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0章 经典释义 1 魂魄抱一

2023-11-29 01:45:10 字數 1273 閱讀 8707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被予为道教之始祖,本章老子从“载营魄抱一”“到明白四达”,实质是在阐述修身养朴的方法和过程。而修道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我修养与天道合一。老子认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才是德的最高境界。

经典释义【1】魂魄抱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是居处的意思。营魄即魂魄,魂为神,魄为物,魂为人的灵魂,魄代表人的肉体。老子这里讲的魂,它单纯而灵动,纯净而无杂,来自灵魂深处、清静不动,本自具足的本性之魂。魄代表世间的肉体,他容易被外物吸引,他的眼睛局限在观察颜色,口鼻局限于嗅闻气味,这样魂就只好屈从着魄了,被外欲所染,以至神志不清,六根不净。所以,人类的灵魂和肉体常处于分离状态,乘载着理想的灵魂与现实的肉体总是大相径庭,相互分离,从而使人们痛苦、彷徨而无奈。

老子告诫人们要载营魄抱一,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人的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具体说来,这个一是指“道”,因为道无所不在,在人身上表现为人的本性,本性是什么?本性就是人之初皆有的奥妙玄通之神,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讲的那个天人和一的东西。如果人的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能永远不分离,那就是老子讲的得道的圣人。圣人本性安定,精神内守,不为外物所诱,虽然以肉体为神的居所,但神是执行者,魄是跟从者,神引领魄,精神主宰肉体。圣人心境淡定,能摒除妄见,洗清杂念,使精神和形体不离不弃。精神是心的活动,形体是物质属性。由此可见,老子所言载营魄抱一,也就是要求人们做到心物一体,知行合一。

灵魂是无形的无,而肉体是现实的有,老子讲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实质还是在讲有和无的道理,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人的一生就是从虚空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虚空。有是从无而来,万物之真性是空,世间的一切皆是人们妄有之存在,而本性是虚无的。唯有保持内心的虚无纯朴才能使你不被外物所惑。魂魄抱一,保住本性,才能使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保持永久的和谐状态。

《道德经》第八章解读

小序。今天为 上善若水 正名。上善若水 四个字,似乎是个人就不陌生,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正确解读呢?不信你思考一下,这四个字怎么翻译?百科解释 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 包容 谦卑的高尚品德。成了赞美品德了!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却彻...

浅谈《道德经》第十六章

老子先生认为,在达到极致的空虚与无欲时,才能做到坚守清净和无为,世间万物一起生长,道作为万物之母,不干涉他们的成长,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自由生长,看着他们出生 长大最终又回归到最开始的地方。就像生老病死,从 来归 去一。其实老子先生也是在告诉我们,对于尘世的东西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我们不必对于它的得失...

浅谈《道德经》第十七章

最好的统治者,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存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他都知道,但是他并没有对我们有任何的指导,我们还会觉得,这本来就是应该这样。这就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不需要他去管理什么,事情自然有人会做,这样的管理者是最轻松的。再次一点的管理者,我们知道他,赞扬着他的丰功伟绩,歌颂他的品德,这样的管理者大家是臣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