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还在学《黄帝内经》?

2023-11-18 18:35:07 字數 1200 閱讀 1938

中医为什么还在学《黄帝内经》?因为前人讲的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古今一也,而《黄帝内经》是古人关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天地时空自然的变化关系研究的集大成的经典。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圣先贤近取诸身,格物致知取得的成果。是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天地时空自然的变化规律统一起来,把生命体的生化过程放在自然里进行反复观察研究,并总结出的一整套独特的认知体系,其正确性更是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得到不断验证。

格物先格己身,圣人求诸己,体会自己与天地自然关系的真情实感,相体以诊,观阴阳,察五行,处方药,疗疾患,以修身养性,明心见性,尽天年。知,识,天地阴阳盈缩消长变通之理,方可以言养生与医药,然后再可言盛德与大业。人贵有自知之明,体会自身气血脉动,神色变化,病痛愉悦,“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明心见性,“自诚明,之谓教”。先见己性,然后才能够见它物之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地之间气的动静变化,是由宇宙间自然无形能量变化所引发、主导、控制的。因此,我国古代先圣们创立了浑天六十甲子、十天干五运经天、十二地支六气纬地,生命体生化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现象与之对应的原理,从根本上掌握了它特定的规律,并从中探索出宇宙自然璇玑变化的规律和征兆。

黄帝内经》中说:“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五运经天之气,是贯穿宇宙的能量,对宏观的天地之气到最微观个体生命的生化之气产生影响、作用,从而决定地载万物,即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生化进程和生化结果。“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昼夜更替,而有晦明变化;日月辉映,而有月缺月圆;太阳南北回归,而有寒来暑往;五星稽留徐疾,而有岁气更立不同。太阳的年周期还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人的十二经还是一个时辰循行一经;一天还是十二个时辰。

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星辰仍旧;山川海洋与大江大河的走向基本没变,山河依旧。数千来,人类,地载万物,生存的空间大环境没有变,天人合一的空间环境基本保持。这些规律还在发挥作用,经还没有变,由此衍生的,人与天地的关系也就没有变,前人关于人与天地关系的理论也就还是正确的,也就不能够被推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数千年**、皇权的精神遗产的糟粕;更有因道生法而形成的中华文明璀璨精华。先圣们格物的方法就是观生命体自性文的化的表现,通过生命体生化的真情,真象,推理生命体所处环境、时空关系的生化是否率性,如何改善环境、时空关系让其率性。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探索宇宙自然璇玑变化与生命体生化的关系。

黄帝内经在说什么?第三节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岐伯对曰 这句话并不是岐伯对话的意思,而是说岐伯针对前面 乃问于天 类似的理论做出过的结论。这种文字应用,相当于对前面 乃问于天 的补充。我们看看岐伯对 乃问于天 这句话的不同论述...

北斗历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 中医与农历

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参照一定的时间坐标来断定宇宙星座和大地物候对人身体的影响。特别是许多研究五运六气的中医人会用到古代历算,但精准度有限。这与参照体系偏差有一定关系。现代中医人参考的历法大多是农历。农历有一定历史语义,我们理解的与古代所指有差别。比如上古农历是指以月相周期把太阳回归年分为二十四段,命名为...

《黄帝内经》中的康复学原理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运动和肌骨之间的阐述主要有两句话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推荐阅读 从肌动学视角看待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骨头的错位,尤其是颈椎,很容易造成血管的卡压。肌肉的紧张,尤其是腰椎,很容易造成血流的受阻。人体内的气血,不但可以滋养我们的各类器官。也可以把人体的代谢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