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道德经》和大怨 必有余怨

2023-11-15 14:45:18 字數 809 閱讀 1141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说文解字》对怨字的解释是:怨,恚(音会)也。恚(音会),恨也。双方之间如果产生了巨大的仇恨,是很难化解的。在遇到一般性的矛盾时,采用和的手段可以处理。也就是,站在一个完全中立的立场上,将所有事实情况摆出来,然后听取双方的诉求和辩解,再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类似案例,找出一个双方相对来说最满意的解决方案,最终往往落实到恢复名誉和赔偿金额的量化上。现在社区的调解员就是这么工作的。公司与公司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和解。

这样的方法对于损失不大,或者以经济纠纷为主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一般到了最后双方还能做到握手言和。然而当发生伤害人的性命,身体,对人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时,双方结下深仇大恨,即使按照法律做出了公平的判决,也很难完全消除这种仇恨。这就是“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余怨才好呢?好即是了,了即是好。善是善于,擅长,为善,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才算了结。怎么做呢?是下一句的内容。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七十九章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每天一句《道德经》道家眼中的道德仁义礼。

每天一句《道德经》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每天一句《道德经》知不知 尚矣 不知知 病也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 尚的本义是高,古时与上下的上通用。所以尚的本义是最高境界。知不知,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也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第二种解释,知道,却以为自己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个解释为好呢?需要对照下一...

每天一句《道德经》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三章。勇和敢都有有勇气,有胆量的意思。但勇更偏重于勇气,敢更偏重于胆量。勇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下面是力,代表力量。说文解字 有云 勇,气也。气就是贯穿于天地之间和人体内的能量,代表力量。第二种...

每天一句《道德经》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 恒 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出自 道德经 第七十四章。这一章讲的是 道德经 对刑法的意见。共有两句,今天这一句讲的是设立刑法的前提以及目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那么以死刑来威胁有什么用呢?正常人都是怕死的,但...