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解读

2023-11-25 13:50:03 字數 3044 閱讀 9578

小序。

今天为“上善若水”正名。

上善若水”四个字,似乎是个人就不陌生,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正确解读呢?

不信你思考一下,这四个字怎么翻译?

百科解释:“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

成了赞美品德了!

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却彻底歪曲了老子的本意。因为这四个字跟品德无任何关系。读完本文你就理解了。

余秋雨老师是最聪明的,他的解读是所有解老作品中最正确的,不是堪称完美,而是绝对完美!他的翻译是:“上善若水。”

余老师就是老子转世啊!

为何“原版抄袭”?不会解呗!否则,谁还不想显摆显摆?

这也不是余老师的错,其它版本的解读也是一团浆糊朦朦胧胧漏洞百出,否则余老师就抄翻译不抄原文了。

要说他们解得不对吧,听起来似乎还有点道理;要说解得准确无误吧,却总让人感觉疙疙瘩瘩。

真理哪有如梦似幻让人半梦半醒的?

不好意思,大春绿老师又要吹牛了:自古以来所有解读者都闪开都闪开!诈尸老子来也!

一、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翻译和解析。

1、第一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最上等的选择就像水。水善于滋润养育万物却从不争求,总是处在人们所厌恶的低处,所以它的行为近乎于“道”!

解析。a、本章首句是总领全文——总领了下一节连续7个“善”!“七连善”都被“上善”统领!

第一个“善”和“七连善”同义。

将“上善若水”与“七连善”连起来读就更容易理解了!

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怎样?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果感觉首句的“善”在语境里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分析下文的“七连善”。

b、它们应该怎样翻译?——善于选择”!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善于选择”!

估计很多人没法理解:古文大都是单音表义,翻译过来最多是个双音“善于”,你大春绿怎么就能翻译出“善于选择”四个音节!

呵呵,这就是“驴”脑的怪异之处。

仅以“居善地”为例:“善”字是不是必须翻译为“善于选择”?你可以尝试只留“善于”或“选择”,试试是否能翻译透彻!

一字两义并不少见,例如“京中有善**者”,“善”不就是“善于表演”的意思吗?——不也是把“表演”省略了吗?

再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先”和“后”。“先”可以理解为“先考虑”或者“把……放在前面”。

它并不是只有“先”的意思。

同理,首句的“善”和“七连善”的“善”,并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一种“行为”!

c、从韵律上讲,如果你是老子,“上善若水”与“上善选若水”,你怎么写?

只因老子偷懒少写了一个“选”,让世人困惑了2023年!

老子以为,大家看了下文的“七连善”自然就明白“上善”了。

他高估了后人的理解能力。

d、为何翻译句子时不见“善于”只留“选择”?

因“上等”与“善于”语义有重复感,类似于“她长得很雪白”这类语病,翻译为“最上等的善于选择”听起来很别扭,为了翻译时语感更加顺畅,只好把“善于”省略了。

e、“善利万物”的“善”语感明显与下文的“善”不同,它的意思只是“善于”。

2、第二节。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翻译。人要像水一样,)

居住要选择不争之地,欲望之心要选择深藏,与人交往要选择仁爱,言语要选择诚实守信,为政要选择无为而治,做事要选择不去逞能,行动要选择不争之时。

解析。a、如果“居善地”简单翻译为“居住要善于选择地方”,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别墅豪宅吗?这与上文“水”的处下谦卑的风格一致吗?这符合老子的思想吗?不加上“不争”二字,怎么能传达出老子的本意呢?

b、“政善治”,如果简单翻译为“为政要善于治理”,怎么能体现出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呢?

d、“事善能”,如果简单翻译为“做事情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符合上文“处众人之所恶”的主旨吗?

e、同理,“动善时”,如果简单翻译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机”,是选择谦让呢还是抢先呢?如果是“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是不是也与全章主旨背离了?是不是也与第六十七章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矛盾了?

f、下文的“夫唯不争,故无尤”,已经给这七种行为总结定调了——“不争”!所以,其它任何翻译,与大春绿的翻译不同的,都与本章宗旨不符!

g、如果感觉“不逞能”“不争先”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大春绿的翻译不合理,请你彻读《道德经》之后再来理论。

h、大春绿代表老子本人表示对大春绿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3、第三节。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正因为从来不争,所以就不会有过失。

解析。a、本句是对上文七种“人类行为”特点的总结——不争!也是与第一节水的特点相呼应——“善利万物而不争”!

b、首尾都是“不争”,中间“七连善”怎么可能与“不争”无关呢?

c、读了大春绿老师站在全章角度对七种行为的解读,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好意思,一下子伤害了2023年来的所有“解老者”!

三、翻译总结。

最上等的选择就像水。水善于滋润养育万物却从不争求,总是处在人们所厌恶的低处,所以它的行为近乎于“道”!

人要像水一样,)居住要选择不争之地,欲望之心要选择深藏,与人交往要选择仁爱,言语要选择诚实守信,为政要选择无为而治,做事要选择不去逞能,行动要选择不争之时。

正因为从来不争,所以就不会有过失。

四、尾声。现在再看,“上善若水”,跟道德有任何关系吗?

解读《道德经》就像解数学题,当感觉顺风顺水而没有bug的时候,基本就是解对了。

大春绿老师自吹深悟“处下”之道,然而解读《道》经时却总是口出狂言,何也?无他,只是为老子呐喊而已,希望读者朋友理解并谅解。也渴望得到大家鼓励,这样,才有动力彻解《道德经》。

本文于2023年11月25日13点全网首发,**请注明出处。

#道德经#

《道德经》我读我解(第三十八章)

这是我之前研读 道德经 的记录,现系列分享于此,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

《道德经》我读我解(第四十一章)

这是我之前研读 道德经 的记录,现系列分享于此,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

《道德经》我读我解(第六十二章)

这是我之前研读 道德经 的记录,现系列分享于此,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道德经 第六十二章。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于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