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资深院士简介(二)

2023-11-26 23:15:02 字數 5706 閱讀 9242

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资深院士简介(一)》(以姓氏拼音为序):封锡盛院士(2023年当选)

封锡盛,2023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水下机器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封锡盛于202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工作 [15];202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第六研究部副主任;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与开发工作 。担任中国第一台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电控系统负责人、中国第一台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的总设计师、“cr-01”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项目副总设计师、“cr-01”自治水下机器人工程化项目的总设计师和“cr-02”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总设计师。主要负责总体设计、自主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项目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此项技术和设备的国家之一。“cr-01”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于2023年及2023年两次为中国大洋协会在太平洋进行了深海探测试验,并对洋底多金属结核进行了调查,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高洁院士(2023年当选)

高洁,2023年6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量子物理计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洁于2023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2023年至2023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2023年至2023年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工作;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23年晋升为研究员;2023年至2023年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担任客座研究员;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长。高洁长期从事量子物理计量与凝聚态物理研究。于2023年—2023年在北京负责完成了“硅钢片交流损耗和磁特性标准测量”,成为中国最早的硅钢片磁特性国家标准。2023年—2023年负责完成了“以超导约瑟夫森效应保持和监督国家电压基准”,以量子效应为基础,首次测定了中国国家伏特基准对国际法定伏特的偏离值,最先在中国研制成功双结串联10毫伏瑟夫森器件,并测定了中国国家伏特基准对国际法定伏特的偏离值。2023年10月—2023年10月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进行客座研究,解决了长期未决的静电放电击穿、超导集成电路漏电导等问题。2023年底作为联合课题组长,完成了“约瑟夫森结阵列电压基准”。 2023年巴黎国际计量局运输其超导约瑟夫森电压标准到北京,与中国电压基准进行比对,在美、日、英、法等十余个国家中,中国电压基准的不确定度数最小,且最靠近中心值。龚惠兴院士(2023年当选)

龚惠兴,2023年7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航天遥感、光电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龚惠兴于202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士学位;2023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航天遥感室主任、副所长、总工程师;2023年晋升为研究员;202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神舟”号载人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副主任;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兼职院长;同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惠兴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是红外光电技术的空间应用。他早期从事红外地平仪研制,用于中国通讯卫星飞行姿态测量。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中国国内首先进行航天红外遥感仪器——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的研制,解决了系统设计、性能检验和辐射定标方法,提出增加海洋观测通道。提出并完成了风云一号—03、—04星的十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该卫星2023年起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列为国际业务卫星。2023年—2023年初任国家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推进了中国航天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提出并研制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在神舟三号飞船上运行试验成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生物材料的空间微重力长晶试验。宫先仪院士(2023年当选)

宫先仪,男,汉族,2023年2月11日出生,江苏省江宁县人,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宫先仪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2023年至2023年,进入706所潜艇声纳研究室工作;2023年至2023年,担任706所潜艇声纳研究室副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715所副总工程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715所总工程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715所潜艇声纳研究室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成为浙江大学信电系研究员;2023年,在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宫先仪长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和新型常规动力潜艇主战声纳研究。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第一代核潜艇某型噪声测向声纳的研制,该声纳是中国第一代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潜艇声纳;主持完成某两型综合声纳的研制,达到发达国家现代声纳装备的先进水平,成为海军第二代常规动力潜艇和核潜艇主要声纳装备,具有重大军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主持完成某型常规动力潜艇声纳系统研制,该系统是中国第一个实现集中显示和综合控制的声纳系统;主持新一代核潜艇某型舷侧阵声纳研制;主持多项国防重点和***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并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研制中。龚知本(2023年当选)

龚知本,2023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太仓,大气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龚知本于2023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2023年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202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2023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23年至2023年担任国家863计划激光大气传输及自适应光学校正专题专家组组长;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任;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龚知本一直从事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是中国应用大气光学主要开拓者。他在激光大气传输及其相位校正、高分辨率大气吸收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大气光学参数探测及其设备研制等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主持建成了激光大气传输及其相位校正实验系统,对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及其校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相位校正效率与湍流强度关系的定量实验结果等原创性成果;他负责建成的中国最大的公里级控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大气分子吸收光谱实验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大量的高分辨率大气分子吸收光谱定量实验数据;他主持研制完成了中国最大的平流层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第一台可移动双波长米散射激光雷达、紫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和车载测污激光雷达等一大批大气光学参数测量设备,并系统地开展了大气光学参数测量研究。郭桂蓉院士(2023年当选)

郭桂蓉,男,汉族,2023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山西省清徐县人,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郭桂蓉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8];2023年至2023年,在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攻读研究生;2023年至2023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无线电制导教研室工作;2023年至2023年,在长沙工学院电子技术系工作;2023年至2023年,先后担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导弹无线电控制教研室主任、航天无线电测控与数字信息传输教研室副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航天无线电测控与数字信息传输教研室、电子工程教研室教授;2023年至2023年,先后担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系主任、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2023年至2023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至2023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202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备部科技技术委员会教授 。郭桂蓉长期致力于雷达系统、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舰船、装甲、飞机等目标自动识别综合系统、雷达抗干扰系统、雷达干扰自动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多种变换域特征提取的新概念、新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全极化域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独创性方法,提出了可实现对地面目标全姿态角高准确度自动识别的多散射中心分布式扩展目标的距离像识别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自动识别系统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理论框架》何德全院士(2023年当选)

何德全,2023年7月31日出生于北京市,信息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何德全于2023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进入某安全部门;2023年至2023年担任某安全部门副科长;2023年至2023年担任某安全部门副处长;2023年至2023年担任某安全部门处长、副局长;2023年至2023年在某安全部门先后担任局长、党组成员、信息中心主任、部科技委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及信息安全专家组组长;2023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首任院长,之后担任名誉院长。何德全致力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及技术创新研究。他创造性地应用系统工程及有关复杂性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努力综合多种学科的新成就。2023年,主持中国首批信息安全技术公关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组织了“863”计划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何新贵院士(2023年当选)

何新贵,男,汉族,2023年10月26日生,浙江省浦江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23年9月—2023年4月,何新贵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23年4月—2023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程组组长;2023年9月—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23年4月—2023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研究室主任;2023年11月—2023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204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2023年5月—2023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系统所研究员;202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备部某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学部副主任; 2023年,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何新贵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他提出的模糊数据库、加权模糊逻辑、模糊分布值逻辑、可执行模糊语义网络、模糊h网、主动模糊网络、模糊推理网络、加权神经元网络、以及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的理论与技术对边缘科学《知识处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一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文华,男,汉族,中 员,年月日出生,北京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播电视技术专家,曾任 电视台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年月,丁文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专业 年月至年月,先后任 电视台播送部播出科科员,副科长,科长 年月至年月...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三)

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二 以姓名拼音为序 江碧涛,女,年月出生于安徽六安,航天遥感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特殊津贴获得者。江碧涛年 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获得本科 硕士学位。年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七)

接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六 以姓名拼音为序 徐扬生,男,年月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校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