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进中举后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你可能比他还疯!

2023-11-30 07:10:44 字數 2101 閱讀 5771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这可是上过教材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儒林外史》,讲的是主人公范进参加科举考试,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中举,但随后却因为过度激动而发疯的故事。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枚瑰宝,用讽刺的语言故事批判了社会的伪善和人情冷暖,作者吴敬梓。其中尤其是这一篇《范进中举》,用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毫不掩饰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压迫,堪称讽刺艺术的巅峰。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统治下,如果不是生在乱世,那么科举考试是唯一也是最简单的跨越阶层的途径,“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就是科举中榜之后的阶级跃迁。

但科举实在太难了,从白丁到进士几率可谓是万中无一。所以范进连续考了数十年,年过5旬仍旧没有中举,一个童生身份也无法通过帮别人免租所获得收益,所以饱受亲戚邻居的歧视,老丈人更是不把他当人,各种瞧不起他,而且范进由于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导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就连母亲都被饿的两眼模糊。

直到这一天科举放榜,范进高中乡试第七名,几十年的梦想一朝成真,霎时间范进就被这喜讯冲昏头脑,疯了一般嘴里只记得高喊“中了,我中了!”像精神病一样跑出家门,直到范进的丈人,喝酒壮胆后给了范进一巴掌将范进打醒。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呢?这主要是因为他长期遭受挫折和磨难,内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当他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官职后,他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释放。这种情绪的爆发是难以控制的,往往会导致一些极端的行为。

而中举之后,从被屠户老丈人辱骂癞**想吃天鹅肉,到一路上帮女婿几十次抚平衣服褶皱,从家中一贫如洗,到街坊四邻,乡绅上门送房送银子,也极大讽刺了人性中攀高踩低的丑陋形象。

根据书中记载,范进这次高中,名列广东第七名。如此名列前茅那么起步可能就是一个知县,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者市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身为一县的父母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人上人的职位。根据历史记载,范进这次高中之后仿佛人生如同开了挂一般,57岁中进士晋升“御史”,被派往山东担任“学道”官居正三品,类似如今的省教育厅厅长。

如果把范进的职位放到现代,那么我们可能会比他还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之间功利心更强,对于成功的渴望也更加迫切。好在范进只是在中举后的那一刻失去理智,要不然结局恐怕是与故事截然不同。

吴敬梓用简单的一则故事,讽刺了封建制度,阴暗人性和当朝操控一切的黑暗社会。用范进周围胡屠夫以及亲朋好友的态度转变,生活条件的提升来反映了当时社会体制对人性的扭曲。

虽然范进的行为不值得效仿,但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成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为一时的激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范进也是到了晚年才中举。而且,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挫折和失败,保持一颗平常心和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回顾历史,增长见识!我是阿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后续更新能够第一时间为您献上!

范进 从中举后的疯狂到人生的巅峰

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个扭转命运的捷径,也是个中举后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范进,一个中举后发疯被人嘲笑的人,却在人生的后半程谱写了不同寻常的传奇。范进的一生,是古代社会阶级分明 命运多舛的一个缩影。他花费数十年苦读,只为了一朝金榜题名,以摆脱贫困的生活。在古代,寒门子弟...

十年后,我懂了范进中举的执念

儒林外史 中的范进,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读书人。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科举功名,历经坎坷,终于在中年时中举。然而,中举后的范进却陷入了更大的困境。那么,为何范进一定要中举呢?这篇文章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分析范进执着于中举的原因,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首先,从中国古代社会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是选拔 的主要...

范进中举后,岳父连忙改口叫他贤婿老爷,为何变化这么大?

范进中举 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心里也许会有一种疑惑 不就是区区一个举人为何会令一个人发疯呢?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要从范进的人生经历去找答案。只有立足于当时的历史现实才能够理解他为何中举后会发疯。据史书记载,范进是明朝人士,他连续参加了多年的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