成為關注的焦點,愛慕的中心。

在男人擁有掌控權的領地上,他擁有最大的優勢來吸引領地範圍內的其他女性。

在能夠展現他的權力、能力的地方,男人更容易吸引一大幫迷妹,也更容易自控乏力,情感氾濫,對原來的伴侶造成傷害。

所以,如果乙個男人具備了領地優勢,從純粹客觀預防的角度,作為伴侶就要高度警惕了,要及早多打預防針,甚至要經常到他的領地去巡視一番,宣示一下自己的主權,防患於未然。

很多女性在擇偶時提到的「老實」,其實就是想找個可靠的男人。然而,老實的男人可能好找,要找乙個靠譜的男人就要求女性必須具備一雙慧眼了。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男人從來就沒靠譜過。要求男人「靠譜」,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有點違背他們的本能的。

雄性動物在擇偶時,總是傾向於速戰速決,並且多多益善,基本來者不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雄性動物進化出了欺騙性策略,努力把自己包裝成靠譜的樣子,以便盡快贏得心上人的青睞。

比如,有一些雄性昆蟲向雌性昆蟲提供食物,完成交尾後,馬上將食物收回,然後拿著這份食物再去向另乙隻雌性昆蟲求愛。這是非常典型的欺騙性策略。

人類比昆蟲聰明得多,欺騙的套路當然也多得多。心理學家曾專門做了乙個調查,發現男人們的欺騙性策略竟然有上百種,比如:

在自己的事業前景上誤導女人,讓女人覺得自己前程遠大,未來不可限量;

在經過心儀物件的面前時,努力把自己的大肚腩吸進去,讓自己顯得身材勻稱,身手矯健;

當女人在場時,刻意表現得比平時更有責任心,更有愛心,更值得信賴;

在去單身酒吧之前,先摘下自己的結婚戒指,以免露餡;

見識了男人們的這些套路,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現實中很多女性覺得,伴侶在把自己追到手或者結婚之後,態度與之前相比天差地別。

當然,進化是搞平衡的高手。在和男性鬥智鬥勇的千萬年間,女性也進化出了勢均力敵的防騙策略。

要知道,在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的原初社會,那些毫不設防、毫無心機而上了男人當的女人,結局是非常悲慘的,她們很難獨自撐過漫長的懷孕期,以及更為漫長的照顧孩子的撫養期。

所以,為了生存,女人就必須優化公升級自己的防騙系統。這個防騙系統說來倒也不難,就是要增加男人求愛的代價,在答應男人的性請求之前要求對方投入更多的時間、資源,以及對未來的承諾。

時間是非常好的測試工具。

乙個男人如果不願意在感情上花大量的時間,尤其是當女性釋放出要談一場愛情馬拉松的強烈訊號後,男人不但不加支援,反而知難而退,不再糾纏,說明他一開始就沒有抱著長期擇偶的念頭。

也許有的女人會說,我和男朋友愛情長跑都六七年了,怎麼最後還是分了,這個拉長考驗期的方法是不是不靈?

首先,要明確什麼叫愛情長跑?如果和男朋友早就同居在一起,除了沒有註冊,和夫妻沒什麼區別,那就違背了愛情長跑的基本原則。

因為進化賦予女性的防騙策略的乙個基本前提就是:對於未經考驗的男性,絕對不發生肉體關係。

除了時間,還需要考驗男性的資源投入程度。

男人即便再有實力,如果不捨得在你身上投入各種資源,說明他也只是一時興起地獵豔尋芳,而不是真正要長期地投入一段關係。

還有一種可能,這個男人有可能隱瞞了他的婚姻狀況,假稱單身與你交往,他的資源要投入原來的婚姻關係中,並不能投給你。

另外還有承諾。

乙個動不動就承諾,卻很少兌現的男人,很可能就是個**。而那些更為靠譜的男人,是不敢輕易承諾的。如果他承諾了,就說明他已經做好了經受考驗的準備。

有了這三條防騙措施,女性就可以大致識別出追求者靠不靠譜了。但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形不得不特別加以說明。

有句俗話說:「好漢無好妻,賴漢娶金枝。」

說的是一些特別優秀的女性,往往沒有和特別優秀的男人結婚, 反而被一些平庸的男人娶為老婆了。

理想的邏輯是,好男人應該和好女人配對,結果卻完全錯位,好男人娶了不怎麼樣的妻子,好女人也嫁給了不怎麼樣的老公。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實際上, 這種逆向選擇是進化法則導致的一種錯覺造成的。

在現實生活中,好男人知道自己在擇偶市場上具有優勢,往往優越感和自尊心都比較強。哪怕遇到了心儀的物件, 他們也會比較含蓄地提出交往的請求。

而他看中的女孩子, 自然也是各方麵條件比較出眾的, 為了甄別這個男人是不是真心,以後會不會花心,可能不會輕易答應。

這就有可能給男人造成挫敗感。條件好的男人, 更看重面子,為了不讓自己沒面子, 很容易就選擇了放棄。

進而又給女人造成了乙個錯覺, 以為這個男人很可能不是真心誠意的。於是,最般配的一對男女就這樣擦肩而過。

那些所謂的賴漢, 早就習慣了社會對他們的不接納, 心理素質更為強大。在面對優秀女人的時候, 往往會不顧拒絕,死纏爛打, 窮追不捨。

而受進化規律暗中操控的女人, 在不間斷的強烈攻勢下,又會出現另乙個相反的錯覺:這個人願意在我的身上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堅持不懈, 是不是就是那個可以依靠一生的男人呢?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 賴漢就有可能娶到金枝。

這就像是進化造成的美麗誤會。那麼, 既然會有這樣的誤會,女性在面對優秀男性的時候, 是不是就應該放棄矜持,甚至是主動出擊呢?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女人過於主動對自己是很不利的。男性常常會把過早委身於人的女性當作乙個行事隨便的伴侶, 給她貼上私生活過於開放的標籤,而不願或不敢和她建立長期關係。

所以, 如果你的擇偶策略是選擇結婚物件的話,拉長對男人的考驗期,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那些願意在你身上花時間、投資源, 並且願意給出長期承諾的男人就是可靠的男人。

而且, 男人的可靠性也可以通過女人的巧妙訓練養成。所以,即便沒有百分百的靠譜男, 找乙個潛力股好好培養,牢牢把握控股權也是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 我們可以對男性出軌的行為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種行為給伴侶帶來的情感傷害。

出軌這種行為,雖然不犯法, 但是不道德。我們要慎重選擇伴侶,並且要嚴於律己,也不要讓自己的出軌行為傷害到他人。

本篇故事完結】

心理學能帶來什麼,探索心理學的啟示,從困惑到覺醒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迷茫時期,面對未知的未來和內心的矛盾,我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然而,借助心理學的幫助,我們可以在迷茫中覺醒,找到前行的方向,讓我們一起探索從迷茫到覺醒的心理學之旅。第一階段 迷茫的困惑,迷茫往往發生在生活中的某個轉折點,比如畢業 職業選擇 人際關係 家庭變化等,我們可能...

什麼是心理學,什麼又不是心理學

首先要明確心理學的概念心理學是一門涵蓋多種專業領域的科學,但就其根本而言,心理學是一種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第乙個特點 心理學既研究人的心理,也要研究人的行為。心理主要是我們的心理現象和過程。但是人的心理是黑盒,我們無法直接去觀察,但可以通過人的行為去推斷他的心理,所以心理學也要研究行為。舉個例...

從心理學說善良的彆扭,懂得內省,尋找真正的善良之道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類人總是追求善良,犧牲自我成全他人,但卻似乎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他們常常感嘆好人難得好報,而世界似乎只剩下他們是真正的善良之人,這種善良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彆扭感覺,那麼,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彆扭,解開你潛意識中的把戲。第一,用善良作為深度關係的防禦,某些人一味掏心掏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