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发现喝粥与死亡率的关系 长期喝粥的人更长寿吗?

2023-10-22 16:05:11 字數 2638 閱讀 8912

粥,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书》中就有了明确的记载。而在医学发展初期,粥不仅被视为食物,还作为药物使用。黄帝时期便有“粥既能够饱腹,又可以养身益体”的记载。

北宋时期,文人张耒认为米粥是每日进补的最佳选择。同样在北宋时期,诗人苏东坡强调人体需要通过米粥来调养,特别是晚上喝粥滋味更佳。另一位北宋的诗人陆游,享寿八十六岁,非常推崇喝粥,称之为养生益寿的秘诀,认为只要食粥便可致身于神仙。

然而,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粥的负面言论,包括“粥是最差的主食”、“经常喝粥不但升血糖,还易长胖”以及“粥其实不养胃”。这些言论让许多喜欢吃粥的人感到困惑,是否意味着传统的粥食并不健康?

最近,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分析了80万人的数据,发现每天摄入70克杂粮粥能够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和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和心脏疾病的死亡率。

此前,哈佛大学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团队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对10万人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每天食用约28克的粗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的量)可以降低5%的总体死亡风险和9%的心脏疾病风险。

这些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这里所提到的粥是指粗粮粥,而不是传统的白米粥。根据中医的观点,多食用粗粮和杂粮粥有益于补肾健脾、滋养气血、平衡阴阳,有助于健康长寿。所以,尽管现代社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杂粮粥的价值和传统养生观念依然有其合理性。

张文宏在疫情期间曾发表了一番关于早餐的言论,特别提到了不宜喝传统的白粥。这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首先,张文宏所说的“不许喝粥”并非指一切粥食,而是特指传统的白粥,如白粥咸菜、白粥油条,或纯粹的白粥。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较低。经过煮制后,白米的营养价值也会下降。此外,白粥的消化速度较快,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具体来看,长期食用白粥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伤胃和加重胃病:人体胃酸分泌较多或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如果长期食用白粥这类流食,可能促进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反流,进一步加重病情。

不利于血糖控制:粥是一种容易被消化的流食,容易迅速转化为血糖,可能导致血糖失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即使对于健康人,长期食用白粥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大,胰岛素抵抗,进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难以满足营养需求:白粥的营养成分相对单一,含有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较少,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可能导致胃功能下降:人体的胃肠系统存在“用进废退”的原则,流食如白粥无法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可能导致胃功能逐渐减弱。

然而,并不是说所有粥都应该避免。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营养师黄陈提供了一些建议。他指出,由于粥易于消化和吸收,对肠胃功能较弱、患有肠道感染或容易腹泻的人较为适宜。此外,粥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中和部分胃酸,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喝粥是一种受欢迎的饮食方式,但如何正确搭配粥的食材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人群需要考虑不同的搭配建议,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

首先,要注意不要单一地食用粥。粥的搭配应包括一些蔬菜,例如凉拌菠菜或白灼芥兰,这些蔬菜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素什锦或白灼虾,以增加粥的蛋白质含量。此外,水果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提供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搭配建议:

消化不良的人:如果你容易消化不良,建议避免使用难以消化的豆类,如黄豆、绿豆和黑豆。这些食材可能导致胀气,所以在煮粥时可以选择其他豆类,并确保将它们煮熟。如果你有严重的胀气、腹泻或便溏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容易消化的食材,如糙米、大黄米、小米、山药和黏高粱。

糖尿病患者: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制作粥时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如芸豆、豌豆和蚕豆,而不要添加糯米、大黄米等会导致血糖升高的食材。最好避免添加糖,以控制血糖水平。

在搭配粥时,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饮食需求非常重要。正确的搭配可以提高粥的营养价值,并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因此,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食材来搭配粥,有助于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

哈佛研究发现 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短暂,家长请把握机会

哈佛研究发现 孩子大脑发育的 期 短暂,家长请把握机会 在许多人的观点中,个体的智商被视为与生俱来,而难以在日后有显著改善。天生智商较低的孩子似乎面临着不太可能成为学术高材生或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挑战。当我们 一个人的智商是否天生的问题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项引人注目的脑科学实验。这个实验采用了一种...

哈佛研究发现,幼儿园中“混得好”的孩子,20年后可能更有出息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和成功有着深远的影响。哈佛大学曾进行了一项长达年的研究,追踪了近名参与者的生活,得出了一个关键的结论 那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在成年后往往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而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往往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显现出来,那些在幼儿园时期就能够与他人相处得好的孩子,通常在长...

哈佛研究发现,幼儿园中“混得好”的孩子,20年后可能更有出息

家长们经常为孩子在幼儿园交朋友的问题感到困扰。孩子们常常面临被排挤 被拒绝的情况,这让家长们不禁焦虑。幼儿园时期的社交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幼儿园时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孩子,在长大后的成就更高。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提升社交能力,成为一个有主见 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