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祛濕排寒的「第一法寶」,一周吃3次,一舉排掉體內寒濕氣!

2023-10-10 22:25:02 字數 4323 閱讀 1599

一、艾葉。推薦食譜:艾草茶。

主要食材:艾葉、生薑、紅棗、枸杞、玫瑰花。

具體做法:

1、先把艾草上的葉子和嫩芽摘下來,再把摘下來的艾葉放入大盆中,然後加入一勺食鹽,一勺食用鹼,再倒入沒過艾葉的清水搓洗一下,撈出瀝乾水分。

2、接下來放在流動的清水下,多沖洗幾遍,一直到水變得清澈就可以了,撈出放入竹籃中,放在太陽下,瀝乾表面的水分備用。

3、準備一塊生薑,先用清水把生薑皮打濕,再加入一勺食鹽,利用食鹽的摩擦,把生薑皮反覆搓洗一下。

4、將生薑洗淨後,給它改刀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全部切好後,放入大碗中備用。

5、鍋中的水燒開後,先撒上一半生薑絲,再放入艾葉,鋪好之後,再在艾葉上撒入一層薑絲,蓋上蓋子,大火蒸兩分鐘,這樣可以去除艾葉中一部分的苦味,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6、時間到了,開啟蓋子,把艾葉全部夾出來,放入竹籃中攤開晾涼,等到不燙手的時候,再把它的水分全部搓幹,然後把它全部抖散,放到太陽下曬上兩天,也可以用烤箱烘乾。

7、曬乾後的艾葉、生薑,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特別好聞,然後準備乙個無水無油的密封罐,把曬好的艾葉裝進去,這樣乙份艾草茶就做好了。

8、純手工製作,天然無新增,想喝的時候拿出一點,加入一些自己喜歡的紅棗、枸杞、玫瑰花,倒入開水。

9、這樣泡出來的艾葉茶,味道特別的清香好聞,,家裡有女人的一定要常備,喜歡的朋友,趕緊收藏起來試試吧。

推薦食譜:艾葉粑粑。

主要食材:艾葉、糯公尺粉、粘公尺粉。

具體做法:1、將摘好的艾葉放入大盆中,先加入適量的小蘇打,再加入清水,提前把艾草給它浸泡30分鐘,這樣可以有效地去除農殘,吃起來會更加的健康。

2、鍋中燒水,等水燒到80度,就加入少量的小蘇打、適量的植物油,再把洗好的艾葉給它加進來,提前把艾葉給它燙上九九八十一秒。

3、時間一到,就將艾葉撈出來,控乾水分,再把艾葉倒入涼水盆中,用手快速地拌勻,這樣可以使艾葉顏色更加的翠綠。

4、下一步用手把艾葉撈出來,攥乾水分後,再把艾葉丟入料理機中,加入一碗清水,不用太多,再蓋上蓋子,把艾葉給它打成碎末,可以盡量打碎一點,這樣吃起來才會更香。

5、接下來把艾葉汁倒入大盆中,加入一斤糯公尺粉,再加一斤粘公尺粉,粘公尺粉和糯公尺粉的比例是1 : 1,再淋入少量的食用油,用手快速地拌勻。

6、很多人做艾葉團吃,都喜歡過濾掉這些碎渣,其實是不對的,其實這個碎渣才是營養的關鍵,如果比較幹的話,我們再加一點水,如果比較溼,就可以再加入少量的麵粉。

7、最後把麵團調成這種濕一點的樣子,也不用調的太乾,一定要把麵粉給它和勻,用手給它取上一小團,給它搓成圓球狀。

8、在電餅鐺裡加入食用油,用油刷給刷均勻,再把青團放上去,一鍋可以放四個,再用刮刀給它壓平整一下,盡量把青團壓得扁一點,這樣熟得會更快。

9、等一面給它煎上兩分鐘左右,再給它翻乙個面,繼續煎製,煎製的時間也不用煎得太久,不用煎得太硬,如果太硬了就容易上火。

10、煎好後,在上麵淋上一勺糖水,糖水的濃度可以稍微濃一點,然後再往電餅鐺上放乙個青團,充分地利用空間,再蓋上蓋子給它燜上兩分鐘。

11、時間到了,再給它翻乙個面,這個時候糖水已經基本上都幹了,糖汁都已經掛在餅上,繼續給它翻乙個面,之後再蓋上蓋子,給它燜上兩分鐘。

12、這個時候餅已經完全熟透了,給它盛出來放盤子裡,再把前面做好的餅給它加進來,繼續用糖水再燜一下,這樣做法非常的簡單,蓋上蓋子繼續燜。

13、一道美味的艾葉粑粑就做好了,吃起來營養又健康,大家一定要注意比例,糯公尺粉和粘公尺粉的比例是1 : 1,吃起來會更加的沙糯可口。

結語:它是祛濕排寒的「第一法寶」,一周吃3次,一舉排掉體內寒濕氣,身體健康少生病!

自古以來,就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食療也是歷代中國醫生高度重視的疾病**和預防理念。

百病食療》就是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疾病的防治也是很重要的。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健康食療養生對身體疾病的防治、延年益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百病食療》這本書是我們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本好書,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

比如:俗話說「十病九寒」,中醫上也有「百病寒為先」之說,意思是大多數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

寒邪凝結、停滯的特性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嚴重的甚至會凝結不通而出現疼痛的症狀,可見寒邪對身體健康影響之大!

一般來說,如果你經常手腳冰涼、易腹瀉、夜尿多、腿腳易水腫、易腰疼,那就說明體內有寒氣了。

1. 薑茶。

生薑的祛寒效果是數一數二的,中醫認為,薑能公升發脾胃之氣,善於清除經絡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

有時因為穿得少了,風直接吹到肚子上,這往往會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會嚴重一些,這時候如果有乾薑粉,就可以沖服一點,能起到暖中的作用。

鮮薑:把鮮薑切碎,將約一湯匙的量放入茶杯中,然後往杯中倒入剛燒開的水,蓋上杯蓋,浸泡10分鐘即可。

乾薑:在茶杯中入入兩茶匙乾薑末,然後往杯中倒入剛燒開的水,蓋上杯蓋,浸泡10分鐘。

說明:1、材料根據你自己的情況而定,你最容易找到哪種就用哪種。若你有條件的話,可以準備兩種姜做對比。

2、也可以根據你的習慣,在茶裡加上少許茶葉或糖。

2. 羊肉燉蘿蔔。

羊肉性溫,能增加人體熱量,驅趕寒氣,抵禦嚴寒,還可以修復胃黏膜,幫助調理脾胃。蘿蔔能消食化痰,能夠幫助肺病患者化痰疾,還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準備食材。蘿蔔、羊肉、蔥段、薑片。

花椒、桂皮、香葉、八角。

乾辣椒、香菜、冰糖、食用油。

老抽、鹽、料酒、香油。

具體步驟。羊肉清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

蘿蔔清洗乾淨,去皮,滾刀切成小塊,準備適量的蔥段、薑片、花椒。

桂皮、香葉、八角、乾辣椒,鍋內加適量的水,把羊肉下入鍋,大火煮開,先將浮沫撇除,再將羊肉撈出,控水。

熱鍋加油,加入適量的冰糖或白糖,小火熬糖色,白糖熬化,熬至上色後,下入羊肉,翻炒均勻。

加入適量的黃酒或料酒去羶,加入適量的老抽,翻炒均勻,放入準備好的蔥段、薑片、花椒、桂皮、香葉、八角、乾辣椒,翻炒均勻。

將調料炒香,羊肉炒至上色後加入熱水,水沒過羊肉即可,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調小火,燉30分鐘。

燉30分鐘後,開啟鍋蓋,加入適量的鹽,蓋上鍋蓋,再燉30分鐘。

然後放入蘿蔔塊,攪拌均勻,蓋上鍋蓋,再燉15分鐘後開鍋,滴入兩滴香油,攪拌均勻,即可關火出鍋。

出鍋裝盤後,撒點香菜點綴一下,一道營養滋補,簡單美味,好吃不羶,下酒又下飯的蘿蔔燉羊肉就做好啦。

中國食療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食療文化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依然輝煌,它仍然是現代人的必修課。

最主要的是,這整本書採用了插圖和文字相互結合的方式,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製作。即使我們不擅長烹飪,甚至從沒進過廚房,都可以通過**和文字的引導輕鬆製作自己的滋補飲食。這也是我最愛它的原因!

製作這本《百病食療》、《老偏方》、《中醫養生治病》的方法是使用簡單的食物,如燉、煮、蒸等。從未烹飪過公尺飯的人也可以輕鬆製作。

而且這套書有三本,《百病食療》、《老偏方》、《中醫養生治病》,也可以成套購買。老年人處方和中醫健康與**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痛。飲食可以使身體更健康、更長壽。

只有保持健康,我們才能實現長壽的目標!這套《百病食療》、《老偏方》、《中醫養生治病》是養生的必備處方。非常實用,值得讓每個家庭都做好準備!

有需要的朋友點選下面的鏈結購買!

它是人稱「護肝猛將」的野菜,一周吃2次,相當於給肝臟洗個澡

枸杞芽是蔬菜也是藥材,適量吃一點枸杞嫩芽的話,有養肝明目 滋補肝腎 清熱去火 降三高等作用,不管是煲湯,還是煮粥吃,都是不錯的選擇,今天再教大家兩種做法,一起來看看吧。一 枸杞芽。推薦食譜 枸杞芽餃子。主要食材 枸杞芽 普通麵粉 豬肉餡 蔥薑。具體做法 1 將枸杞芽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在清洗好的枸杞...

秋吃豆,勝吃肉!被稱為“祛濕第一豆”的它,還有這些作用功效

俗話說 秋吃豆,勝吃肉 可見吃豆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很多好處的,尤其是到了秋季 貼秋膘 的時候,這是對素食主義者最好進補方式之一。今天和大家說的就是,被稱為 祛濕第一豆 的 白扁豆,不僅能祛除濕氣,還能起到和中消暑 健脾養胃的功效。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 中記載 白扁豆性溫平,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關...

適合夏季祛濕的排濕粥

夏季是濕氣最重的季節之一,濕氣容易滋生疾病和不舒適感。因此,選擇合適的食物來祛濕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排濕粥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輔助身體排除濕氣。下面將介紹幾種適合夏季祛濕的排濕粥。第一種是薏公尺粥。薏公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纖維素等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尿 消腫 排濕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