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奔著商業化去,為何同內容不同命?

2023-10-16 22:35:06 字數 4378 閱讀 7486

在萬物皆內容、內容即商機的時代,加速各種形式的內容變現,成為不少平台的重中之重。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5月,全網12億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達7.1小時,較2023年提公升了1.3小時。隨著5g通訊和智慧型手機效能的提公升,內容、社交**化趨勢早已成為主流形態。

在此背景下,知乎,小紅書,本地生活服務類如美團、大眾點評、餓了麼,電商平台如**、京東,甚至新聞資訊、旅遊服務等賽道的玩家們,都在加碼**化內容。

對於這種變化,使用者感受各不相同。

明明只是想去看看短**放鬆一下,沒想到刷著刷著就成為購物狂魔,買了一堆自己『應該需要』的商品。」晨晨說自己很難抵擋這些隨時出沒在博主**中的好物推薦。「本來我看的深夜食堂,結果買回來一堆洗碗布、廚房收納袋、切菜機、消毒筷架,還有一堆顏值不錯實際效果有待驗證的鍋。」

我只是想買個東西,為什麼一直在給我看**?看完還沒有鏈結?」開啟某購物平台,消費者小邢吐槽道:「我真的只是想搜尋下誰家的燈比較好,沒想過要看什麼氛圍燈、護眼燈,一大堆的種草**。重點是看了半天,也沒找到。」在他看來,「現在的購物平台變了」。

一般買東西之前會先去某書上看測評,多個測評看下來,再去比價,在保證**的前提下,哪個優惠買哪個。」00後消費者小郁非常理性。

確實,**早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和應用場景,成為承載資訊和交流甚至購物的主要形式。

在**裡挖掘更多的商業化可能性,看起來順理成章。但現實真的能如平台所願嗎?在大家一擁而上後,真的能在這條看起來很香的賽道上分到一杯羹嗎?

01 短**真香,玩家都在加碼

*化正在成為一種主流趨勢。手機裡的app,不論是聊天、購物、找餐廳、訂酒店,看新聞,都可以感受到內容的全面**化。

開啟美團app,最大的變化在於首頁多了「短**」板塊。開啟後,首先跳出來的是「恭喜獲得現金獎勵」,「看**得現金」「再上滑1次,得一筆現金打款」刺激著使用者繼續瀏覽短**。從目前一些短**資料來看,幾萬點讚的並不少。

深耕種草的小紅書,在今年初公升級的最新版本中,也將原先底部導航欄中的「購物」入口改為「**而原本的「購物」入口則出現在頂部副導航欄第二欄。不少使用者發現,除了介面排版之外,小紅書的**幾乎與抖(音)快(手)「一樣了」。諸如轉、評、贊、收藏功能,以及下滑切換**,都是短**的主流形式。「購買同款」也與購物車功能如出一撤,所不同的是,下架的商品依然會顯示。

這樣的「套路」看起來非常眼熟。此前拼多多上線「多多**」時,甚至再往前追溯,快手極速版在最初推廣時,採用的也是這樣的方式——用現金補貼看**的使用者,把流量吸進來。

同樣對**這一載體寄予厚望的還有騰訊。在**閱讀為主的時代,微信是當之無愧的流量霸主,**和朋友圈,成為名副其實的流量收割機。隨著短**的到來,騰訊也在尋找新的流量池。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曾推出了包括微視、企鵝看看等近20款短**app,但一直沒能實現突破。直至2023年1月,騰訊推出**號,這樣的局面才慢慢改變。微信**號,被馬化騰視為「全廠的希望」。

如果要說危機感,可能電商平台更甚。2023年,抖音電商gmv接近1.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七成;在此之前,最快達成年度gmv超萬億的平台是拼多多,耗時4年,但抖音只用了不到三年。

作為電商界的老大哥,**近年來也在加速推進**化和內容化程序。除了引進東方甄選、交個朋友等入駐**直播、增加內容供給外,其首頁的「逛逛」頻道,實質就是乙個短**入口。

可以看到,前有騰訊、**拼多多、支付寶,後有美團、小紅書等,這些大廠們上演了一場神仙打架戲碼。

02 真香還是假香?

近年來,短**成為使用者增長最快的內容載體。在流量見頂的當下,短**平台的流量依然處於正增長。questmobile資料顯示,抖音、快手、快手極速版、抖音極速版、西瓜**、抖音火山版位列前六,月活分別為7.16億、 4.80億、2.73億、2.23億、1.31億、0.72億,均呈現**趨勢。

並且, 短**佔據了使用者大部分的線上時間。截至2023年5月,月人均使用時長已達64.2小時。

追逐流量是網際網絡的天性,在短**巨大的流量面前,任何玩家都不可能放過。但能否在這樣的時間裡挖到更多的商業價值,考察的是各大平台的商業化能力。

在所有玩家中,抖音是風向標一樣的存在。2023年4月,「興趣電商」在抖音內部被提了出來。當時,廣告收入是抖音的最大收入**。在增加了電商業務和營收後,抖音的故事更加充滿想象力。

經過兩年的發展,抖音興趣電商的實力有目共睹。加之去年公升級「全域興趣電商」以來,覆蓋短**和直播等內容場景裡的「貨找人」,也覆蓋抖音**、搜尋、店鋪等貨架場景裡的「人找貨」。當前,抖音的內容場景與貨架場景已實現了協同互通。

這樣的好處也格外明顯。今年5月,抖音生態大會上透露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抖音電商gmv同比增長八成,其中,貨架場景gmv佔比達三成。

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抖音**本質上是把流量通過多種形式轉化成商業價值,它的對手有小紅書、**等平臺。抖音的優勢在於目前的流量聚合,最便宜也最省事,數量也最多。

與抖音的「真香」相比,其他玩家想在短**變現這條路上挖到寶,就相對困難多了。

畢竟相對於抖音電商通過演算法推薦,刺激使用者的需求點、興趣點,引導使用者興去消費的模式,類似美團、**這樣的更偏工具屬性的平台,主要是通過使用者主動搜尋產生購買行為。雖然說主動搜尋的轉化更高,但由於缺少刺激使用者衝動消費的短板,以至於無法從源頭層麵引入。

03 都是內容變現,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事實上,網際網絡內容形態經歷了文字到**,再到**的階段,每一次內容形態的變遷都會帶來流量的重新分配。從四大門戶到長**,再到目前的短**,均是如此。而每乙個時代的變遷總能孕育新的超級平台。

*分享時代,小紅書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擁有海量使用者;到了短**時代,抖音成為新的代表。相同之處在於,二者均是內容分享,不同在於,前者以**為載體,後者則是以**為主打。發展至今,二者雖有內容形態上的交叉,但核心未變。

按理說,兩大平台均擁有巨大的流量,商業化程序,應該相差無幾才對,但聚集了海量使用者的小紅書,至今未在商業化層面有明顯突破。

官方資料顯示,2023年,小紅書人均使用時長55.31分鐘,月活躍創作者和日均發布筆記數分別為2000萬和300萬。使用者粘性高、消費能力強、互動氛圍好,是小紅書的顯著優勢。

作為主打年輕女性分享高質量生活日常的社群,早前間,小紅書使用者增長非常快。2023年,小紅書的dau(日活躍使用者)從2023年的1000萬漲到5000-6000萬,如今,這一資料已接近1億。但雷鋒網曾報道,2023年,小紅書使用者規模雖然翻番,但是商業化營收卻只增長了20%。

小紅書的商業化目標並不會因此降低。此前,多家**報道,小紅書2023年廣告部門的全年營收目標是240億元人民幣,是2023年的兩倍多,據稱,內部人員反映「壓力很大」。

事實上,梳理過去幾年小紅書的業務,可以看到,除了注重社群的內容建設,外界並沒有看到其在商業化體系上的過多努力。

比如,早年間,小紅書內部並沒有搭建完善的廣告銷售團隊。據小紅書**商透露,小紅書的廣告業務基本依賴於三大**商。直至2023年初才成立內部的銷售團隊。截至目前,小紅書在上海和武漢的銷售團隊人數均在200人左右。相對而言,其一家**商的總人數就超過400人了。

這也意味著,很長時間以來,小紅書商業化的核心能力並不在自己手裡,而是嚴重依賴**商,甚至需要**商的幫助來提公升平台的商業化運營能力。

不過,好訊息在於,根據《窄播》的報道,自去年起,小紅書已著手完善關於商業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團隊組建、內容管理平台蒲公英的公升級、投放系統聚光、kfs投放系統等的建立等。

但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小紅書目前正在發力的直播、電商等業務,雖然有一些起色,但整體底子薄、起步晚、發力慢,想要挑起小紅書商業化的大樑,恐怕還有些難度。

一位接近小紅書的人士表示,小紅書在商業化業務上的慢動作,一方面源於其嚴重缺錢,一方面**於高層在商業化層面的搖擺。

自去年底完成5億美元融資後,整體網際網絡圈子的融資歸於平靜,小紅書再沒有新的融資進場,加之整體的融資金融並不算多,且尚未盈利。因此,在商業化方向上除了廣告還在摸索外,小紅書始終不敢太燒錢去鋪路。

短**和**,都是做內容分享,但「同內容不同命」,背後實質是平台配套基礎設施實力的綜合pk。可以說,內容是軟實力,背後的基建才是硬實力。

***於公開網路,侵刪。

商業元素過多?電影《前任4》的商業化爭議

電影 前任4 作為中國愛情喜劇系列的第四部,延續了前作的風格,繼續講述了一段充滿曲折 戲劇性的感情故事。儘管這一系列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粉絲群體,但這一次的續集是否能夠延續前作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電影延續了前三部的幽默風格和搞笑元素,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歡樂的視聽盛宴。情節仍然圍繞著愛情和婚姻展...

無人駕駛商業化還有多遠?

手機約來的車裡沒有司機,行駛中車輛自己能認路 避障 辨燈,最終將乘客送達目的地 真正的無人駕駛 計程車 經歷了測試 示範應用的多環節考驗後,終於將在北京駛入商業化試點階段,為乘客提供付費服務。與幾年前產業興起之際創業潮湧 資本熱捧不同,格外燒錢的自動駕駛公司此時正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除了通過測試驗證...

大模型商業化落地成焦點,辦公場景應用「嘗鮮」

連日來,關於大模型的訊息讓市場應接不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93個大模型公開發布。百模大戰 之下,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行業大模型有著明確的目標使用者,通用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更為關鍵。記者注意到,辦公場景的消費級應用正成為大模型的 嘗鮮 者,已供普通使用者直接使用。在7月19日開幕的北京國際視聽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