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 中國整車出口資料,為何有差異?

2023-10-19 19:01:45 字數 3486 閱讀 2000

中國汽車出口增速之快,已經到了海運瓶頸越來越明顯的階段。

文 /《汽車人》齊策。

和以前一樣,行業協會與海關統計整車出口資料的時候,會有一點小分歧。

中汽協口徑,9月份汽車出口44.4萬輛,環比增長9%,同比增長47.7%;1-9月汽車出口338.8萬輛,同比增長60%。

海關總署在10月中旬發布的資料顯示,9月份中國出口整車49.6萬輛,同比增長38.6%;1-9月累計出口整車371.2萬輛,同比增長64.4%。

資料差異體現運輸瓶頸

海關總署的資料中,包含底盤出口。我們不知道其中底盤出口佔了多少,但是從上汽集團的資料可以知道,當月海外產能+出口為10.2萬輛,而中汽協統計上汽出口9.4萬輛。這中間的差值0.8萬輛,即上汽海外產能。

假設上汽海外產能統統由中國提供底盤進行kd生產(實際上並不會,上汽的海外生產布局相對比較成熟,kd模式佔比應該比較低),底盤也只佔了上汽出口+海外生產總量的7.8%。

即便保守地扣除7.8%的底盤出口,按照海關口徑,整車也應該在45.7萬輛以上,仍比中汽協資料多了1.3萬輛。

這個差值,《汽車人》猜測,可能是停放在關外保稅區裡等待裝船發運。而這個佔位是滾動的,只不過規模越來越大(月增萬輛以上),其上限取決於保稅區停車場有多大。

在海關眼中,這些車都已出關,算在出口裡。而中汽協計算的是離岸資料。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汽車出口增速之快,已經到了海運瓶頸越來越明顯的階段。

海外本地化的首選

今年中國汽車出口450萬輛,沒有太大問題。樂觀派當中有人已經看到明年600萬輛,而後年則觸及日本整車出口的巔峰時刻(650萬輛)。

就算海外市場完全不設障礙,出口也不會無限增加,到了某一時刻必然下降。因為目標國市場規模膨脹過程中,本地化生產的成本將早晚勝過整車出口。

乙個超大型的汽車專用滾裝船,一次最多也只能運輸不超過1萬輛車。比亞迪剛剛訂購了全球最大的汽車滾裝船(龍骨敷設階段),而現在最大的則是挪威一艘汽車滾裝船,容量為9400輛車。這個運力,將難以支撐未來的出口量。

至少在東南亞,可能會依靠鐵路,或者拆分成零件在當地組裝。能組裝同樣數量整車的零件,所占空間要小得多。

亚细安國家在中企大規模進入之前,馬來西亞的***基礎勝過泰國。而中企在客觀上採取了平衡措施(出發點當然不是這樣想的),這讓泰國成為發展中國家裡面唯一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的國家。

中資品牌在泰國新能源市場中,幾乎佔了100%份額。儘管泰國只能組裝和代工,也已經比越南層級要高了。後者對於泰國吸引了眾多中企投資,還是非常眼熱的。

未來亚细安作為400萬輛級別的市場,「泰印(尼)馬」將三足鼎立,其他國家基於合作態度可以喝湯。中國正在以強有力的投資,塑造這一未來格局。

燃油車是出口大頭

9月份的出口企業排名,看似仍然老樣子:上汽、奇瑞、吉利、特斯拉、長安、長城、比亞迪、東風、北汽、江汽。1-9月累計出口排名,名單沒有變化,只是第三名之後順序稍有調整。

從增速看,奇瑞單月反超上汽出口量,拿到單月冠軍,應該會發生在10月份。

不過,從出口結構上看,燃油車仍是大頭。9月份,燃油汽車出口34.8萬輛,環比增長9.7%,同比增長38.8%;新能源汽車出口9.6萬輛,環比增長6.5%,同比增長92.8%。

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比例接近3.6:1。這裡面也不全是增長,9月插混出口單月只有0.4萬輛,環比下降47.1%,同比下降53.6%。1-9月,純電出口75.9萬輛,同比增長1.2倍;插混出口6.5萬輛,同比增長50.2%,插混不到純電的10%。而此消彼長的結果,在全年資料上,插混可能要跌到純電的6%-8%一線。

插混出口掉頭向下,是三季度的新趨勢。前十大出口企業當中,除了特斯拉為100%純電(1-9月累計出口26.5萬輛),上汽、奇瑞、吉利、長安、長城、北汽,都是以燃油車為主。

比亞迪的插混比例是相對最高的,其次是東風易捷特。因應這個趨勢,比亞迪調整了出口產品結構,更多出口純電產品。

有人認為,無論插混,還是純電,出口的主要物件都是歐美。而歐美現行的政策,都是拉抬純電消費,而壓制插混。至於增程,幾乎沒有國家將其納入新能源補貼範疇,民眾接受度非常低。這和國內的情況剛好相反,國內增程大火,插混也在高歌猛進,兩者的增長率,為純電的4倍。

政策只是乙個因素,它可能會忽視網路上的呼聲,但如果消費者作為乙個群體,**下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喜好,政策還是會站在公眾選擇的一面的——雖然經常會滯後很多。這對於變化劇烈的市場尤為不利,它讓政策顯得笨拙。

歐美諸國的充電基礎設施雖然遠不如中國,但相比發展中國家要強出一兩個數量級。純電對於公有樁的依賴性,和私有樁相差不多。另外乙個情況是,歐洲大多數國家國土面積太小(歐盟最大國家德國領土不足36萬平方公里,不如雲南省大),混動的超長續航優點,很難得到充分展現,純電通勤和跨城旅行都夠用了。

歐洲民眾認為,插混要付出的代價則是系統複雜性提公升,維修性變差。這當然不是全部的實情,因為混動的發動機工作在更優的工況中,其結構可靠性也更高,因此並未明顯拉公升維修概率。但是民眾的看法尚未認同。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更好的選擇是燃油車,因為插混比同級別的燃油車更貴。而最像中國的美國市場,對於中企而言不是乙個完整的目標市場。

按照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的說法,要依靠持續進階的技術突破和共贏共享的理念,來化解地緣政治,加快走向全球,特別是突破不斷增多的碳關稅等一系列**壁壘……

這個想定有道理。一靠技術公升級,降維打擊本地對手;二靠拉住當地合作夥伴(**商、經銷商),共同分享利潤。

目前中系的超級快充(5c),中企走在前面(儘管800v架構是德國人先搞的),而智慧型化(智駕和智艙)也是乙個競爭利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市場普及了之後,這兩樣東西就會部署在出口產品上,替代現在燃油車為主的局面。

到那時,設定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政策嘗試,將變得非常尷尬。因為當地消費者想要更先進、體驗更好的產品,而這些先進屬性屆時只有中系品牌能夠提供。

到那時,無論是摸高600萬輛、800萬輛,還是組建以中國為出發點的全球**鏈體系,大規模開展本地化生產,都變得順理成章。【版權宣告】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

中國1 7月晶元進口 出口 生產資料對比,你看出什麼了?

1 晶元生產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2023年7月份,國內晶元產量增長4.1 達到292億片,連續第四個月呈現正增長趨勢。然而,截至1 7月份,國內累計生產晶元數量為1912.4億顆,同比去年下降3.9 儘管近期的正增長是積極的訊號,但整體產量仍未達到去年同期的水平。進一步解讀資料,可以看出...

中國汽車出口躍居全球第一

中國在2023年1 6月的汽車出口方面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 這是繼1 3月之後再次超過日本。中國 協會的資料顯示,主要企業的汽車出口量在1 6月同比增長76 達到萬輛。日本 協會發布的同一時期的日本的汽車出口量為萬輛 同比增長17 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拉動中國出口的是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1 ...

中國與南韓 汽車出口貿易角逐,誰將稱雄全球舞台?

作為兩大汽車製造強國,中國與南韓的汽車出口 角逐愈發激烈,引起了全球市場的高度關注。上半年資料顯示,南韓汽車出口額同比增近47 創下新高,而中國汽車出口也實現了顯著增長,逐漸走向全球汽車出口之巔。究竟這場競爭將如何演繹?誰能稱雄全球舞台?下面我們來一 竟。網際網路。南韓 強勁增長助力全球市場份額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