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的启示

2023-11-29 14:50:43 字數 684 閱讀 9822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是精神还是形体,都不会永恒存在,它们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这个观点源于《杂阿含经》中的“无常”一词,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

具体来说,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成,是指事物的生成;住,是指事物会在一定时间里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无大变化的状态;坏,是指在住期之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异,并且时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空,是指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

在人生现象上,这个过程表现为生、老、病、死。而“无我”是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存,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即不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

佛教的“无常”与“无我”观点是以缘起论和五蕴论为思想基础的。既然世界只不过是五种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而成,那么各种事物当然也就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了。既然如此,事物自然不会永恒长存,不仅形体是这样,精神也是这样。

无常”与“无我”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认知理论,是与四圣谛的人生观点紧密相连的。既然世间的事务是无永恒主体的,那么它就不值得人们去追求。然而世俗之人由于无知,错把“无常”与“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就必然陷入痛苦。

所以要消除痛苦,就要消除人们的无知,认识到“无常”与“无我”的道理。

哲学和佛 一念行者

作者 一念行者。问 哲学究竟让人更迷茫还是更清醒?来自一念行者的回应。哲学是一个概念,它无法让你清醒或迷茫,让你清醒或迷茫的是你的心念。没有离开自心的哲学,进入自心的哲学还是自心。说到底,和你打交道的是你的心,是你的心在和你的心打交道,除此别无他物。理解这点的这一天是你开悟的时候。活出自心不再纠结自...

希腊佛教 印度宗教哲学中被遗忘的一章

希腊佛教是受到 希腊化文明 影响的 佛教 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于 印度次大陆 北部地区形成 今天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北部 查谟 喀什米尔邦 的地区 起源于 亚历山大大帝 东征,将希腊文化带至中亚及印度北部,由之后的 希腊 巴克特里亚王国 中国称之为 大夏 印度 希腊王国 贵霜帝国 健驮逻...

佛教的哲学破绽 四谛与因果律的逻辑矛盾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季羡林等学者也对佛教提出了许多批评和质疑,认为佛教存在许多破绽和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些观点反映了季羡林等学者对佛教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首先,季羡林等学者指出佛教的哲学基础存在问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 四谛 即苦 集 灭 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