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 的权益新基

2023-11-30 07:15:45 字數 3955 閱讀 6393

作者:宫何

编辑:冷炎

北交所的突然猛起,正在让相关**受益。

截至11月27日的wind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当月累计涨幅达46.22%,而同期12只北证50指数**的回报均值已达41.7%,10只北交所主题**的月内回报也已超过23.5%,与之有关的产品热度陡然上升。

有观点认为,北交所**的突然起势,对相关**来说更像是一种“老天赏饭”的幸运使然,而更多成立于市场高位的主题**发行至今仍没走出亏损阴霾。

在10只北交所主题**中,成立以来亏损的确实多达8只,但也要看到一些机构在权益市场和北交所无人问津的近两年逆势布阵,斩获了额可观回报。

2023年8月和2023年4月,景顺长城、泰康两家公募各自发行了1只北交所主题**(a类份额,下同),两只产品成立以来回报分别达。7%。

这或许不是“基海战术”下的中签,而是有意为之的筹划。

2023年下半年,作为头部的景顺长城发行的主动权益**仅有3只,“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正是其中之一;今年以来,“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更是泰康**发行的唯一主动权益产品。

彼时的发行并非顺风局,北证不但欠缺流动性,公司质量更是备受诟病,但交投冷清的另一面,确实有着便宜的**与估值以及潜在的扩容预期。

更多人只会看到**意外加持的好运,却不曾留意那些无人问津的选择。

从更大范围来看,发生在北交所**上的「逆行范式」,或许同样能投射在如今愈加不受信任的主动权益**身上。

市场持续承压的近两年来,管理人们正在大幅收缩主动权益产品的发行安排,进而转向指数、qdii等大类。

公募「暗战」北交所》曾强调:市场情绪偏低时,新基发行热度会下降;但正如投资需要逆向判断,资管行业的抉择落子同样需要逆周期的勇气

市场转冷、新基发行跳水之际,仍有公募机构在坚持对主动权益布局。

这固然会在熊市中面对更大阻力、成本和挑战,但周期反转的机会或许也同样埋藏于未来。

权益之冷

近两年来的低迷**,正在让权益产品在新基市场中遇冷。

资管风铃统计wind数据发现,今年前11月包括普股、股混、平衡等在内的权益**发行总数为315只,占新基总数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31%下降至不足27%。

权益新基合计规模为1162.1亿元,几乎较上年同期出现腰斩,规模占比则从上年同期的14.7%下滑至12.7%。

要知道,权益**高光的2023年,发行数量一度超过700只,占比超过35%;合计募集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1.38万亿元。

在市场的不断调整下,新发权益规模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

下滑了

前十大新发权益**在不同年份的数据变化,更是市场冷暖的明显指征。

统计显示,市场估值高位阶段的2023年,前十大新发权益**的平均募集规模高达135.3亿元,平均完募天数仅有1.5天。

对比之下,2023年的前十大新发权益**的平均募集规模仅有27.3亿元,仅为2年前的1/5,平均完募天数达13.5天,却是2023年的9倍之长。

2023年下半年,权益**的发行环境进一步恶化——年内规模前十大权益**中,仅“国金智享量化选股”单只产品认购起始日出现在该区间。

不仅如此,135家年内发行新基的公募机构中,有37家未参与主动权益产品的发行,占比达27.4%;这意味着每4家公募机构中,就有不少于1家未曾参与。

除了增量难言乐观,存量市场的出清也在悄然发生。

截至11月28日,权益**存量为4.3万亿,较2年前蒸发达1.6万亿,今年以来更有96只权益**因规模或持有人原因遭遇清盘,是2023年同期的1.4倍。

诸多对主动权益的不利因素,在市场下行期纷纷上演——股指跌跌不休的漫长调整,基民高位站岗后净值下山的煎熬体验,一众顶流神话的大范围破灭,行业降费也难以阻挡的规模代谢。

以上现象的共振,不仅摧毁着新基市场对主动权益的信任,就连一些管理人也在失去信心。

更多机构开始将产能分配给指数、qdii等方向。

wind统计显示,2023年共有被动指数、qdii**、qdii混合、一级债基、增强指数5类新基只数较上年出现增长,增幅分别达。5%和22.2%。

走出周期

与主流趋势不同,权益市场被屡遭“嘲讽”的2023年,仍有一些机构在积极进行主动权益的新发布局。

资管风铃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3年前11月共有华安、招商、富国、景顺长城在内的4家公募机构完成了不少于50亿元的权益新基发行。

其中,华安的权益新基发行接近80亿元,为目前年内最大发行机构,而由胡宜斌挂帅的“华安景气领航”贡献的新发规模就达到了54亿元。

这只发行于上半年的权益**,仍然受到了市场下行的波及,截至三季度末该产品累计净赎回份额超过4亿份。

单只规模往往具有明星经理号召力和渠道加持的双重偶然性,而主动权益在新发只数中的占比,或许更能体现出管理人在特殊市场环境里对该类产品的下注力度。

统计显示,权益**新发数不少于5只的管理人中,泓德、交银施罗德、信达澳亚、**东财、国泰君安资管、中欧6家机构的主动权益比例不低于50%,其泓德年内发行的6只新基全部为该类产品。

与华安景气领航的天量登场不同,更多管理人在主动权益产品上发力并没能换来可观的规模。

例如对主动权益all in的泓德**旗下6只新基合计发行规模仅有3.2亿元,折合平均规模仅有0.53亿元;再如年内一口气发行7只权益**的**东财,平均每只发行规模仅1081万元,刚刚满足成立下限。

这正是公募机构在熊市期发力主动权益的困境所在——若不能坐拥明星经理和强势渠道,尴尬的袖珍规模反而会成为管理人尾大不掉的僵尸产能与运营负担。

但站在更长视角审视,越是在信心如此不足的悲观境地,市场反而越需要资管机构的积极布局,去主动对抗**行业特有的“业绩-规模”周期律。

主动**所面临的长期拷问,正是长期增长的净值曲线无法有效转化为基民回报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是投教不足和销售环节的失效所致,另一方面也和管理人牛市扩张、熊市收缩的顺周期惯性有关。

每当巨亏**遍地,行业被质疑为何热衷于市场高位时上量,总有声音本能的用周期律辩护,并站在经营角度归因于。

牛市易发,熊市难募

这个唯规模论的答案背后,或许是行业间急于内卷的紧张压力,可能有着来自管理层或股东的严苛考核。

但如此的集体行为,既是管理人对行业周期律的条件反射,也是“**赚钱、基民亏钱”等行业症灶的深层根源。

当越来越多的机构习惯把“容易且短期的事”视作理所当然,整个行业的长期信任也会在一次次的周期波动中反覆消耗。

相比于没条件识别资本周期的多数基民,资管机构理应在狂热期保持对规模与风格的克制,而当市场进入低谷时,也能够通过发行新基,来身体力行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难得的是,在主动权益日渐失宠、更多投资者转投固收或指数怀抱之时,仍有许多机构选择做逆行者布局,也许它们的平均募集规模非常有限,甚至还要在熊市不言底的趋势规律中承受一定波动,可这对于行业和持有人而言,这是一件。

虽难却长期的任务

(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延伸阅读。

近20只主动权益基金创新高,凭什么?有何特征?

市场,仍有小部分 业绩表现不俗,它们有哪些特征?仅剩一个月,年就将迎来收官。公募 业绩排位仍处于胶着阶段。年以来,沪深指数 . 权益型 整体表现不佳,连续年亏损,其中普通 型 偏股混合型 和灵活配置型 指数今年分别 和. 在各类资产排名中靠后。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仍有一些优秀 经理凭借超众行业配置与...

近20只主动权益基金创新高,凭什么?有何特征?

券商中国。市场,仍有小部分 业绩表现不俗,它们有哪些特征?责编 叶舒筠。校对 廖胜超。版权声明 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 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与合作可联系 时报小助理,微信id 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潜望系列深度...

农村宅基地重新确权,宅基地将实行“房随地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村居民带来诸多变化。它标志着农村房屋的使用权与宅基地的所有权将结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以往因为地与房分离而引发的财产纠纷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 其对农村经济 农村居民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住房需求的增加,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流转问题日益凸显。在以往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