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現代化,用數位化轉型來實現

2023-10-12 00:15:03 字數 5299 閱讀 1372

現代化是乙個不斷發展、無限延伸的概念,代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沿。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 會狀況和不同的國家體制下,現代化有著不同的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心轉向加速教育現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教育現代化是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難點。數位技術的發展和數位化建設的不 斷深入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路徑。

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引發的數 字化浪潮為各行各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2023年3月,中共**、印發的《數字中國整體布局規劃》中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鄉村教育理 應把握發展機遇,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加快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數位化轉型將成為推動我國鄉 村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數位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數位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數位化轉型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各個領域, 但目前尚未形成概念共識。安德烈亞·德·貝姆·馬查多(andrea de bem machado)等部分國外學者從技術、 組織和社會三個層面理解數位技術在人類生活中所引起的變化,凸顯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社會屬性。

祝智庭等部分國內學者將數位化轉型視為一種適應數字時代生存的指導方法,具有強烈的系統性和實踐性。 雖然研究整體上各有所見,但我們不難通過相關研究透視出數位化轉型中的人、資料和技術三大要素。

數位化本質上是一次由數位技術發展所引發的產業技術革命,技術躍遷所帶來的社會環境驟變和社會生產要 素衍變,使得每乙個社會主體在數位化浪潮中面臨新的挑戰。教育數位化轉型是教育主體為適應數位化引發的教育系統內外的環境驟變通過技術賦能教育過程中各教育要素做出適應性改變的過程。

(一)教育數位化轉型是以人為中心的系統創變

教育是一項以人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目的是發展人。教育數位化轉型唯有通過教育主體的意識 轉變方能促進教育系統變革,最終旨向人的數位化生存。數位化是數位化轉型之條件,數位化轉型之核心 在於轉型。「數位化」是「轉型」之主體所面臨的新環境,數位化轉型的邏輯起點是為了適應競爭環境的 快速變化。

數位化」所引發的環境變化是巨大的,實現的是技術與文明的躍遷式發展,最終目的是以 數位技術改善人類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這要求主體的「轉型」必須是徹底的,全方位的、系統的。

轉型」在詞性上為動詞,在結構上「轉」為謂語,「型」為賓語,無論其主語為何,其詞義本身都蘊含 「主動、求變」之意,在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發生轉變」。

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主體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方面主動尋求轉變」,轉變之目的 是實現主體對於環境的適應性變化。「轉型」之根本在於主體意識的轉變,主動求變才能使行動變得自然 而然,從而達到預期的結果。但「轉型」的過程並不是即刻擺脫過去,而是在現在的基礎上連線未來,以 漸進、徹底、系統的形式實現主體的發展。

(二)教育數位化轉型是以資料為驅動的思維轉變

資料思維是數字時代對人類生存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數位化轉型一方面要求教育主體在數位化轉型中 以數位技術賦能教育系統,以資料思維驅動教育過程的各個階段;另一方面,教育承擔著培養人的歷史責任與任務,如何培養人的資料思維成了數字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任務。

資訊」與「數字」是「數位化」 的基本屬性。資料的產生源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資訊」是產生「數字」的前提,資訊科技將人類文字轉 變為計算機語言,數位技術則將計算機語言構建成了龐大的資料網路。

人類語言與計算機語言的融通實現 了電子計算機等電子裝置對於系統程序的自動化控制,從而對系統區域性進行了針對性優化,「數位化」通 過資料共享進一步克服了「資訊化」為了區域性優化而產生的「資料孤島」,以系統化視角對組織進行效能 優化,在新的組織運作模式下將各種**融合,最終實現資料驅動下組織的系統性發展。

資料思維驅動的 教育數位化轉型一方面運用數位技術採集教育資訊,為教育教育目標與教育計畫制訂、教育評價與測量、 教育決策提供資料支援,進一步提公升了教育系統運轉的科學化;

另一方面,「數位化」實現了比資訊化更 為高階的數字躍遷,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挖掘出海量資料在技術生態中的巨大潛力,通過 「語言」的轉換溝通了現實與數字空間,以數位技術為紐帶實現了兩個空間的聯通、互動、對映和增殖等, 打破了虛擬與現實間的數字壁壘,在數字學習與生活中,人的資料思維得以培養。

(三)教育數位化轉型是以技術為支撐的要素衍變

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引介是教育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特徵。技術是人類社會演進的產物,從茹毛飲血、 鑽木取火到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與使用,技術的演進帶領人們走出了被動接受自然支配以求得生存的困 難局面,逐漸掌握了利用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

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資訊社會、數字社會,人 類社會的每一次革新都是由技術所驅動,技術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的同時不斷加速著人類文 明進化的程序。

與以往的三次技術革命不同,數位技術的發展使得技術介入人類生活真正成為可能,技術 不再僅僅是被支配者,以ict技術、智慧型技術、資料技術為核心的數位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使得技術本身成 為產業技術革命中的新要素,成為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合作夥伴。在教育數位化轉型中,資料、虛擬現 實、人工智慧等新要素的引入使得如何處理好人機關系成為教育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技術發展的最 終目的是幫助人類適應外部環境。數位化轉型源於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通過個體、技術與環境 間的適應性調整得以實現。數位化轉型所引發的社會變革是根本性的,它要求人類必須從思維模式、生活 方式、教育正規化等全方面做出適應性改變。

「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既關乎教育的核心價值觀重塑,也關 涉豐富和拓展教育的使命重建」,正確認識數位化轉型中的技術價值,協調人類自身發展與技術進步間 的關係,培養適應數位化時代生存的人才成為教育新的歷史使命。

數位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嵌入使得數位化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的重要維度[7]。費孝通先生認為「從根基上看,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村教育現代化的價值追尋應回歸鄉村教育的基本精神。

數位化轉型為滿足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教育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多方式的差異化教育需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在數位化轉型中鄉村教育的鄉村性得以重塑、教育性得以重建、文化性得以重現。

(一)鄉村性的重塑

鄉村教育現代化是全面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鄉村性是鄉村教育發生之根基,但是 在教育現代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鄉村教育的鄉村性逐漸式微,重塑鄉村教育鄉村性是鄉村教育數位化轉型 社會價值應有之體現。

從教育現代化系統來看,按照區域劃分,教育現代化包含城鎮教育現代化與鄉村教 育現代化兩大板塊,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中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應當各具特色,相互融合, 優勢互補。

然而在現代性的裹挾下,我們對於鄉村教育現代化的理解失真,將現代化與城市化畫上等號, 在盲目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鄉村教育存在與發展的本源。數位化轉型為鄉村教育現代化的特 色髮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在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等數位技術的加持下,鄉村教育克服了教育資源配置 不均衡的問題,具有鄉村特色的鄉土教育資源也通過數位技術反哺城鎮教育,真正實現了城鄉教育現代化 建設的優勢互補。

從鄉村教育現代化內部結構來看,鄉村教育現代化包含鄉村基礎教育現代化、鄉村職業 教育現代化、鄉村**教育現代化等各級各類鄉村教育。鄉村振興仰賴鄉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 提公升既需要提公升技術又需要培養人才。

在數字中國戰略部署下,數字設施的完善極大地提高了鄉村社會生 產力水平,各級各類鄉村教育的數位化轉型進一步彌補了數位化轉型中鄉村人才的缺失,促進了鄉村產業 的特色發展,加速了鄉村振興程序。

(二)教育性的重建:數位化轉型的生命價值

教育性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本質屬性,鄉村教育現代化歸根到底是推動鄉村教育成為更符合現代社會生 活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是使人成為人。個體**是乙個不斷探尋自我,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 程。生命意義在個體的感知與個體間的互動中得以構建。

伴隨著個體成長,在感知與互動中個體的生命意義不斷豐富,生命質量得以提公升。教育的價值在於提公升個體的生命質量,教育應當對每乙個人的生命質 量負責,因此,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能體現生命關懷的事業。從生存論視角來看,個體的生命是 具體地存在於環境中的,也以此便划分出鄉村教育。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鄉村經濟發展落後,生產力水平 低下,鄉村教育的目標便成為帶領農民走出農村,改變命運鄉村。功利化的鄉村教育使得鄉村教育的教育 性本質被遮蔽,加速邏輯下鄉村教育中鄉村在時空中的「失位」使得鄉村教育嚴重異化。

在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下,我國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鄉村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 提高,在中國式現代化理念指導下,鄉村教育的教育性理應重建。數字鄉村建設將數位技術全面嵌入鄉村 生活,打破了個體認知與個體間互動的時空限制,為豐富個體生命意義,提公升生命質量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鄉村教育的數位化轉型通過在鄉村數位化環境中培養適應數位化時代生存的鄉村人才重建鄉村教育的教 育性,凸顯了數位化轉型在鄉村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生命價值。

教育數位化轉型背景下如何提公升教師數字素養

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創新。在數位化時代,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需要與時俱進,實現教育的數位化轉型。而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和核心,其數字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和效果,也關係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提公升教師數字素養,是教育數位化轉型的重要保障和推動力。那麼,什麼...

阿聯加快數位化轉型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不久前發布的 2022年世界數字競爭力年鑑 顯示,阿聯憑藉人才 管理規範 技術架構和資金等優勢,在參與調查的6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十三位,蟬聯中東國家之首。阿聯 將推動數位化轉型公升級作為提公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 我們阿聯2031 願景中,該國將發展數字基礎設施作為經濟...

數位化轉型,並非“救命良藥”!

怎麼樣實施數位化轉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角。有人認為需要從數字智慧型硬體開始落地,有人則認為需要先進行技術公升級,有人認為達到資料探勘 資料管理與資料治理才是做好了數位化,也有人認為需要從實際的應用場景去落地 資訊化時代,企業轉型一直遵循 流程線上化 來提高企業各個業務流程的管理效率 帶來規模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